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冬梅  胡利春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51-155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产妇产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6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培养阳性组为感染组,阴性组为非感染组,另选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测定分娩后24~48h血清PCT和hs-CRP水平.结果 感染组的PCT阳性率97.2%,非感染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2.56%、2.0%,感染组PCT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hs-CRP阳性率91.7%,非感染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87.5%、73%,感染组hs-CRP与其他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产后PCT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hs-CRP,PCT更能反映细菌感染程度,从而有效避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25例菌血症患者与同期接受体检的25例健康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别纳入菌血症组与健康组。对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血清降钙素元与血液细菌培养检查,观察并分析其检测阳性率、治疗后PCT水平变化检测情况。结果:经检测后,菌血症组其PCT、血液细菌培养、两种方式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菌血症组患者经治疗控制后PCT水平与治疗控制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在针对菌血症检测中可发挥较准确的诊断作用,可见其在临床上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细菌培养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菌血症患者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菌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和血清PCT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于菌血症的诊断结果。结果血清PCT检测对于菌血症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液细菌培养(P0.05);血液细菌培养1~2d结果呈阳性者最多,血液细菌培养3~4d次之,血液细菌培养5d以上最少;送检1~2d者血清PCT水平最高,3~4d者血清PCT水平次之,5d以上最低。结论血清PCT检测菌血症的诊断率显著高于血液细菌培养,操作更为简单,快速,还可动态监测菌血症患者的病情,反映患病过程,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结石术后早期诊断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9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53例(观察组),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126例(对照组)。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24、48h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WBC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6、24、48h血清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CRP、WBC在术后6h变化不明显(均P>0.05),24、48h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临界值为标准计算术后6h各项指标的阳性率,观察组血清PCT、CRP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WBC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感染监测指标CRP、WBC比较,血清PCT水平能更早提示全身感染情况,在感染性结石术后早期诊断脓毒血症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菌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PCT、CRP水平检测,血液细菌培养,统计血清PCT、CRP及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3项联合检查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清PCT、CRP、血液细菌培养各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血清PCT、CRP水平高于治疗后,且经治疗病情控制者血清PCT、CRP水平低于未控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对评估菌血症患者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联合血液细菌培养既能提高阳性检出率,还能缩短诊断时间,指导临床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将44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预后情况分为A组(复苏成功后存活> 72h,但最终1周内死亡,29例)、B组(复苏成功后存活>1周,15例).检测入院后12、24、48、72h的PCT值.观察不同时间段PCT变化趋势,分析PCT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入院后12h的PCT值均高于24、48、72h的PCT数值;两组随着时间的推移,PCT值总体均有下降,但A组下降缓慢;两组48、72h的P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患者PCT值存在明显升高的现象,通过动态观察PCT值变化,可能对判断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帆  周伟  刘薇  赵坤  郑梁  张翔 《西部医学》2018,30(4):543-54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我院经烧伤科收治符合研究标准的烧伤患者28例。根据烧伤脓毒症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烧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24、48h血液中WBC、Lac、Na+、PCT、PaO2/FiO2、BUN、Scr 及炎症因子TNF α、IL-6、IL-8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1d相比,治疗后24、48h观察组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在同一治疗时间点中氧合指数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24、48h La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4、48h的Lac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Lac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Scr浓度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观察组Sc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或P<0.001);观察组治疗后24、48h的BUN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同一治疗时间点Scr、BUN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WBC计数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一治疗时间点WBC计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治疗时间点较治疗前Na+浓度均有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各治疗时间点比较观察组血清Na+浓度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CT表达水平呈下降的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观察组PC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治疗后TNF a、IL 6与IL 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48h的TNF-a、IL-6与IL-8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佳(P<0.05);两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点TNF a、IL 6与IL 8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P<0.05)。结论烧伤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因子,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是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中的作用。方法:58例AP患者入选本研究,分为轻症胰腺炎(MAP)组、中重症胰腺炎(MSAP)组、重症胰腺炎组(SAP)组,观察入院24 h、48 h及7 d血清PCT水平,同时检测CRP。结果:SAP组及MSAP组24 h、48 h及7 d的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SAP组与MSAP组相比,两组间24 h 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AP组24 h PCT水平明显高于MSAP组(P〈0.05),48 h及7 d PCT及CRP水平均高于MSAP组(P〈0.05)。结论:PCT能早期反映AP的严重程度,早期检测并持续监测PCT值,可以准确评估AP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脓毒症时炎症因子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血液灌流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3例,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入ICU后1 h内立即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每隔24 h 治疗1 次,连续治疗3 次.检测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72 h后,TNF-α、IL-6、IL-10及PAF等炎症因子浓度的变化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乳酸水平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早期各种炎症因子的浓度均明显升高,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随治疗次数增多TNF-α、IL-6、IL-10及PAF等各种炎症因子浓度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72 h后治疗组患者TNF-α、IL-6及PAF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RP、PCT及血乳酸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能够清除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因子,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对65岁以上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脑利钠肽前体(BNP)、QRS波时限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42例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的患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后仍有胸闷、气短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未使用左西孟旦组(D组)、使用左西孟旦24h组(A组)、48h组(B组)和72h组(C组),比较四组用药前、后24h、48h、72hBNP、QRS波时限以及LVEF用药前、后72h的变化.结果 用药前和用药24h后,各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h后与同组基线比较BNP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8h和72h后,各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8h后B组和C组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基线和用药24h,且低于其他两组用药48h后(P均<0.05);用药72h后,B组和C组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基线、用药24h、用药48h,且低于其他两组用药后72h(P均<0.05),各组间基线和用药24h、48h后QRS波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72h后,B组和C组QRS波时限均显著低于同组基线、用药24h和48h后,且低于其他两组用药后72h(P均<0.05).各组基线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2h后,B组和C组LVEF均显著高于同组基线,且高于其他两组用药后72h(P均<0.05).