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真实世界带状疱疹住院患者发病特征与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2 96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中医证候、西医合并病、与发病节气的关系以及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其中患者以4665岁的患病比例最高;入院方式以普通门诊为多;最常见医疗支付方式为医保;合并疾病中以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为多见;带状疱疹早期治疗效果好于后遗症期;夏至及立秋2个节气内入院最多;中医证候以肝火湿热为主;关于治疗药物,西药使用最多的为维生素B1和甲钴胺,中成药使用最多的为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中以活血化瘀药和神经营养药为主。由此可见,带状疱疹以中老年患者多见,与节气关系不明显,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常选用中西医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多发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为充分了解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特征及合并用药规律,该研究以17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41 18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对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按药物种类分析,发现西药以还原性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79例(支持度为34.61%),中药以甘草酸二胺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58例(支持度为34.56%),中西药物联合使用以甘草酸二铵合并还原型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8 607例(支持度为25.09%);按药物作用分析,中药、西药均以降酶类药物使用比例最高,中药降酶药物使用者10 983例(支持度为27.01%),西药降酶药物使用者9 595例(支持度为23.59%),中西药物合并用药以清热利湿类药合并降酶类药使用频率最高,5 621例(支持度为13.82%)。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药清热利湿类药物合并西药降酶类药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中西联合用药方案,中药清热利湿类药合并西药降酶类药和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三药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1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等方面较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甘草酸二胺脂质复合物肠溶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2例,给予双环醇联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口服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脂、肝胆胰脾彩超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肝功能、血脂、肝胆胰脾彩超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双环醇联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住院时间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诊断分型、发病节气情况,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采用雷达图观察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住院时间在不同节气的分布情况。结果 共收集病毒性肝炎患者40681例,有性别记录者37378例中以男性居多,共26744例(71.55%)。有年龄记录者26394例,其中以18~44岁为主,共13330例(50.50%),其次为45~59岁共8213例(31.11%)。诊断分型以病毒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为主。有节气记录者共37650例,在夏至、小暑和大暑发病住院患者例数占有记录患者总例数分别为5.46%、6.07%和5.28%,高于其他节气。结论 夏至、小暑和大暑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住院的高发节气,应着重在这3个节气对病毒性肝炎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症状改善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潢川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恶心、纳差、腹胀、乏力)改善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变化。结果:与对照组76.74 %(33/43)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 %(40/43)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恶心、纳差、腹胀、乏力例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ALT、AS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可改善症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舒肝宁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舒肝宁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药物性肝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甘草酸二胺、肌苷、维生素C等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高,患者症状及体征、生化检查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临床效果好,可显著改善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肝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慢性病毒性肝炎伴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组)292例和对照组(基础保肝治疗组)286例,两组均给予甘草酸二胺及谷胱甘肽静点,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总结治疗结果,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在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方面均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系疾病是临床多发病 ,但症状多被肝炎症状掩盖 ,如不积极治疗 ,可直接影响肝炎的治疗效果。笔者在保肝治疗基础上加利肝治疗 ,观察其对患者肝功恢复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观察对象为 1 998年某医院收治的住院及门诊患者 1 5 4例 ,男 93例 ,女 6 1例 ;年龄 1 7~ 5 9岁。诊断符合 1 995年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 5 4例患者肝功全部异常 ,主要为ALT ,AST增高。2 观察方法及结果2 1 本组患者合并胆系疾病情况 :见表 1。1 5 4例患者全部为乙型肝炎 ,经B超及胆…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探索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药物及其组合关系。方法:采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挖掘中西药系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结果:丹参、黄芪、柴胡、虎杖、甘草、苦参、天冬、茵陈、栀子是中医复方配伍治疗乙肝的核心药物;干扰素和丹参注射液分别是治疗乙肝的最常用西药和中成药;干扰素、拉米夫定、胸腺肽、谷胱甘肽、维生素C等常与丹参注射液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益肝灵、护肝片、肝苏颗粒等常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结论:文本挖掘获得的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治疗组34例患者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给予对照组34例患者拉米夫定单独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保肝、抗病毒、调整免疫机能、疗效全面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卓杰  蒋刚  WU Fei 《河北中医》2016,(11):1672-1675
目的观察柴芍疏肝健脾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20例,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中药组20例,予柴芍疏肝健脾汤治疗;联合组20例,予柴芍疏肝健脾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3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 L)及白蛋白(Alb)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0%,西药组总有效率70.0%,中药组总有效率80.0%,联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疗效相当(P0.05);3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及Alb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 L水平下降,Alb水平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ALT及AST水平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及Alb水平相当(P0.05);联合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90.0%,西药组转阴率65.0%,中药组转阴率15.0%,联合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西药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高于中药组(P0.05)。结论柴芍疏肝健脾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减低ALT、AST及TBi L水平,升高Alb水平,降低HBV毒量,促进HBV-DNA转阴。  相似文献   

14.
