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与病理比较两种方法的制作效果.方法 选取20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分笼饲养,每天均先给予高脂饲料,自由摄水,喂养12周.随机分为2组,一组单纯喂养高脂饲料;另一组除喂养高脂饲料外,同时行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术.另外选取3只兔喂普通饲料,作为空白组进行对照.同时将取下的主动脉行病理检查.结果 两组兔0周与12周的血脂(TC,TG,LDL,HDL)各项相比,均有了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兔之间相比,血脂无明显差异(P>0.05).高脂饲料加内膜损伤组12周时内膜有明显增厚,形成了明显的斑块及纤维帽结构.单纯高脂组和高脂饲料+内膜损伤组12周时纤维帽厚度,内中膜厚度比值经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采用动脉内膜损伤+高脂饮食的方式来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是可行的、实用的,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较好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球囊对球囊损伤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50只中国大耳白兔中4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损伤术,以球囊与血管的直径比1.5∶1为中球囊直径,随机分为大、中、小球囊组(n分别为15、15、12),分别使用直径为3.0mm、2.75mm和2.5mm的球囊。另外8只给予普通饲料为对照组。在实验第8周分别处死各组动物,观察颈动脉血流及病变形态特征。结果:大、中、小球囊组分别有3、8、11只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闭塞分别为10、6、0只,小球囊组造模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大、中球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损伤加高脂饲料可使家兔形成典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球囊与血管直径之比,以略小于1.5∶1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取球囊损伤加高胆固醇饮食方式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用多种方式评估,研究快速建模及无创评估模型的方法.方法 16只雄性新西兰白兔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后,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对照组普食喂养,8周后应用病理切片、血管造影及体表超声等多种方式检测斑块成膜情况,分析其斑块性质.结果 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兔体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01),腹主动脉造影及体表超声均能直接观察到实验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实验组损伤部位与对照组损伤部位之间血管收缩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921,P=0.000),体表超声测得偏心指数较大的斑块在药物刺激后血管收缩明显增加,偏心指数与血管收缩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83,P=0.0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建立髂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Wistar大鼠1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三组:高脂(加VD3)+球囊损伤组、高脂组、正常喂养组.在实验第90天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并分离各组髂动脉,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作HE染色.结果 模型组TC、T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髂动脉管壁明显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内有较典型的动脉粥样斑块.结论 球囊损伤及高脂喂养+VD3可成功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由全身炎症引起的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及其标准化研究方法。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通过兔耳缘静脉注射不同剂量(100、200、1000、2000ng·kg-1)的高纯级脂多糖(LPS)引起发热性炎症反应,联合相同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兔As模型。结果在相同高脂饲料喂养下,LPS注射剂量越大,快速形成As模型越明显。结论LPS联合高脂饲料是建立兔As模型的有效方法,且LPS注射剂量200—1000ng·kg-1是建立兔AS模型的最佳、最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6.
球囊损伤致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缩窄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探讨用球囊损伤的方法建立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0只 ,用细尼龙线逐渐缩窄兔右股动脉至完全闭塞 ,记录缩窄程度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继之经右股动脉置入 2 .5mm×2 0 .0mm球囊剥脱血管内皮 ,抽出球囊后监测股动脉压力变化。球囊损伤前后取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对部分动物在血栓形成前后行股动脉造影。最后取受损节段血管作病理检查。结果 :①兔右侧股动脉缩窄 90 %时 ,其收缩压、脉压显著下降 ;进一步缩窄达 10 0 %时 ,脉压降为 0 ,同时舒张压、平均压也显著下降。②右侧股动脉收缩压、脉压在球囊损伤后 5min即显著下降 ;至损伤后 90min ,脉压降至 0 ,同时舒张压、平均压亦显著下降。③动脉造影及病理组织检查均证实球囊损伤后股动脉血栓形成 ,管腔完全闭塞。④球囊损伤后 2h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结论 :球囊损伤可制成稳定、可靠的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这在进行各种溶栓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改良。方法:65只兔子麻醉,切开颈部,分离组织颈动脉血管,颈动脉内插入球囊,球囊内注入空气,球囊扩张来回抽动3次,缝合皮肤,青霉素抗感染。结果:65只兔子在造模过程中死亡6只,死亡率9.23%。感染5只,感染率7.69%。死亡原因为麻醉过量、出血过多。结论:在条件简易的情况下,开展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采用病理学检查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为手术组,予以1.5%胆固醇喂养1wk后氮气损伤右颈外动脉,以左颈外动脉为自身对照组,术后继续1.5%胆固醇喂养。15只兔于4wk后组织取材行病理学检查,另15只兔于8wk后行病理学检查。