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治疗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3例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23例患儿中,恢复良好7例,占30.4%;中重残7例,占30.4%;植物生存4例,占17.5%;死亡5例,占21.7%。结论: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早期、充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病机理及外科治疗。方法 总结36例经CT,MRI证帝的儿童外伤性大面积梗死的临床、影像学、外科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 36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死按GOS评分:治 4便,轻残16例,中和2例,死亡亡4例。术后复查:3例2个月后恢复正常;3例4个月后,8例0.5a后脑梗死范围缩小;15例1a后脑梗死范围没有改变;其余3便未复查,结论 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病情进展快且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10年1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22例婴幼儿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西医组)11例和B组(中西医结合组)11例,后将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CRP、TNF-α和IL-8水平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治疗后B组的GCS评分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且血清CKP、TNF-α和IL-8均低于A组(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在婴幼儿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综合效果较好,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值得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3例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以左侧多见,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与儿童基底节供血的大脑前中动脉的穿支动脉细长迂曲,发育不成熟,调节能力差,同时还与血液动力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死30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东  朴金伟 《西部医学》2010,22(8):1493-1494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经CT证实的儿童外伤后脑梗死患儿采用高压氧治疗,并对治疗结果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利用高压氧治疗后,随访6个月,29例痊愈,痊愈率为96.7%。结论高压氧治疗对儿童外伤后脑梗死有良好的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26例经CT证实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15例行同侧血肿清除术,6例行脑挫伤挫裂脑组织清除术,21例行气管切开术.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7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结论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高,重残率高.早期CT、MRI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早期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本院近年收治的病例,对其中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的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例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7例患者,21例生存,6例死亡,其中恢复良好15例,中残3例,重残3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不仅可降低死亡率,而且可改善预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早期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本院近年收治的病例,对其中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的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例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7例患者,21例生存,6例死亡,其中恢复良好15例,中残3例,重残3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不仅可降低死亡率,而且可改善预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勇  陆爱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73-73,77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4年5月~2006年5月对36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并与同期入院的3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β—EP含量显著下降,死亡率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觉醒天数显著缩短,意识恢复较对照组快;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总结6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外伤性脑梗死好发于儿童,常发生在基底节区。治疗效果较好,随访6个月83.9%痊愈。结论: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有利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过CT、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DSA脑血管造影等技术早期诊断外伤性脑梗死,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颅脑外伤患者及时行头颅CT检查及复查,对早期怀疑脑梗死患者行MR DWI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DSA脑血管造影等技术有助于早期作出外伤性脑梗死的正确诊断及判断预后,并结合临床表现给予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对外伤性脑梗死的手术时机、术式、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2例死亡,其中4例患者偏瘫进行性加重,2例患者出现失语.随访半年,11例患者均有好转,生活自理8例.经TCD检查的12例患者,发现血流异常,给予干预,有7例患者生活可自理.2例经DSA发现栓塞血管后,行尿激酶溶栓治疗,1例完全再通,1例死亡,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全部存活,遗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对怀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多种技术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有选择地及时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21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伤后脑梗死发生时间<2d 4例,2~3d 14例,>3d 3例;单侧额颞顶叶大面积梗死8例,双侧多发梗死1例;单侧基底节梗死4例,颞枕部梗死4例,额颞叶梗死1例,颞顶叶梗死2例,小脑梗死1例;梗死病灶面积直径0.5~2.0 cm 3例,2.1~4.9 cm 3例,≥5.0 cm 16例;非手术治疗5例,开颅手术治疗16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预后良好4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治疗效果与原发病情有关,儿童外伤性梗死预后较好,颅脑损伤合并大血管梗塞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方法总结36例经CT及MRI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外伤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儿童,且多位于一侧基底节区.结论发病机理主要是在一侧基底节供血小动脉的解剖特点,儿童生理特性,外伤所致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14.
改良额颞骨瓣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15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经验,并探讨改良额颞骨瓣在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改良额颞骨瓣以Yasargil入路为基础,强调颅中窝、颅前窝的位置性减压,骨瓣第一孔常规钻在关键孔。15例经影像学证实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随访6个月,治愈4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改良额颞骨瓣入路术中操作顺利,手术骨窗底部能接近中颅窝底,复位颞叶钩回,解除对环池的压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5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随访6个月,治愈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杜超  李朝晖  胡国章 《吉林医学》2007,28(11):1306-1306
外伤性脑梗塞(traumaticcerebral infarction,TCl),是指继发于创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从而导致脑组织的缺血、梗塞.患者在颅脑受伤后首次CT检查时未发现梗塞灶,受伤24h后复查CT时发现梗塞灶[1].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外伤后较严重的并发症,是患者死亡原因之一.外伤性脑梗死多发生在青少年及儿童.因此,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儿童外伤性脑梗塞12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较成人脑梗死少见,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有其特殊性.充分了解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我院自2000年1月-2007年3月共收治经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68例,经积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0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表现、CT和MRI检查特点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对确诊为外伤性脑梗死的患者行扩容、抗凝、拮抗脑血管痉孪等治疗。对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且具有明显的占位效应的患者同时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和内减压术治疗。结果:依据GOS预后评分标准,出院时有14例患者恢复良好,16例患者轻度残疾,5例患者重度残疾,2例患者植物生存,3例患者死亡。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一旦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大多数情况下预后不良,及时进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早期确诊,积极地进行抗凝、扩容、拮抗钙离子等治疗,必要时行开颅减压术等综合治疗,能使患者的预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5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给予减压手术或者药物进行治疗,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病情随访,分析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5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共有24例,总死亡率为48.00%;GCS评分:3~8分死亡率为73.33%,9~12分死亡率为16.67%,13~15分死亡率为25.00%,比较3~8分组与>8分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来说,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区的血管成像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20例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采用主要观察技术手段为CAT观察,运用这项技术观察患者脑梗死区域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扩容、解痉、高压给氧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血管成像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闭塞的血管主要为穿支及末端血管,通过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发现未见脑部的主干血管闭塞,主要包括了大脑的钱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基地动脉的主干血管。2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有15例,有5例采用了保守治疗的方法。在后期的随访过程中,按照临床上患者健康出院的评分标准,恢复良好的患者有8例,中度残疾的有5例。重度残疾的有2例,已成为植物人的有1例,死亡有4例。结论:大面积的外伤性脑梗死的血管闭塞的主要为大脑深部的穿支小管以及皮质小管,如果在早起能够及时采取相关的综合治疗手段和措施,患者会取得一个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