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定位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1日~2017年4月30日在产科分娩且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采用盲穿技术,盲穿后观察组用B超定位查看位置是否正确,对照组用X射线定位查看位置是否正确;比较两组置管的位置判断正确率、成功置管时间、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位置判断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后采用床边B超定位可显著提高对穿刺位置的判断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对患儿的刺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行PICC置管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导管脱出、出血和皮下淤血、静脉炎、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导管脱出、出血和皮下淤血、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5.
6.
B超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小梅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0,2(3):144-147
目的 探讨经腹B型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与手术和病理检查为对照,分析46例异位妊娠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46例异位妊娠中输卵管妊娠流产型(15例);输卵管妊娠破裂(22例);子宫左角妊娠破裂(2例);陈旧性宫外孕(3例);典型胎囊型(4例)。本文分析了各型的声像图特征。结论 B型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及动态观察疗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约束板下送管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患者16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下PICC置管送管,研究组患者在PICC置管约束板下送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率、首次置管成功率和舒适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在约束板辅助下送管,可有效避免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提高置管过程中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B超监测在高危宫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B超监测在高危宫腔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有高危因素的宫腔手术及常规宫腔手术失败的病例在B超监测引导下进行手术。结果393例高危人流清宫术392例1次成功,仅1例宫角妊娠第1次手术失败,行第2次手术成功;反复常规取环失败的13例疑难取环术及羊膜腔穿刺失败的11例引产术1次成功;10例宫腔粘连分解术1次成功;26例宫腔镜电切术全部成功,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结论B超监测引导下高危宫腔手术克服了常规宫腔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 PICC置管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高州人民医院胸外科250例需留置PICC行静脉化疗及静脉营养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对照组采用盲穿 PICC置入法。结果两组穿刺置管成功所用的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时间(19.536依6.002) min,观察组平均时间(17.800依5.05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置管时疼痛比对照组轻,观察组置管术后第1天、第3天渗血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可解决外周血管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穿刺困难的问题,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管理软件在PICC置管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50例行PICC置管患者,对其运用PICC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观察运用PICC管理软件前后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情况、护士录入每例患者资料的时间、患者PICC置管时间。结果应用PICC管理软件后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从62.2%提高98.2%、护士录入每例患者资料的时间从5min缩短到2min、患者PICC置管时间从4~5个月延长7~8个月。结论 采用PICC管理软件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可保证患者原始资料的完整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隧道式PICC与传统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TheCochraneLibrary、Embase、PubMed、Webofscience、万方、VIP、CNKI等关于隧道式PICC与传统PICC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受控的临床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CCT)和队列研究,按照JBI文献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studio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2760名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传统PICC导管留置时间低于隧道式PICC(P<0.01)。隧道式PICC并发症发生率(渗血、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及血培养阳性率均低于传统PICC(P<0.01),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隧道式PICC的应用明显优于传统PICC,具有置管时间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少、血培养阳性率低等优势;但由于高质量文献较少,仍需进一步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的 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降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导管维护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行PICC导管的新生儿172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PICC导管的新生儿214例作为试验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步法进行查找原因、制定改进和控制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新生儿的PICC维护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堵管、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异位、穿刺部位渗血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六西格玛管理法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的PICC相关堵管、静脉炎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六西格玛管理法;新生儿;PICC导管维护 相似文献
15.
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 保护化疗肿瘤患的外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的痛苦,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对60例肿瘤患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从肘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至上腔静脉或锁骨上静脉内。结果 应用PICC导管60例,留置时间15-350d,平均147.9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导管的应用提高了患的生存质量。该穿刺技术容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信群的建立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进行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效果评价和满意度的分析。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至今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10例PICC置管患者,对照组87例为2016年下半年收治的患者,在置管后进行PICC标准化维护操作及带管离院后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实验组123例为2017年至今收治的患者,除常规教育外及在离院时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进行群管理的方式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微信健康信息推送。分别在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自我维护管理能力及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活动等管理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微信交流群有利于PICC 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和指导,可以促进患者及家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导管滑脱、断裂、污染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避免了安全隐患,同时也延长了PICC导管的使用期限,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了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维护管理能力,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是简单、实用、高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锐V超声直视下前置局麻方法在PICC置管中的止痛效果,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超前镇痛,实现置管全程的无痛护理。方法选择行视锐V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穿刺前利用视锐Ⅴ血管超声仪直视靶血管使用0.2%利多卡因0.3 ml行皮下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经皮穿刺后扩皮前再行0.2%利多卡因0.3 ml皮下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疼痛指数、置管过程中的患者感受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全程疼痛评分平均为(5.29±2.89)分,对照组为(5.77±2.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10,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感受评估级别低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短暂的刺痛感受患者20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74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73.3%,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00,P<0.01)。结论视锐V超声直视下超前镇痛局麻方法在PICC置管中能准确有效的对穿刺局部进行麻醉,缓解置管过程中的疼痛,改善置管过程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置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以奥瑞姆自护理论为指导,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对151例留置PICC病人进行管道维护。[结果]院内:置管初期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3例,穿刺口出血13例,发生静脉血栓拔管2例,敷料过敏1例;院外:穿刺口感染2例,敷料过敏6例,导管破损3例,导管脱出5例,发生静脉血栓拔管1例,堵管2例。[结论]应用奥瑞姆的自护理论于PICC维护中,能够充分发挥护士对病人的全面评估能力以及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和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PICC静脉内导管断裂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PICC静脉内导管断裂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细化PICC置管流程、加强PICC维护培训及患者健康教育、实施院外PICC追踪服务等。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PICC静脉内导管断裂未再发生。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有效预防PICC静脉内导管断裂,是PICC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