另取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空白对照。结果胆固醇喂养后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喂养前明显升高(P〈0.05)。4wk病理学检查示:右颈外动脉管壁区域性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8wk病理学检查示:右颈外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较明显,5只右颈外动脉管完全闭塞;自身对照左颈外动脉无狭窄(P〈0.01)。空白对照组兔病理学检查未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论氮气损伤加高脂喂养能有效地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病变随时间进行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建立实验性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新方法.方法 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组16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及进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分别于0周、3周、6周、10周检测血脂、ox-LDL、TNF-α、IL-1、IL-10,实验结束时取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及NF-κBp65亚基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实验组斑块内膜面积比为53.6%,脂核面积与斑块面积比为54.9%,斑块纤维帽厚度与内膜中膜厚度(IMT)比约为8.5%;除甘油三酯变化不大外,实验组TC、LDL-C、HDL-C、LDL-C/ HDL-C、TC/ HDL-C、ox-LDL、TNF-α、IL-1、IL-10均有明显升高趋势,在3周、6周、10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NF-κBp65亚基阳性染色面积较对照组高13.5倍.结论 高脂喂养、免疫损伤加球囊拉伤可以成功建立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椎管内置入球囊导尿管致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12只崇明山羊分为对照组(A组)、0.5 ml压迫组(B组)和1 ml压迫组(C组).选择腰-骶椎板间隙体表投影处为穿刺点,局麻后使用血管经皮穿刺鞘管,将5Fr球囊导尿管输送至硬膜外腔,透视下确认导尿管头端到达T6水平.1周后分别以0.5和1 ml容量扩张B、C组导尿管球囊,持续压迫脊髓30 min后撤除.各组动物均在穿刺操作及球囊扩张前后接受CT和MRI检查,计算球囊导管的椎管侵占率,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别于球囊扩张后48 h及72 h处死每组各2只动物,取压迫节段脊髓送检病理.结果 所有动物均顺利置管.CT测得置管后A~C组椎管侵占率依次为6.8%±0.7%、6.7%±0.7%和6.6%±0.6%.扩张球囊后B、C组椎管内侵占率分别增加到43.4%±2.5%和88.1% ±2.3%;MRI提示球囊扩张后对脊髓腹侧右侧半形成压迫.置管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无明显受损,球囊扩张后B、C组出现后肢运动障碍.除A组外,病理检查显示球囊扩张压迫48 h后,相应节段脊髓呈现灰质内神经元胞体缩小,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压迫72 h后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 球囊扩张后神经、影像和病理学的评估结果符合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的特点.经皮穿刺置管技术能够避免破坏脊髓正常生理环境,模拟符合临床实际的闭合损伤机制,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脊髓损伤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注射维生素D3 (VD3)1、2、3周后实行球囊手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探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的优化方法.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模型组2、模型组3,正常组6只,其余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1、2、3在实验开始时饲喂高脂饲料并腹腔注射VD3 40万IU/kg,分别于1、2、3周后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手术,术后第0、2周再注射VD3 10万IU/kg.手术4周后,处理动物,测定TG、TC、HDL-C、LDL-C水平,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含量,观察HE染色的胸主动脉病理变化,分析血管壁厚度、斑块面积(PA)、血管横截面积(CVA)及校正斑块面积(PA/CVA).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3中TC、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1、2、3的hsCRP、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3的hsCRP、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1(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1、2、3均出现不同程度的AS斑块,血管壁厚度及PA/CV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3有大量脂质泡沫沉积,而且PA、CVA及PA/CVA相比于模型组1、2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大鼠在高脂饮食和VD3腹腔注射基础上于3周后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手术,是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理想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 ,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 A2和前列环素水平的变化及血管内膜的改变 ,对 12只新西兰白兔 ,行右髂动脉球囊导管内膜剥脱术 ,术前、术后 3h及 3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 A2和前列环素浓度 ,两个月后取骼动脉测定血管内膜变化。结果 ,兔髂动脉损伤后血清内皮素即明显增加 ,血清中血栓素 A2浓度明显升高 ,前列环素水平则显著下降 ,血管内膜明显增厚 ,管腔狭窄 ,腔壁比 (wall/lumen)显著低于对侧髂动脉。提示髂动脉急性损伤后内皮素和血栓素 A2的升高、前列环素的水平降低及血管内膜明显增厚 ,这可能导致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模型,并使用超声监测其形成过程。方法使用高脂饲养法对60只日本雄性大白兔进行喂养(模型组,死亡6只),超声监测其腹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并与20只正常兔对照(正常组),最终通过病理证实。