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强调应以优化医院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病人体验的切入点,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强化健康教育、加强护理管理及完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开展护理服务文化效果,自2002年5月对部分病区进行试点,2004年1月在全院推广。结果病床的使用率及病人的满意度增加,护患关系融洽,获得了满意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加强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特别受护理界广泛关注.如何以服务改革大局,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病人满意度为切入点[1],建立优质护理长效机制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我院2010年4月开始在10个病区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背景下护理文化创新建设的做法及效果。方法本院从2012年1月~2016年12月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出发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进行创新建设。结果实施前后对护士和患者两个主体分别进行评价,护士评价量表12个维度中有9项显著改善(P0.01,P0.05);患者评价量表7个条目满意度均在85%,有4个条目在90%以上,其中康复帮助满意度100%。结论护理文化创新建设对提升护理人员职业价值与使命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加强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特别受护理界广泛关注。如何以服务改革大局,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病人满意度为切入点[1],建立优质护理长效机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我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组织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开展责任制护理,落实基础护理等措施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生活护理、专业护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改善了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8.
现场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和增加其服务内涵,创建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该院从2010年3月开始将现场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方法:成立现场管理小组,对临床现有的排班模式、工作流程进行跟班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工作流程重组,改变排班模式,简化护理文书,进一步加强基础护理质量控制,规范操作流程,全方位进行现场管理。结果:经过6个月的临床实践,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护患关系和谐,基础护理合格率达100.0%,红灯呼叫率下降45.9%,住院病人满意度提高3.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21.5%。结论:现场管理优化了护理模式,落实了护理职责,提高了管理效果,深化了专业内涵,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改革的效果。方法经过宣传动员、反复论证,2010年6—12月科室将整个病区划分为2组,每组包干25张床位,设1名责任组长,3名责任班护士,每人负责组内6~8例患者的全部护理工作,包括出入院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治疗、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与实行责任包干制前(2010年1—5月)功能制护理排班模式时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改革前,床位护士对自己所负责的患者“九知道”掌握情况满分的只有78%,经过改革后,包干护士“九知道”掌握率达到92%;护士对改革后的工作模式满意与认可度达98%;改革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知道自己的床位护士、护士的服务态度、护士的技术水平、做每一项操作前后的告知、健康宣教效果等条目满意程度与改革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1.21,13.34,19.08,22.02,28.96;P〈0.01)。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改革后,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充分发挥了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节省了护士的劳动力,使其有更多时间可以留给患者,患者的健康教育得到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经验及效果。方法于2012年12月20日开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加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和专科护理,提高护士的专科技能操作,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结果通过优质护理的开展,2013年的病床周转率、床护比、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均高于2012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2012年明显降低。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或杜绝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目的:通过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构建中医院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以丰富优质护理的内涵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00例高血压患者按病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构建高血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采用该模式对患者辨证分型施护。连续2周后评价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患者依从性及健康需求评估问卷、社会支持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临床效果可靠,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为优质护理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立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083-1085
目的 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追踪、评价优质护理服务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实施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组织讨论并制定切合本院实际的实施方案,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科室内13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基础护理[(19.64±0.49)比(18.67±0.53)分]、护理管理[(19.89 ±0.69)比(18.05 ±0.78)分]、健康教育与文明服务[(19.86±0.58)比(18.37±0.54)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322,20.145,21.437;P <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总分实施后为(96.02±0.79)分,高于实施前的(94.28±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14,P<0.05).结论 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调动了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确立目标,全员培训,转变观念,创新医院人文环境,规范护士言行,完善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再造,开展特色服务及相关文化活动。结果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减少了护理差错及投诉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护士的学历及护理论文的数量明显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