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爆破模式与连续模式的疗效。方法将69例硬核白内障患者(69只眼)随机分为连续能量模式组(A组31例)和爆破能量模式组(B组38例),记录两组术中使用的实际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比较术后第1,3,7天术眼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手术并发症等。结果爆破组术中实际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均较连续模式组明显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后囊膜破裂,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爆破组术后第1,3天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连续超声模式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水肿眼数爆破模式组明显低于连续模式组,两组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爆破能量模式行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明显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减少术后早期角膜水肿,更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自行研制的手法固定劈核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例Ⅲ~V级硬核白内障患者,在术中通过自行研制的劈核器,固定晶状体核,并使核劈成两瓣,通过4mm左右的切口剜出。观察术后视力、内皮细胞平均丢失、角膜水肿等改变。结果2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劈核,术后1周15例视力0.5以上,占75%;角膜水肿7例,占35%;术前和术后,内皮细胞数平均分别为(2638±405)/mm2和(2455±450)/mm(2P〈0.01);角膜屈光度分别为(44.05±1.12)D和(44.50±1.05)D(P〈0.05)。结论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固定式手法劈核有利于处理硬核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手法碎核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硬核性白内障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28眼)与对照组22例(27眼),全部患者术前均予详细的全身及眼部检查,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现代囊外摘除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及细胞丢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适用于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但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高于现代囊外摘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术中应用。肾上腺素的合理浓度。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30眼),分别于灌注液中加入0.1mL、0.2mL及0.5mL肾上腺素,每组3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检查。结果3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95.24±326.08)mm^-2、(2457.45±355.12)mm^-2、(2425.38±312.68)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7.85±12.01)mm^-2、(45.20±9.43)mm^-2、(44.35±8.13)mm^-2。3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比较,随加入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对手术损伤及肾上腺素毒性损害的耐受性降低,在有效维持术中瞳孔散大状态的同时,选用浓度较低的肾上腺素,可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高度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高度硬核白内障患者79例95眼随机分为2组,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组(A组)39例47眼,常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B组)40例48眼。比较2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7天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第1,7天角膜水肿程度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A组术中后囊破裂情况、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7天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角膜水肿程度明显好于B组。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技术在高度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对眼内组织损伤小,破后囊率低,并发症少,可使眼部条件较差的高度硬核白内障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欧志勇 《当代医学》2021,27(12):117-118
目的 分析比较两种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状况,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角膜水肿状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硬核白内障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角膜水肿状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和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均可提高硬核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但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患者的眼部伤害更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和比较硬核白内障不同手术方法及其术后视力恢复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将Ⅳ级硬核白内障363例(402眼)患者分为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1w、1m时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和角膜散光。结果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并发症少。术后1w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小,在术后并发症中的中、重度角膜水肿、房水闪辉(+++)方面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轻。术后1w和1m时两组间视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小切口碎核与超声乳化两种不同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的综合疗效差别。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1~11月收治的125例硬核白内障患者,综合比较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碎核组术后矫正视力、术中后囊破裂、术后前房反应及术后角膜水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矫正视力低于0.3的患者比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超声乳化组高于小切口碎核组;术后1周矫正视力低于0.3的患者比例间及术后1月、3月两组患者矫正视力大于0.5的患者的比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后囊膜破裂及术后1 d前房反应情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角膜水肿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乳化组高于小切口碎核组。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切口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均有可靠疗效,但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损伤明显,角膜水肿情况明显高于小切口碎核组。小切口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对于硬核白内障不失为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视力及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为0.16±0.05,治疗后为0.44±0.14;观察组治疗前视力为0.15±0.03,治疗后为0.42±0.13;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712.08±52.032个/mm2)和六角形细胞比例(37.95±5.29)%,治疗后两组患者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可提高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132眼)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眼,分别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与超声乳化术(Phaco),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情况、术中并发症及术源性角膜散光。