结果模型组52只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模型制备成功,腹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高脂饮食是进行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制备的有效方法,动脉粥样硬化以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为典型特征,高频超声能很好地评价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及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兔动脉粥样硬化和球囊损伤前后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东菱克栓酶的影响,应用高胆固醇饮食饲养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行血管内膜球囊剥脱术。动物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8)。分别检测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前、血管内膜球囊剥脱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0天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含量及两者比值。结果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后及血管球囊损伤后血浆TxB2/6-Keto-PGF1α均升高,东菱克栓酶能降低血TxB2/6-Keto-PGF1α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30只雄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改良的球囊损伤术加高脂饲料喂养(A组,n=20)、单纯高脂饲料喂养(B组,n=10)。8周时处死部分动物,观察颈动脉病变的形态特征。其余兔(A组,n=9;B组,n=5)颈动脉局部注射液氮期望激发所形成的粥样斑块破裂,3d后处死所有兔,再次观察颈动脉病变的形态特征。实验前、实验后8周及液氮激发后3d分别抽血测定hs-CRP及MMP-9水平。结果A组抽检9只兔均发现典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斑块形成,B组兔颈动脉未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液氮激发后3d A组剩余的9只兔均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斑块破裂率为100%;且血hs-CRP及MMP-9水平较B组及激发前明显升高(P均〈0.001)。结论改良球囊损伤加液氮激发可成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降脂消斑片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损伤(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1次,剂量为250 mg/kg)加高脂饲料喂养方法 复制兔AS模型.分别给予降脂消斑片高、中、低剂量及阳性对照药物治疗.比较对免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 降脂消斑片能减轻兔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内膜脂质浸润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降脂消斑片能减轻兔AS模型的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内膜的脂质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兔腹主动脉局部痉挛模型,并探讨高脂血症与血管痉挛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8只,于腹主动脉行球囊内皮剥脱,然后给予高脂饮食(含2%胆固醇及2%猪油)喂养,8周后行组织胺及麦角新碱激发试验,造影记录血管直径变化,并作血脂检查和和病理检验。结果 喂养8周后血清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P<0.001),组织胺在内皮剥脱和对照部位激发的血管收缩分别为(45.0%±2.1%)和(9.2%±3.6%) (P<0.01),麦角新碱激发的血管收缩则分别为(37.5%±4.6%)和(5.8%±0.7%) (P<0.01)。与对照部位相比,剥脱部位的内膜明显增厚(P<0.01)。增厚的内膜表现类似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而明显的血管痉挛只发生在内皮剥脱部位。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兔腹主动脉局部痉挛模型;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是在该模型中诱发痉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水平的变化及血管内膜的改变。方法 1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行右髂动脉球囊导管内膜剥脱术,术前3h及3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浓度,两个月后取髂动脉测定血管内膜变化。结果 兔髂动脉务后血清内皮素即明显增加,血清中血栓素A2浓度明显升高,前列环素水平则显著下降,血管内膜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腔壁比(wall/lumen)显著低于对侧髂动脉。结论 髂动脉急性损伤后内皮素和血栓素A2的升高、前列环素的水平降低及血管内膜明显增厚,这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后血栓形成和管腔的狭窄。  相似文献   

19.
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兔骼动物再狭窄模型。方法通过Fogarty导管经隐动脉入路髂动脉内皮一次损伤和经股动脉入路球囊扩张二次损伤建立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应用下肢动脉造影、电镜学和病理学检查研究术后即刻至84 d共9个时段病变动脉狭窄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的28条肢体右髂动脉狭窄率>50%-80%,6条肢体右髂动脉狭窄率<50%。新生内膜和中膜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为主,随术后时间延长,VSMCs减少而泡沫细胞增多;细胞成分减少,胶原成分增多;新生内膜比例增大,中膜比例减小。结论改进的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稳定可靠,手术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20.
免疫损伤-高脂喂养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方法 成年健康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兔常规饲养;模型组兔应用小牛血清清蛋白免疫损伤,高脂饮食喂养,两组均饲养8周.经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取颈内动脉,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mmprin)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表达.结果 模型组造模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5,P<0.05);模型组颈内动脉未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mmprin和TIMP-1未见明显表达.结论 免疫损伤-高脂喂养法不易于短期内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