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改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制川乌含量测定方法,进一步优化固相萃取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制川乌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强阳离子吸附树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对制川乌进行纯化,制备供试品溶液;使用COSM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乙腈和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32 nm。结果 6个成分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100.2% 、100.8%、99.0%、99.7%、98.2%, RSD分别为0.9%、1.2%、0.9%、1.3%、1.5%、1.0%。结论 改进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制川乌含量测定的方法,解决了样品前处理复杂、使用有毒有害试剂较多的问题。建立了同时测定制川乌6个生物碱成分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对不同仪器和不同色谱柱的适应性好,可用于制川乌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附子和川乌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6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附子和川乌中的6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0.05mol/m L盐酸水超声提取附子和川乌中的生物碱类成分,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1 mL/min,柱温35℃;进样体积4μL;检测波长235 nm。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效/毒值分析、毒性成分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和TOPSIS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综合评价附子和川乌的质量。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规定,附子和川乌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MDAs含量差异极显著,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差异显著,乌头碱和双酯型生物碱(DDAs)含量差异不显著。以6种生物碱为评价指标,15号附子样品质量最优,7号川乌样品质量最优。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可用于附子和川乌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效/毒值、毒性成分指数的运用能更精确、简便地实现附子和川乌的质量控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可更准确地进行药材质量评价。可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附子和川乌中酯型生物碱的分析测定提供参考,为附子和川乌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金丸中制草乌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厂家及批号小金丸中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为该制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小金丸中制草乌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流动相乙腈-20 mmol·L-1磷酸二氢钠(用三乙胺调节pH 6.5)(47∶53),检测波长235 nm。比较4个厂家生产的8批样品中3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结果:3种生物碱类成分线性范围均为4~60 mg·L-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2%,101.79%,102.13%。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质量分数最高达214.718μg·g-1,最低值18.452μg·g-1。结论:不同厂家和同一厂家不同批次样品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原材料质量、制剂工艺及生产设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乌七祛风散片(制草乌、三七、断节参、雪上一枝蒿、防风等9味中药组成)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次乌头碱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Hanbon-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A)-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 L加冰醋酸0.5 m L)(B),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2 nm。结果:4种生物碱分离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0%(RSD 2.1%),101.09%(RSD 2.2%),102.04%(RSD 1.6%),97.83%(RSD 2.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4,1.7,2.2,0.8 ng。结论:该HPLC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同时测定乌七祛风散片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次乌头碱含量。  相似文献   

5.
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中6种单酯和双酯型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兰  周海燕  赵润怀  游畅  高超  常琪 《中草药》2009,40(1):131-134
目的 建立附子中单酯及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方法 附子干燥粉末用氨水浸润后,以异丙醇一醋酸乙酯(1:1)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液蒸干后溶于0.01%盐酸甲醇中,经微孔滤膜滤过后,20 pL进行HPLC分析,HPLC分析采用Zorbax Extend-C18柱(250 mmX 4.6 mm,5 μm),以乙腈-4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氨水调pH 10.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6种被测生物碱成分,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离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重现性好,6种成分的RSD(n=5)均小于1.50%;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8.20%~100.4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6、0.36、0.92、0.30、0.52、0.82 ng.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附子类药材中单酯型和双酯型生物碱的同时定量分析,为附子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启隆  刘超  权鹏  方亮  王延年 《中草药》2021,52(11):3201-3208
目的 探究炮制对草乌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AKR)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aconitine alkaloids,AAs)经皮吸收的影响,并研制含生草乌和制草乌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 Cocta (AKRC)提取物的压敏胶分散型贴片,考察其药效差异.方法 分别从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草乌药典炮制法中"浸泡至内无干心"的科学性。方法:制备浸泡不及、适中和太过的草乌浸泡品及其煮制品,观察性状,采用药典法测定各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浸泡适中炮制品易于切制,饮片片型平坦,不易破碎。浸泡后生物碱成分含量均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降低率分别约为:20%、20%、46%,单酯型生物碱的降低率分别约为:8%、25%、37%。煮制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双酯型生物碱总量较生品均降低99%以上;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是生品的2.7倍、2.9倍、3.7倍。结论:草乌浸泡至"内无干心"煮制品成分变化适中,饮片质量佳。故草乌浸泡至"内无干心"具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五生饮中3种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YMC-Pack ODS-AM C18柱(250mm×4.6mm,5μm),柱温35℃,以乙腈一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加冰醋酸0.5m1)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5nm,进样量:10μl。结果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146.96~1469.6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1.87%);苯甲酰乌头原碱在16.78~167.8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1.94%);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在20.30~203.0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5%(RSD为1.53%)。