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景霖  蔡喜传  刘斌  段鸿滨  何奎亮 《广东医学》2004,25(11):1305-1306
目的 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totalkneearthroplasty ,TKA)手术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 ,总结经验 ,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 14 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中 6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感染的原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皮质激素、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操作、假体因素有关。辅助诊断方法可根据血常规、血沉、细菌学培养等确诊。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膝关节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长期可靠的疗效与围手术期的严格处理、假体的选择及术中正确的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终末期关节功能障碍的有效的方法,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该手术灾难性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会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尽早诊断和治疗全膝关节术后感染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目前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士平  宋树春 《中原医刊》2006,33(19):44-45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假体有后稳定型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方法为探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常见并发症,对145例207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8年,并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1]进行评分。结果优良率达92.7%。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屈曲挛缩畸形类型膝关节,后方稳定型假体具有更好的优势。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感染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发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19例,我们采用手术清创,放射治疗,抗生素抑制疗法和免疫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结果病程在3周内的15例用此方法全部保留假体成功,其余4例病程在6周以上,保留假体失败。结论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严重并发症,本方法对早期感染可能是一种保留假体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一般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以及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健康指导等护理要点。方法:观察分析1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问题、措施及效果。结果:1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下降,复查假体位置正常,患者膝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通过手术成功患者的现身说教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早期系统地进行功能锻炼是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使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62例患者。我院给A组患者使用固定平台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给B组患者使用旋转平台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世界膝关节学会)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均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其膝关节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9.68%,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6.45%。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两种假体无明显的优劣之分。临床医生应根据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假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术中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照组术中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量表(HSS)]、膝关节活动度、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相当,但前者术后引流量少于后者,手术时间短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病的效果。方法对30例膝关节病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无1例发生感染、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病的切实有效方法,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及对关节内外翻及屈曲畸形的矫正和胫骨假体的正确放置以减少胫骨假体的松动,同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努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方法 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与假体的选择和精湛的外科技术有关外,正确的术前、术后康复指导亦是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张强  杨惠光 《现代医学》2011,39(3):381-38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或严重的膝关节炎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术之一.它的成功与否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选择合适尺寸的假体对于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的测量方法及假体尺寸不匹配对术后疗效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6例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术前行膝关节3-D打印,制作关节模型,测量术前截骨量,截骨角度,术前根据测量数据制定符合的膝关节假体。测量术中的手术时间,假体术中与术前的匹配度,采用HSS膝关节评分对手术后患者短期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例患者手术中假体使用与术前制定符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过去减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未出现感染、假体下沉。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好,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孙建军  陈卫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7):406-406,40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6年12月~ 2 0 0 3年 8月 1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髌骨截骨前和轻度内置 (2~ 4mm)髌骨假体后 ,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均良好。术后 2周膝关节活动度为 90°~ 110° ,平均 10 4 .5° ;术后 12个月为 95°~ 115° ,平均 110 .6°。未出现髌骨脱位或半脱位 ,髌骨坏死或骨折 ,髌韧带撕脱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特别是髌骨置换的技术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髌骨假体与股骨髁假体应达到良好亲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的效果。方法对32例38膝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美国HSS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3.75%,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的切实有效方法,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及对关节内外翻及屈曲畸形的矫正和胫骨假体的正确放置以减少胫骨假体的松动,同时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努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不同处理方法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为以后临床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有关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文献,收集我院骨科近期收治的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162例,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探析行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特点、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及引发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的总优良率达到85.80%,疼痛、关节功能以及活动范围的评分都比手术前有明显的提高(P0.01)。且只有少数患者出现局部感染、疼痛或血栓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术前关节功能的评估、正确的选择假体,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术后康复,是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膝关节功能的评价及手术的并发症的分析,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26例31膝严重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置换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随访时测定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置换术中及置换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膝关节的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术后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满意.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缓解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例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针对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期的治疗流程中可能引起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8例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平均18d,手术时间平均5.4h,切口长度平均26cm,术后引流量平均445ml,术后引流时间平均4.5d,首次置换术前穿刺或切开活检次数平均2.6次,诊断感染前每个关节穿刺次数平均5.5次,假体均采用特制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结论: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除具有一般全膝关节置换术所存在的易感因素外,其切口大,手术时间长,软组织损伤重,假体占位体积大,术前穿刺或手术次数及诊断感染前穿刺次数多,术后引流时间长,是造成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徐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314-315
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疗,但效果欠佳。近年来,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发展很快,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重症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和风湿性膝关节炎等,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现将笔者对此类手术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与术后疼痛相关性,减少假体力线不良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查阅近年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定力线基础及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不良可造成髌骨轨迹异常、屈曲间隙不稳和胫股假体剪切扭力增加,导致髌股关节综合症,假体磨损、松动、膝前疼痛等。结论: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环节,是引发术后疼痛最主要的关节内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旋转力线对于患者术后功能和假体使用寿命十分重要。近年来,针对膝关节假体旋转力线的评估方法和手术技术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应用,使得关节假体的旋转力线更为精确。本文就膝关节假体旋转力线的评估、旋转力线对术后功能的影响,以及计算机导航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骨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前膝关节屈曲(95.45±8.42)°,术后膝关节屈曲(114.09±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HSS评分为(37.73±4.05)分,术后HSS评分为(77.27±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例出现延迟愈合,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无感染病例和深静脉血栓病例发生。结论应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通过良好的软组织松解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