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79例HBV DNA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5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3、T4、FT3、FT4、TSH。结果拉米夫定治疗52周后HBV DNA转阴组血清T3、T4、FT3、FT4水平较治疗前和HBV DNA未转阴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可以显著改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检测结果转阴时间、治疗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乙肝病毒检测结果转阴时间和临床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有9例(23.7%)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2.6)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汤英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50-151
目的探讨大黄蛰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蛰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生化指标,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透明质酸HA均明显下降,HBVDNA转阴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大黄蛰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防治肾病综合征患者乙肝病毒复制或再感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锋 《中国新药杂志》2001,10(2):127-12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防治服用激素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乙肝病毒复制或再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给予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口服强的松或酶酚酸酯的同时,口服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1例HBeAg阴转,肝功能轻度异常的1例ALT,AST恢复正常;治疗6个月后,1例HBeAg阴转,无1例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恶化。结论:拉米夫定可以防治服用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乙肝病毒复制或再感染。  相似文献   

5.
孟敏 《北方药学》2016,(11):101-102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最有效、毒副作用最小的抗病毒方案.方法:选择5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前3个月给予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3个月后不再给予拉米夫定,仅给予阿德福韦酯,本疗程共24个月.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评分降低,HBV病毒量减少.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是乙肝肝硬化患者维持抗病毒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初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口服初始拉米夫定的基础上,服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初始拉米夫定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由阳转阴的时间和治疗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3,P<0.05)。结论:联合使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的有效率高于仅口服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后者,而且能够明显减少治疗需要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8月收治的13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均分为三组:A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单独服用拉米夫定;B组: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单独服用阿德福韦酯;C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以上患者全部治疗72周,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12、24个月时病毒学应答比较上,C组与A组、B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12个月时生化学应答比较上,C组与A组、B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1)。这三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能够长期稳住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短期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近期疗效。方法61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拉米夫定100rag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口服,3个月后停拉米夫定,单独服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26例,予单独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结果4周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71.4%,对照组为4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第十二周、第二十四周及第四十八周时治疗组两组HBV—DNA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拉米夫定短期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纤维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疗效。方法 55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病人除接受常规保肝、利尿及支持对症处理外,均同时进行口服阿德福韦酯抗乙肝病毒治疗一年。结果有38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有效率69.1%;所有病例未出现因服用阿德福韦酯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能减少并发症,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许茵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57-1558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主要用拉米夫定治疗.其主要机制是拉米夫定在细胞内经磷酸化后生成三磷酸拉米夫定.与脱氧胞嘧啶核苷(dCTP)竞争.进入合成中的脱氧核糖核酸链,使乙肝病毒不能继续延伸而终止复制。乙肝病毒YMDD变异主要与拉米夫定治疗有关.其产生机制是乙肝病毒在拉米夫定药物诱导下发生DNA聚合酶基因变异,使氮基酸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拉米夫定无法与之结合.丧失了抗病毒活性,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因此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拉米夫定产生YMDD耐药的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君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63-164
目的通过观察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慢乙肝失代偿肝硬化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乙肝失代偿肝硬化12个月和24个月时患者HBV-DNA的下降值要远远大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慢乙肝失代偿肝硬化要比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马龙  宋在舜 《淮海医药》2004,22(6):520-52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乙肝病毒携带的血清病原变化及疗效差分析。方法 对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肝硬化患及乙肝病毒携带服药治疗6~24月,每6个月测定其HBV DNA、HBeAg及anti-HBe。结果 HBV DNA阴转显,HBeAg/anti-HBe血清转换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 拉米夫定可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长期用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肝硬化患的疗效优于乙肝病毒携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乙肝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疗效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34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口服拉米夫定治疗,随访临床表现、肝功、病毒标志物、HBVDNA及Child-pugh评分、AFP、PT等.结果 26例患者HBV DNA PCR阴性,28例应用拉米夫定患者出现Child-pugh评分减少3分,并发症明显降低,4例出现YMDD变异,继续用药后病情平稳.结论本结果提示乙肝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安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刘士敬 《家庭医药》2005,(11):25-25
当前,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已成为共识。很多研究结果显示,持续的高水平的乙肝病毒复制,是慢性乙肝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4种。这4种药物的使用各有利弊和优劣,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格外重要。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以下8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王亮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47-148
目的研究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08年4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43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8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大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吴晓荫  张洋 《齐鲁药事》2007,26(1):31-32
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两类药物:拉米夫定、干扰素其疗效已得到公认。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是一种慢性的肝脏疾病,是由变异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的,这些患者通常比野毒株感染患者的疾病程度严重,且很容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这种类型肝炎对干扰素应答差,且治疗后复发率高。我们针对此类病人使用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治疗前,检测其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并在治疗中定期检测其HBV—DNA定量,观察此类病人在基因分型中的分布状况及与拉米夫定的疗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缪晓辉 《家庭用药》2010,(10):60-60
我今年62岁,因乙肝、肝癌做肝移植术4年多了。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和拉米夫定,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情况稳定。但从今年7月起,乙肝免疫球蛋白中断,目前仅服用拉米夫定。请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HBVDNA阴转率为81.3%,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6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死亡,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临床过程比较复杂,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目前临床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根据患者病情发展进程不同(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期的乙肝病毒感染、代偿性或失代偿性肝脏疾病、肝硬化)分别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且从血清学、生化学、组织学、病毒学角度评价乙肝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性激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男性患者46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性激素水平差异。之后病例组给以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差异。根据24周的应答情况,分为两组(完全应答组和非完全应答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性激素水平差异。结果:1.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与健康男性比较,泌乳素(PRL)水平明显升高,睾酮(T)、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2.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泌乳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睾酮、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3. 治疗后完全应答组和非完全应答组泌乳素、睾酮、雌二醇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性激素功能紊乱.2.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性激素功能紊乱。3. 性激素功能紊乱的改善与否与24周时的应答情况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