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舟山地区1~5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儿童预防保健工作质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本院门诊体检的1420名1~5岁儿童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分析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并对可能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地区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舟山地区1~5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平均水平为(124+39.6)nmol/L,维生素D缺乏发病率为7.3%,维生素D相对缺乏发病率为14.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5,OR=1.339)、季节(P〈0.05,OR=1.529)、户外活动时间(P〈0.05,OR=2.195)、厌食(P〈0.05,OR=0.716)、经常腹泻(P〈0.05,OR=0.742)及是否规律服用鱼肝油(P〈0.05,OR=2.719)与儿童维生素D缺乏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厌食(P〈0.05,OR=0.975)、经常腹泻(P〈0.05,OR=0.374)是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P〈0.05,OR:4.026)及规律服用鱼肝油(P〈0.05,OR=2.024)是保持维生素D水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舟山地区1~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降低儿童维生素缺乏的发病率,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择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体检健康的1天-15岁儿童757例。按不同年龄分成≤1岁、〉1-2岁、〉2-3岁、〉3-4岁、〉4-6岁共5组。按不同季节分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共4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中25(OH)D水平,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并比较不同组间25(OH)D水平。结果 757例1天-15岁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36.61±11.20)ng/m L,其中,男性为(36.14±11.07)ng/m L,女性为(37.26±11.36)ng/m L,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65,P〈0.01),健康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清25(OH)D水平逐渐下降;不同季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6,P〈0.01)。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冬季时水平最低,秋季时水平最高。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不同,临床在诊断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时,应根据年龄和季节来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杭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8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体检的1~6岁儿童1613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25(OH)D2及25(OH)D3含量。结果 男童的血清25(OH)D和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D和25(OH)D3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25(OH)D2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6,P=0.324),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9,P=0.005),≥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相对较高。结论 男童的血清25(OH)D、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童,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血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探讨本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防治方案。方法选取进行系统保健的8998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 OH) D3检测并分析。结果广州地区婴幼儿血清25-(OH)D3水平为(64.53±29.20)nmol/L,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率为30.99%,季节气候因素、户外活动时间、维生素D补充剂量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应定期检测血清25-( OH) D3水平,通过调整饮食、户外活动时间及口服维生素D剂量等个体化综合方案的制订改善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浙江省诸暨市3~12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12岁儿童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对5所幼儿园以及3所小学的2 436名3~12岁儿童进行了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结果显示:3~5岁儿童平均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70.3±30.4) nmol/L,6~10岁儿童为(55.9±20.0) nmol/L,10~12岁儿童为(51.1±17.4)nmol/L.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季节、户外活动时间及是否规律服用鱼肝油与儿童维生素D缺乏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常户外活动、规律服用鱼肝油是儿童保持维生素D正常水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3~12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8.
林岳华 《吉林医学》2021,(4):788-78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在婴幼儿喘息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儿科收治的51例婴幼儿喘息患儿纳入喘息组,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普通肺炎患儿纳入肺炎组,50例健康婴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儿童血清25-(OH)D3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情况,记录并比较维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 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性(DAS28)评分、骨侵蚀度及骨密度(BMD)、实验室与临床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18例 RA患者及70例对照(非RA患者),检测两组血清 25(OH)D,并记录RA组患者DAS28评分、骨侵蚀情况、BMD值、ESR、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RA组血清 25(OH)D 明显低于对照组[19.09(24.65-17.58)ng/ml比41.174(56.21-23.42)ng/ml,P<0.05];两组25(OH)D 水平和维生素D分级构成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明显高于RA组;维生素D充足方面,对照组(57.14%)高于RA组(11.02%);维生素D的缺乏方面,RA组(61.86%)高于对照组(14.29%),P<0.05。②RA组血清25(OH)D 水平与疼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ESR均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0.464、-0.528、-0.58,P<0.05),而与CRP不存在统计学相关(P =0.061)。③RA组不同DAS28活动度的血清25(OH)D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例低活动组25(OH)D最高,36例高活动组最低。血清25(OH)D与DAS28做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29.272,P<0.05),25(OH)D的偏回归系数为 -0.055,95%CI为-0.065,-0.046,说明25(OH)D 对 DAS28 有负性影响。④RA组不同骨侵蚀程度的血清 25(OH)D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骨侵蚀组最高,严重骨侵蚀组最低。⑤不同骨密度组的血清25(OH)D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最高,骨质疏松组最低。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RA组血清25(OH)D对骨质疏松患病与否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和血清25(OH)D与患骨质疏松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最危险的因素,年龄大者患骨质疏松的机率是年龄小的1.348倍;血清25(OH)D是保护因素,含量高者是低的0.569倍。结论 ①RA患者血清 25(OH)D 含量低,血清 25(OH)D与TJC、SJC、ESR、DAS28呈负相关;②RA患者血清25(OH)D下降与骨侵蚀、骨质疏松发生相关;高年龄是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而高水平25(OH)D是RA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江苏省部分孕期妇女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江苏省8个地区不同医院的围产营养门诊采集18 478名健康孕妇的空腹血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的浓度。25(OH)D2和25(OH)D3总和为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以25(OH)D为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18 478名孕妇的血清25(OH)D浓度平均为(19.2±9.4) ng/mL,维生素D缺乏率[25(OH)D<20 ng/mL]为59.7%,严重缺乏率[25(OH)D<12 ng/mL]为24.9%,充足率[25(OH)D>30 ng/mL]为13.7%。2013、2014、2015年孕妇的平均血清25(OH)D浓度分别为(17.3±8.5)、(18.2±9.0)、(20.5±9.7) ng/mL,其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69.4%、63.6%、54.4%。不同年份孕妇25(OH)D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孕妇血清25(OH)D浓度平均分别为(19.2±9.5)、(19.6±9.0)、(18.4±8.7) ng/mL,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60.0%、57.9%、62.8%,不同地区间孕妇25(OH)D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血清25(OH)D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8,P<0.01)。孕妇维生素D的水平与检测血清25(OH)D浓度的季节有关,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其血清25(OH)D浓度依次为 (22.7±9.2)、 (22.2±9.3)、 (15.3±7.3)、 (12.3±6.4) ng/mL。结论:孕妇维生素D缺乏率高,应加强对孕妇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及时指导维生素D缺乏的孕妇合理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PTH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1,25(OH)2D3、PTH对慢性肝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竞争性放射受体等方法检测了部分慢性乙型肝炎(下简称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1,25(OH)2D3、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钙、磷及尺桡平均密度(BM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清1,25(OH)2D3、BGP及BMD值均明显下降,肝硬化组下降尤为显著。肝硬化组血清PTH显著升高。两组患者血钙明  相似文献   

12.