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五生饮水煎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附子中生物碱含量与在胆巴液中浸泡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在胆巴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附子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分析附子中生物碱成分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5 n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和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冰醋酸0.5 mL),梯度洗脱。结果:泥附子洗净后在胆巴溶液中浸泡,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逐渐降低,浸泡20 d后,成分变化趋于平缓。浸泡20 d样品与生品比较,其降低率分别为60.39%,73.84%,72.57%和88.46%。结论:泥附子洗净后在胆巴溶液中浸泡,能达到防止腐烂的目的,浸泡20 d以后胆附子质量稳定,同时双酯型和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均流失70%左右,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有必要改进泥附子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芪-附子药对配伍对附子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为研究肠段,以表观渗透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芪对附子6种生物碱P_(app)的影响。结果当附子-黄芪3∶1时,黄芪在十二指肠和回肠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在3种肠段均能降低单酯型生物碱的P_(app);当附子-黄芪1∶1时,除次乌头碱在回肠外,黄芪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当附子-黄芪1∶3时,黄芪能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除回肠外)的P_(app),在各肠段均能显著降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结论黄芪可抑制附子生物碱的吸收,且其抑制作用因配伍比例、生物碱的种类和肠段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乌类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草乌类药用植物中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对草乌类植物进行质量与资源评价。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Phenomenex ODS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溶液(pH10.5)(54∶46)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中乌头碱在0.28~2.8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9%(n=5),RSD=0.93%;乌头碱在0.136~1.36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4%(n=5),RSD=1.18%;次乌头碱在0.248~2.48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4%(n=5),RSD=1.11%。北乌头、乌头与小白掌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生物碱;多根乌头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2种生物碱;其他的样品含微量或几乎没有。多根乌头的3种生物碱总量最高。结论本方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方法稳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醋的种类对醋制草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为筛选炮制辅料用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类型的米醋炮制草乌,HPLC法测定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和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比较采用不同类型的醋制备的草乌炮制品中生物碱的含量差异。结果:各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生草乌〉食用乙酸制草乌〉工业乙酸制草乌〉陈醋制草乌≈龙门米醋制草乌〉玫瑰醋制草乌〉药典法制草乌;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药典法制草乌〉食用乙酸制草乌〉龙门米醋制草乌≈工业乙酸制草乌〉陈醋制草乌≈玫瑰醋制草乌〉生草乌。结论:醋制草乌可以达到炮制减毒的效果,食用醋比乙酸的减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甘草与附子配伍减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环节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徐姗珺  陈长勋  高建平 《中成药》2006,28(4):526-530
目的:探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是否为甘草中降低附子毒性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环节。方法:将附子单煎及附子与甘草、附子与甘草酸、附子与甘草次酸分别合煎,用HPLC法分析各种煎液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的煎出量,同时用动物实验测定各煎液不同给药途径的急性毒性,比较各煎液的LD50。结果:口服给药,甘草、甘草次酸与附子合煎液的毒性明显减小,甘草酸与附子合煎毒性略有减小;腹腔注射给药,甘草酸与附子合煎液的毒性明显增加。合煎时甘草能降低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而甘草酸、甘草次酸均有增加溶出的作用,甘草酸的作用强于甘草次酸。结论:甘草与附子合煎口服可减小附子毒性,部分原因是其可减少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煎出。但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并不能减少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煎出,而可能与有毒生物碱结合,延缓其在胃肠道吸收,发挥一定的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HPLC-Q-TOF-MS研究6种乌头生物碱类成分的裂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蕾  王少辰  孙明谦  刘建勋 《中草药》2016,47(16):2827-2831
目的研究6种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的质谱裂解途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对该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乌头类生物碱的主要裂解途径是连续丢失CH3OH与H2O。双酯型生物碱也可以在C-8位置断裂,失去CH3COOH分子形成明显的特征碎片离子,从而实现与单酯型生物碱的区分。结论此质谱裂解途径可为乌头类生物碱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采用HPLC-Q-TOF-MS技术可以高效地分析中药中乌头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有利于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附子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模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质量浓度,利用LC-MS测定灌注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质量浓度,分别研究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3种配伍方式对上述6种生物碱类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与附子单煎液相比,苯甲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单位时间吸收率(A)呈下降趋势;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单煎液中的Ka和A相比附子-甘草合并液有所减少;附子-甘草合煎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呈下降趋势,附子-甘草合并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均呈升高趋势,附子-甘草合煎液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吸收相比附子单煎液中均有所降低。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6种乌头碱类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中的吸收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为阐释"附子得甘草而后缓"的配伍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煎煮时间及甘草配伍剂量对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小惠  何洁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15-3017
目的研究煎煮时间及甘草剂量对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附子中的酯型生物总碱含量;采用高效液相法比较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酯型生物碱含量的降低,与煎煮时间和甘草剂量有较高的相关性;煎煮时间超过30 min,100 g制附子煎煮液所含的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低于2 mg/ml。结论大剂量附子用药必须通过合理煎煮和配伍以降低毒性,发挥其特长。  相似文献   

17.
HPLC测定附子理中丸中双酯型乌头碱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理中丸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以ODS-C_(18)为固定相,甲醇-水-氯仿-二乙胺(70:30:3:0.2)为流动相,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其平均回收率:新乌头碱97.8%,RSD=1.69%,乌头碱96.0%,RSD=2.41%;次乌头碱96.7%,RSD=1.98%。本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可作为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