结果: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9个月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及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co组术中后囊破裂3眼、悬韧带断裂3眼,ECCE组无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发生。术后9个月术源性角膜散光Phaco组与EC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行ECCE比Phaco更安全,术后近期远期视力及角膜情况与Phaco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应用爆破超声能量模式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68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连续及爆破两组,分别采用连续及爆破2种不同的超声能量模式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两组术中所用的有效超声时间、超声能量,术后检查患者的视力、角膜水肿情况,并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连续组及爆破组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分别为(29.17±4.79)%和(15.86±5.33)%;有效超声时间分别为(69±18)s和(34±12)s。比较两组所用的有效超声能量及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1天爆破组的角膜水肿情况轻于连续超声组(P<0.05),术后1周爆破组的角膜内皮丢失率明显低于连续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均得到提高,达到0.5及以上者爆破组50%、连续组44.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眼压爆破组平均升高0.81 mmHg、连续组平均升高1.17 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功能性滤过泡瘢痕化。结果:应用爆破模式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减少有效超声能量和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减轻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73例(81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37例(4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6例(39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检查1d和1周的视力。结果术后1d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4眼、32眼、6眼,B组分别为6眼、30眼、3眼;术后1周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2眼、26眼、14眼,B组分别为4眼、23眼、12眼。术后并发症发生角膜水肿、前房闪辉程度和黄斑水肿的眼数,术式A组3项并发症的发生少于术式B组。结论糖尿病者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且术后并发症较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连续环形撕囊术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局麻下对242例白内障患者(264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264眼中231眼(87.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地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至前房,并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时,187眼矫正视力≥0.5,占随访眼的80.9%(187/231).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应用可提高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获得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超声针头斜面向下乳化劈裂技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超声乳化术中角膜内皮细胞机械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对251眼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超声针头斜面向下乳化劈裂技术127眼(A组),其中Ⅱ级核28眼,Ⅲ级核69眼,Ⅳ~Ⅴ-级核30眼。采用传统的超声针头斜面向上乳化劈裂技术124眼(B组),其中Ⅱ级核31眼,Ⅲ级核65眼,Ⅳ~Ⅴ-级核28眼。对两组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及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对照研究。结果A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Ⅱ级核(2.7±0.5)秒;Ⅲ级核(11.9±2.1)秒;Ⅳ~Ⅴ-级核(30.2±8.1)秒。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Ⅱ级核(5.1±0.6)%;Ⅲ级核(8.9±0.4)%;Ⅳ~Ⅴ-级核(12.5±1.6)%。B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Ⅱ级核(2.6±0.4)秒;Ⅲ级核(12.2±2.5)秒;Ⅳ~Ⅴ-级核(31.7±8.9)秒。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Ⅱ级核(5.0±0.5)%;Ⅲ级核(11.2±0.8)%;Ⅳ~Ⅴ-级核(20.6±1.4)%。Ⅱ级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级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乳化术中采用超声针头斜面向下乳化劈裂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率。对于硬核白内障的超声乳化,采用此技术更有利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郭照洪  宋爱平  王宏  侯祺 《中外医疗》2011,30(11):15-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26例(637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26例(637眼)术后1d裸眼视力平均0.68±0.16,裸眼视力≥0.5者占78.18%;≥1.0者占25.27%;术后3个月复查裸眼视力≥0.5者占86.03%;≥1.0者占29.51%;526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反应性葡萄膜炎、暂时性高眼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MO白星技术冷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55例(67眼)白内障患者用AMO白星技术冷超声乳化仪,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观察术中超声乳化能量、超声乳化时间、术后反应、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67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平均超声能量5.13%,平均超声时间64″.术后随访3月,最佳视力≥1.0的术眼为18眼26.86%,95%可信区间16%~38%、最佳视力在0.5~1.0间的为41眼61.19%,95%可信区间49%~73%,最佳视力〈0.5的为8眼11.94%,95%可信区间4%~20%.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4眼(5.97%),虹膜反应3眼(4.47%).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热损伤.结论白星技术冷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具有更好、更精确的能量控制,极大地降低了无效能量的使用和减少热量的产生,提高前房稳定性,平静而有效的超声能量使手术效果更为完善,提高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前与术后的中央及中间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厚度,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引起的视线区域角膜损伤程度.[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12月行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联合人2C-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52例(60眼),术前及术后2个月采用SP.2000P非接触角膜内皮计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测角膜中央及距中心3mm处的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角膜厚度.[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中央与中间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中央部及颞侧中间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34,P〈0.001),颞侧中间带角膜厚度较术前显著增厚(P=0.041).[结论]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不能完全评估整体角膜的损伤程度,检测中央及中间带不同区域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厚度变化,可有效地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整个视线区域角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