结论 延长左西孟旦给药时间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的短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凯  刘超  王娟 《中原医刊》2014,(2):20-2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78例危重晚期新生儿分为三组:细菌感染组68例,病毒感染组56例,非感染组54例。回顾性分析危重晚期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PCT检测阴性的非细菌感染危重晚期新生儿不用抗生素治疗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CT阳性率分别为73.5%、12.5%和13.0%,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检测阴性的非细菌感染危重晚期新生儿不用抗生素治疗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ICU病房,血清PCT可用作晚期新生儿细菌感染与病毒等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史丹  刘岩  丁致民 《中级医刊》2014,(12):39-4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 CRI)的临床特征及联合多个炎症指标在其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3例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非感染患者和30例中心静脉长期留置CR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血常规、生化检查、血培养、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结果 CRI与合并糖尿病、低血浆总蛋白、低血浆白蛋白、低血浆前蛋白相关( P<0.05或P<0.01),与性别、年龄、血肌酐、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无关(P>0.05)。感染组中18例标本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8种病原菌,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降钙素原[(6.48±5.63)μg/L和(0.28±0.15)μg/L]、C反应蛋白[(60.45±26.50)mg/L和(3.87±3.77)mg/L]、红细胞沉降率[(68.36±31.67)mm/h和(27.6±16.60)mm/h],差别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营养状态低下、糖尿病是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CRI的危险因素,CRI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的升高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RI的发生,联合使用多个炎症指标,尤其是降钙素原在CRI的早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为在细菌性感染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08年2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48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及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及比较各组的阳性率。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CRP、WBC计数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PCT阳性率达95.7%,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CT阳性率(12.5%),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细菌性感染组CRP阳性率达100.0%,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CT阳性率(87.5%),但差异并不存在显著性(P〉0.05)。细菌性感染组WBC阳性率达93.5%,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WBC阳性率(4.2%),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细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对细菌性感染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测,可以为临床进行早期准确诊断,尽早进行有效合理治疗,取得良好的预后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感染性发热患者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PCT在感染性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纳入73例发热查因的急诊和住院患者,采血测定PCT、CRP和血常规,同时通过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测明确诊断,比较各指标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的PCT、CRP和白细胞总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PCT对发热患者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83.3%,均高于CRP的敏感性(81.4%)和特异性(56.7%)与白细胞的敏感性(76.7%)和特异性(53.3%)。结论采取PCT的检测能更有效的鉴别急诊发热患者的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且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造词,有助于早期的正确诊断、治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15.
高春明  曹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10-14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细菌培养阳性和40例细菌培养阴性住院患者的PCT、血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PCT检测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结果:2组PCT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组WBC和CRP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P0.01)。细菌培养阳性组PCT、WBC、CRP阳性率依次为36.11%、63.89%、97.22%,细菌培养阴性组PCT、WBC、CRP阳性率依次为25.00%、22.50%、72.50%,细菌培养阳性组WBC、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P0.01),2组P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依次为PCT 36.11%、WBC 63.89%、CRP 97.22%,特异度依次为PCT 75.00%、WBC 77.50%、CRP27.50%。结论:PCT在细菌感染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与WBC和CRP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谢飞  叶云 《热带医学杂志》2013,(12):1496-1497,1549
目的探讨发热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及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住院的172例发热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n=88)、非细菌感染组(n=61)和非感染组(n=23);同时,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42)。对各组儿童进行PCT、HsCRP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PCT值为(2.14~1.01)¨g/L,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的(0.09~0.15)斗g/L和非感染组的(0.15~0.12)斗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对照组的(0.08-0.05)斗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非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HsCRP值为(38.2±10.1)mg/L,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的(2.60~1.58)mg/L和非感染组的(15.3±10.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对照组的(5.0±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斗g/L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阳性阈值,其诊断敏感性为77.3%,诊断特异性为94.0%;以HsCRP≥5.0mg/L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阳性阈值,其诊断敏感性为81.8%,诊断特异性为50%,PCT的特异性明显高于HsCRP。结论检测血清PCT和HsCRP对发热性儿童患者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1L-6)、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在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对2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PCT、IL-6、CRP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WBC。结果:PCT、IL-6及WBC检测在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血清CRP检测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血清PCT水平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IL-6、CRP及WBC检测。结论: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优于血清IL-6、CRY及WBC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阐明其在CAP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7例C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127例CAP患者以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n=54)与细菌培养阴性组(n=73);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将细菌培养阳性组患者分为重症肺炎组(n=13)和非重症肺炎组(n=41)。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细菌培养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和细菌培养阴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低于入院后第1天(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P<0.01),重症肺炎组患者WBC计数、NEUT%和CRP水平虽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阳性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血清PCT水平诊断细菌性C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NEUT%和WBC计数。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诊断CAP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指导判断CAP是否为细菌感染、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和停用抗生素的时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根据PCT检测指标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根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或)白细胞(WBC)指标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 d后PCT、hs-CRP及WBC指标变化,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8 d后,两组PCT、hs-CRP及WBC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PCT检测对AECOPD抗生素的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可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法和乳胶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72例儿科感染患者及78例正常体检儿童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及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CT及其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CRP及其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感染患儿的血清PCT和CRP,具有敏感度及特异度高的特点,有助于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对指导合理应用抗菌素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