李永华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73-1174
目的观察血清25羟维生素D3浓度和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01-2014-01间收治的300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浓度,分析其水平与哮喘之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浓度为(47.9±19.6)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人群的(103.5±21.4)nmol/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哮喘一级(轻度间歇)、二级(轻度持续)、三级(中度持续)、四级(重度持续)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浓度水平分别为(62.3±22.4)nmol/L、(46.1±25.7)nmol/L、(29.3±19.3)nmol/L、(18.6±11.4)nmol/L,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3浓度和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可以用来作为临床治疗哮喘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452名上海市健康成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骨密度,分析目前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的维生素D状况,并评价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于2010年1-4月采集受试者的血清后,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 测定血清25OHD水平,并同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L1~4及髋部骨密度.根据血清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在不同性别组中的差异.方法 按WHO1999年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检查生化指标、甲功和人体参数等.按不同性别分组,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维生素D3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维生素D3与性别、糖尿病病程、T3、FT3、吸烟史呈正相关(P<0.05),男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FT3有相关性(P<0.05),女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T3有相关性(P<0.01).结论 维生素D3水平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中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25(OH)D3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比较118例新诊断T2DM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slet β-cell function index,HOMA-β)及25(OH)D3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25(OH)D3与HOMA-IR、HOMA -β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患者血糖、血脂、HOMA-I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OMA-β、25(OH)D3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患者血清25 (OH) D3与HOMA-IR呈负相关(r=-0.55,P均<0.05),与HOMA-β呈正相关(r =0.63,P<0.05).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25(OH)D3的缺乏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人群中不同的血清维生素D2、D3水平下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设谱-质谱联用法( LC-MS/MS)定量测定糖尿病人群中血清维生素D 2和D 3、同型半胱氨酸( Hcy),并同时测定叶酸、维生素B 12,分析维生素D 2和D 3、维生素B 12、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结果:根据血清总维生素D浓度水平分4组,第1组(25(OH)D<10ng/mL),第两组(10≤25(OH)D<20ng/mL),第3组(20≤25(OH)<30ng/mL),第4组(25(OH)D≥30ng/mL)。各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第1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最高,第4组最低,4组间的维生素B 12、叶酸亦存在显著差异。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维生素D2、D3呈显著负相关,与维生素B12、叶酸亦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血清维生素B 12、叶酸、维生素D2、维生素D3浓度存在一定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降低不仅需补充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D的干预可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者的VDR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1,25(OH)2D3水平,并检测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及不同基因型血清1,25(OH)2D3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明显(P<0.01)。糖尿病组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a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型AA组及Aa组血清1,25(OH)2D3高于基因型aa组,而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低于基因型aa组,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 Apa I位点的VD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血清1,25(OH)2D3水平、空腹血糖及血压与VDR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韦厚明  李斌  冯翔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54-2055
目的分析龙岗区7~10岁儿童主要营养相关疾病患病状况,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龙岗区3836名7~10岁儿童为对象,通过体格检查、维生素A和血红蛋白测定,评价儿童一般营养状况。结果儿童血浆维生素A浓度为(2.40±0.81)mmol/L,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为(132.33±11.21)g/L,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和可疑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分别为5.94%和15.54%,营养不良率为8.45%,贫血患病率为11.7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0.53%和7.22%。男童可疑SVAD、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童。结论龙岗区儿童存在肥胖和营养不良同时高发的“双峰”现象,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学龄儿童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按有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LEAD组(66例)和非LEAD组(54例),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25(OH)D_3,比较两组间指标的差异,并分析LEAD的影响因素。结果 LEAD组与非LEAD组相比,有较大的年龄、较长的糖尿病病程、较高的吸烟率、SBP、HbA1c、LDL-C和CRP,而25(OH)D_3水平明显降低(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及25(OH)D_3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LEAD患病危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25(OH)D_3水平与LEA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5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DM组)和62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NDM组),DM组按眼底变化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检查并记录所有参与者的眼底变化及血清25-OHD水平、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DR组血清25-OHD水平与ND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是DR的影响因素。结论较高水平的25-OHD可能是DR的一种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