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4月5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治疗方法是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与成分输血等.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47例,产后出血5例.结论 多种原因可以引起孕妇血小板减少,以PAT和ITP最常见.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处理的重点是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倾向.加强监护,适时提高血小板数,防止产时或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4月5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治疗方法是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与成分输血等。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47例,产后出血5例。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引起孕妇血小板减少,以PAT和ITP最常见。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处理的重点是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倾向。加强监护,适时提高血小板数,防止产时或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3.
黄鑫  朱艳  黄达  余宏男 《重庆医学》2012,41(35):3723-372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0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出现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5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PIH)37例,肝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其中剖宫产65例,占61.9%;阴道分娩40例,占38.1%。结论 PAT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以PAT最常见,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围生期处理及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8年收治的3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再生障碍性疾病(AA).对血小板计数<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对血小板计数<50×109/L.且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或紧急手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各种病因中以PAT为多见.糖皮质激素、输注血小板制剂及适时终止妊娠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T)的病因、围生期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9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T)的病因主要是: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PAT)48例(占50.5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例(21.0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例(10.53%)等。对血小板≤50×10^9L^-1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结论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对分娩前血小板≤50×10^9L^-1的患者重点监护,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因分为4组: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组、妊娠高血压疾病(PIH)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及其他组(包括巨幼红细胞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或输血小板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1例(6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16例(23.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8.8%),其他病因5例(7.4%)。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18例,产后出血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PAT和PIH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及其他原因患者产后42d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计数<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根据孕周不同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或)输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如无产科指征,可经阴道分娩,如手术终止妊娠应在术前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8.
郑小钰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101-1102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对35例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17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其他血液病2例,PAT和PIH患者产后血小板计数较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25例占71.4%,阴道分娩10例占28.6%,无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主要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刘桂玲  邹青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86-1886,192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选取蚌埠第三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11年6月间就诊的3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2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急性白血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治疗方法是给予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或输注血小板等,其中23例行剖宫产,有1例出现产后出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并且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应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出血倾向及加强胎儿监护。对于血小板〈50×109/L或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予以糖皮质激素和(或)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是因血小板的质与量发生异常引起,以出血、贫血和感染为特点的疾病,对妊娠和分娩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重症者可危及母儿的健康和生命。常见二种类型,一类是特发性细胞减少性紫癜(ITP),另一类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现对我院血液科及妇产科22年间收治的7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此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围生期处理。方法:对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组妊娠期及产前、产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组和ITP组在产前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治疗后第2天,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及分娩时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统计并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00例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血小板计数分为三组,对比她们的出血情况、分娩方式及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三组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越低,出血情况越严重;三组孕妇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越低的患者,剖富产比例较大;血小板计数较少的患者产后恢复较缓慢(P〈0.05)。结论:各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按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病因不同,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等。围生期处理需个体化,新生儿产后要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15.
王芙蓉 《吉林医学》2012,33(28):6099-610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48例(6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5例(18.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8例(10.0%),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6.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例(2.5%),肝炎肝硬化2例(2.5%);随血小板水平的增加,经阴道分娩比例上升,但主要分娩方式仍为剖宫产。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根据病因、血小板计数及产科情况而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及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英  齐小雪  王跃莲 《四川医学》2009,30(7):1030-103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8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65例(73.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11例(12.3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6.74%),妊娠合并肝脏疾病5例(5.61%),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2例(2.24%)。PAT孕期不需特殊处理,妊娠结局良好,对血小板〈50×10^9/L的12例患者分娩前给予地塞米松10~20mg/d,5例无效者分娩时输注血小板。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PAT多见,孕期不需特殊处理。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当血小板≤50×10^9/L分娩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静脉点滴3—5d,无效者分娩时输注血小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产后出血发生率12.35%。  相似文献   

17.
刘晓丽  蒋小芒 《吉林医学》2010,31(13):1848-1849
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黄陵县医院2005年~2008年收治的11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TTP)等少见。血小板>50×109/L,无出血倾向者治疗原发病;血小板<50×109/L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产后预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血小板制剂只用于血小板<30×109/L剖宫产术时或阴道分娩临产时。分娩方式由产科指征决定。110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及有无症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血小板减少绝大多数均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4年间6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期高血压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少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针对不同病情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4年间6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期高血压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少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针对不同病情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20.
106例妊娠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