刘晶  张寅  谢雁鸣  刘艳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0):1940-1946
为了解真实世界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以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9 731例骨质疏松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西医合并病、诊断信息、与发病节气的关系以及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2岁,60~74岁的女性多见;职业以体力劳动者居多(73.87%);入院方式以普通门诊居多;住院病情以一般者居多(81.61%);患者多从骨科收入院(21.94%);住院天数多在8~14 d(39.96%);34.34%的患者住院总费用在5000~1万元;75.01%的患者享有国家医疗保障政策待遇。合并疾病中以高血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为多见,其中高血压合并率高达34.67%;中医证候最多的为肝肾阴虚证(36.62%);立夏、夏至及寒露3个节气内入院患者最多;关于治疗药物,西药使用最多的为鲑鱼降钙素和碳酸钙,中成药使用最多的为正清风痛宁。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以中老年患者多见,与节气密切相关,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临床应用广泛且具备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真实世界大数据冠心病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及分析真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的中西药使用情况,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药物信息,使用频数及关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4 697人中男性47564人,女性32 882人,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1岁。76 172人有用药记录,包括278种西药和331种中药。西药使用最多的为阿司匹林,共51 132例(67.08%),其次为硝酸异山梨酯(46 291例,占60.72%)、氯吡格雷(34 030例,占44.64%)等;中成药使用最多者为丹红注射液,共15 174例(19.92%),其次为疏血通注射液(10 166例,占13.35%)。药物归类后,西药位于前列者为抗血小板药、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中药使用最多的为活血化瘀注射液,其次为活血化瘀口服药、扶正类口服药、通腑药等。进行关联规则后显示冠心病西药间联合用药最为常见,中西药联合使用中活血化瘀口服药、活血化瘀注射液与西药间的联合用药更为常见,尤其是与抗血小板药、硝酸酸类药物。结论:冠心病的西药治疗符合指南推荐,但使用率较低;中药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活血化瘀是冠心病中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真实世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用药特征,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用药及联合用药特征。符合纳入标准的8 316例患者的联合用药中,共包含523种西药和148种中药。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单个西药是阿司匹林1 908例(22.94%),单个中药是疏血通注射液771例(9.27%);2种中药是仙灵骨葆胶囊+鹿瓜多肽(规则支持度是2.55%),2种西药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关联规则度为10.15%);常与抗生素类、活血化瘀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上常与抗血小板药和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有助于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化瘀作用;常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注意联合应用时的配伍禁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二者联合用药达到药效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季德胜蛇药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人,采用季德胜蛇药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B组30人,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治疗过程中分别在4周、12周、48周观察患者的中医症候、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免疫学及病毒学指标。结果:在改善中医症候、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抗病毒应答、病毒耐药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毒DNA转阴、HBeAg转阴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季德胜蛇药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中医症候,改善肝功能,提高病毒应答作用和减少病毒耐药率。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观察了黄芪、牛磺酸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将急性VMC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组)30例,给予黄芪、牛磺酸、辅酶Q10及一般抗心律失常药;一般治疗组(对照组)18例,给予极化液、辅酶Q10及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结果:中西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外周血肠道病毒核糖核酸转阴及控制过早搏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抗病毒、保护心肌细胞及抗心律失常作  相似文献   

19.
该文探索使用清开灵注射液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全国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HIS系统收录的1998—2011年住院病例,提取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青少年患者615例。采用Apriori算法建模,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355例)多于女性患者(243例);患者年龄14岁以下最多,平均年龄为9.40岁;住院天数以4~7 d居多;患者多集中于儿科,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以门诊方式入院居多(451例,75.54%);有中医辨证信息的患者中,主要有痰湿内阻证(38.46%)、肝气郁结(15.38%)、气阴两虚证(11.54%)、阳气虚衰证(11.54%)等;患者入院率最多的节气为小寒(13.01%)。临床联合2种化药时,最常联合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为24.60%);联合2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4.065%);联合3种化药时,最常联合氯化钾注射液+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15.93%);联合3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云南白药+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1.138%)。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患者诊断及使用方法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节气特点与中医证候高度一致,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用药以化药为主,也兼顾使用中药,联合用药比较合理。基于HIS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为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规范用药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