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儿科收住的16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患儿采用精心的安全管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综合质量评分及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安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DA识别患者身份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住院的10 8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前,首先对住院患者的腕带进行EDA扫描,同时询问患者姓名,客观与主观相结合来确认其身份。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及事故。结论:EDA在提高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住院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患者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医院管理领域最受重视的项目之一,虽然各医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仍不能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标识是指为使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应对生理、病理、社会、心理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中的发生,医院采用的经特殊制作的各种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警示标识。  相似文献   

4.
护理安全管理是精神科护士工作的灵魂,任何不安全因素都可能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一切工作都不能忘记安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肾内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并住院的肾内科患者2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9例,对照组给予临床肾内科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施行护理干预,对2组的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18.72 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6.91d,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12%,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9.0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跌倒、出血、压疮以及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系统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儿科系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及其常见原因,完善风险事件上报系统,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及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使其正确识别风险,分析统计风险事件,做到风险事件的预警,制定防范对策并不断评价.结果 实施前后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建立健全儿科系统风险管理模式,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儿科患者,研究例数共100例,儿科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50例儿科患者)、对照组(50例儿科患者),分别实施细节管理、常规管理。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病区管理、安全护理、护理操作评分、护患纠纷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实践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指导临床护理的观念和工作方法[1]。循证护理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和明智地  相似文献   

9.
王秀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3470-347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为试验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住院患儿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减少住院患儿的非医疗意外非医疗技术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0年10月住院期间患儿发生非医疗技术意外伤害的原因,针对分析结果自2000年11月起逐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比较实施安全管理前后(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患儿非医疗技术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儿非医疗技术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为0.37%(8/2166),观察组为0.04%(1/225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由于患儿缺乏自卫意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安全管理,以降低住院患儿非医疗技术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儿科住院患儿跌落的护理预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12年1~12月住院患儿2432例实行预防跌落护理预案管理,并与2011年1~12月未实施预防跌落护理预案时我科住院患儿2643例跌倒或坠床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预防跌落护理预案后,住院患儿跌落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预防儿科住院患儿跌落的护理预案能有效降低患儿跌倒或坠床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组长负责制在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基于输液流程将儿科输液室分为三个区域:治疗区、注射区、输液区,每区设组长1名,制定组长岗位职责,并对组长负责制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比较组长负责制实施前后儿科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组长负责制前输液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1例,护理纠纷投诉2例,实施后未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1件,较实施前下降50%,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结论 组长负责制能够保证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安全文化在儿科监护室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儿科监护室的护理安全,控制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将建设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儿科监护室的护理安全,控制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将建设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并进一步总结其特点,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住院患儿均为我院儿二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对其家属共720名采取自制调查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0名经检查均健康的儿童家属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分析,观察组即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SCL-90评定,全部各项指标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之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影响家属心理状况的因素并非单一,而是多因素造成.结论 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家属,且要重视,家属的心理状况也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部分,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组织科室护理骨干6名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运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分析2014年1—12月我院儿科所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方面的原因,依据分析结果,采取多种方法提升护士的潜在素质;收集2014年及2015年1—12月反映科室护理安全效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随机抽查2015年全年护士身份核对执行情况、不规范核对行为,统计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2015年全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2014年明显下降(P〈0.05),其中坠床例数下降明显(P〈0.05)。护理纠纷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身份核对流程执行率为100.00%,不规范核对行为为0.00%,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00%。结论运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方面的原因,改进护士培养方法,对护理安全管理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分层管理模式在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入住一病区设为对照组(3 130例),入住二病区设为观察组(3 15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24分为轻度危险,25~44分为中度危险,≥45分为高度危险。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跌倒风险分层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的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掌握跌倒相关知识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跌倒风险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防范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儿科住院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总结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儿科病房夜间发生的各种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儿科病房发生的夜间护理缺陷表现形式多样,其发生原因和护理人员自身因素(自律性下降,执行制度职责不严格,业务技术水平缺陷,工作压力过大等)、管理因素(病区管理,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不当)、患者因素(病情危急,不良情绪)等有关。结论护理管理人员应在儿科病房的夜间护理安全问题上给予重视,不断改进护理措施,提升患者就诊安全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近年来,患者安全已成为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所追求的目标[1]。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2]。在护理操作中对患者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身份识别制度全面落实,直接影响到患者安全。为了全面落实身份识别制度,保证护理安全和质量,我科在加强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上运用PDCA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患儿发生安全意外的原闪,实施安令护胖对策,减少安全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38例住院患儿发生安全意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实施安全护理后,近四年安全意外发生率下降了71.6%,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加强安全护理,为患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