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现状,回顾近几年有关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的文献,发现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本文重点从阴阳失衡、气血失和、五脏功能失调、元神失养、痰浊阻滞等方面阐述了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状况。旨在综述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升高,中医对该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学对抑郁症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治疗及其它治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对现状的几点思考,为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述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在检索近十年文献基础上,对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作用机制及针灸治疗进行总结与分析。中医治疗抑郁症通过整体论治,辨证分析,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中医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中医文献中与抑郁症相关的病症、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证候研究、中医治疗临床研究、中医治疗机理研究方面将2003年以来有关抑郁症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评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学对抑郁症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中药方剂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心理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简单概括总结,为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泰  钟洁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1996-1998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将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文章从中医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风与抑郁病变特点等多视角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析,归纳为肾精亏损不仅是脑卒中的发病基础,同时也是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基础;肝气郁结是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根源,并贯穿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全程;心君脑府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位所在;痰瘀阻窍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理要素;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其实是诸因素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其病因病机变化是极其复杂多变,临证应分清主次、针对主要矛盾进行治疗。这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拓展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烦躁"属于心境障碍性疾病,轻者影响患者及家人的身心健康,重者甚至能导致患者轻生死亡。中医治疗抑郁症"烦躁"需要结合临床特征及其辨证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而在研究抑郁症"烦躁"中,其与阳虚病机的关系成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法、临床特征分析法及以药测证法探究阳虚病机与抑郁症"烦躁"的相关性,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古籍中对抑郁症的描述及分析,对比近年来中医学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相关文献,对抑郁症从肝论治与从肾论治的病机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抑郁症一说,但对于实际的临床表现均有记载,并给出了相应的辨证分析。结论从肝、从肾或从其他角度进行辨证,合理确定治疗方案,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娟  李志刚 《世界中医药》2014,9(6):736-739
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病症,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着抑郁症带来的身心双重折磨。中医治疗本病历来多从肝论治,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肝气郁结,作者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认为肾阳虚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并结合中医身心医学相关理念,论述了肾阳虚与抑郁症的发病关系,阐述了重视肾阳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强调在中医辨治抑郁症时需重视振奋肾阳,为临床辨治抑郁症提供新思路,以期更好地改善抑郁诸病,缓解患者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的防治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由于长期服用化学合成抗抑郁药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研究作用温和、副作用小的抗抑郁中药成为现代药物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从抑郁症的中医病机、治疗抑郁症的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治疗抑郁症的复方等角度入手,对国内外抗抑郁中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试论抑郁症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相当于中医的"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特点,而且在我国识别率低,正确就诊率低。中医药治疗有优势,其治疗历史长,文献积累多,临床有效方剂多,药物不良反应相对少,基本不存在依赖性,且复发率低。临床上常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痰郁、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李晓娟教授应用小柴胡汤医案三则:汗证,证属营卫不和,津液不固,治宜调和营卫,固摄止汗。郁证,证属热扰胸膈证,治宜和解少阳,清宣郁热。胁痛,证属少阳气机不疏证,治宜和解少阳,疏肝理气。指出:大凡邪入半表半里,以及少阳经气不疏引起自身和其它脏腑病变,或经循所过之处器官病变者,常用此方,而不必悉具少阳诸症。  相似文献   

13.
抑郁证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属“郁证”范畴。目前多认为气机郁滞是基本病变,心、肝是主要病变脏腑。本文从肺主气、肺在志为悲、肺藏魄角度探讨肺与郁证的关系,总结提出宣肺疏肝法、润肺养阴法、宣肺逐痰法、补肝泄肺法等治疗郁证的治法。  相似文献   

14.
清·周学海秉《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旨,从气机升降角度辨析疾病病因病机、证治用药,升降出入辨证论治体系的雏形自此基本形成。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古代医案中,用升降理论治疗者不乏其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抑郁证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临床上有30%-50%的抑郁证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没有疗效或疗效不完全,成为难治性抑郁证(TRD)。TRD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目前中医对于抑郁证的论述较多,但对于难治性抑郁证的探讨尚少。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分析郁证多由七情不遂发病,初期多为肝郁气滞,日久气郁化火致热盛津伤,提出以"清热解郁法"治疗"郁证"。其对病因病机的阐述及治法对我们现代中医治疗难治性抑郁证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综述近年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镜病理关系研究进展。分别从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的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的相关性和其他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相关性三方面进行概括,以客观呈现慢性胃炎胃镜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联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的慢性胃炎的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成形于隋代的中医"痰"病学说,堪称是整个传统中医理论,尤其是中医病因病机方面的一大理论创新,并在其后历代中医学家们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发展史中对"痰""原发性肝癌"的概念的形成,探索及研究了"痰"之理论对肝癌形态学、病机学、症候学及致病规律等基础理论,期望能藉此研究,辨析"痰"病源流,解说当今肝癌与痰病相关之理论,为进一步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维指导。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9项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强化素质教育,推动中职教育科学发展.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卫校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如何利用现代先进教学技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是医学生步入医学殿堂的必经之路,是否学好病理学对医学生至关重要.作者在病理学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提高病理学的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评价温阳健脾化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经中医辨证论治分为温阳健脾组、清热化湿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应的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和治疗前后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清EGF含量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EGF变化不大,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明显改善(P<0.01)。结论:温阳健脾、清热化湿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能提高疗效,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医肺病学科不同于西医呼吸病学科,研究对象是肺系统疾病,内涵包括肺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解剖定位、生理病理特点)、肺系统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则治法、预防及预后;疾病范围:与肺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有关类病证。外延可分为三类:1相近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临床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2相邻学科: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医学统计学等;3边缘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数学、化学等;西医肺脏病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手段及进展亦为其外延部分。目前中医肺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肺气虚证的基础及临床、中医药防治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防治哮病(支气管哮喘)等。未来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藏象理论,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和方法,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