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痴呆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因多种认知功能障碍影响了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一种综合征,除最具代表性的Alzheimer病(AD)外,尚有诸多疾患可出现痴呆表现。因此,在痴呆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识别可逆性痴呆的存在,即经干预可使认知功能障碍得以改善的可治疗的痴呆,由于痴呆是一种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其发病机制不明之处甚多,这可能也是痴呆治疗尚不令人满意的原因之一。痴呆的治疗原则应该是针对基础疾患治疗;注意神经变性的预防,延缓疾病的发生,减慢疾病的进展速度;痴呆的核心症状即智能衰退的治疗;痴呆的其他症状如行为方面的躁动、攻击、压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及内科合并症的治疗等。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以出血、缺血、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等基础上,引起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产生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VD是指由各种血管病变引起的老年痴呆,其分类包括缺血性痴呆,失血性痴呆,皮质血管性痴呆,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等。VD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早期的临床症状,局部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痴呆症状。目前VD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痴呆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老年性痴呆系指发生在老年期的各种痴呆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又称早老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isease,VD)、混合性痴呆及其他痴呆。前两种为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占所有痴呆的90%以上。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脑的退行性病变,脑细胞萎缩为其病理基础的痴呆症候群。而血管性痴呆多由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两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因认知功能减退所致记忆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inswanger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在脑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对临床诊断为Binswanger痴呆65例、老年性痴呆47例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其颈内动脉终末段与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并对比分析。结果Binswanger痴呆组血流频谱Vp、EDV明显低干老年性痴呆组,而PI、RI则高于老年性痴呆组,呈低血流、高阻力表现,*P<0.01,**P<0.05。结论在血液动力学上,脑血流减少对Binswanger痴呆发病较老年性痴呆具有较大作用,在治疗上,Binswanger痴呆更应侧重于改善脑血流方面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里  冯黎明 《中国药业》2008,17(19):61-6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病灶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越多,体积越大,在短期内反复多次发生的脑梗死,更易引起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与脑萎缩关系密切。结论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两种表现,预防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的发生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别称早老性痴呆,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性痴呆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疾病之一,多在中风病变基础上发病,临床以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人格行为改变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几乎世界各国的老年病研究机构均将其列为未来十年的研究重点。近年来中医在血管性痴呆的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田金洲等[1]对近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VD的42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在VD临床辨证中,肾精亏虚证达93%,痰浊阻窍证达75%,瘀血阻络证64%。徐凤华、曹晓岚[2]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型的分析中,肾精亏虚证、瘀血阻络证和痰浊阻窍证分布都较多。现将中医有关血管性痴呆的认识和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武淮昌  韩靖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60-60,6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表现度影像特点。方法对63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53例表现有脑梗塞,其中17例有较大梗塞灶,36例为腔隙性脑梗塞;34例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改变;46例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质低密度改变;6例有脑出血后改变,其中内囊处出血2例,丘脑处出血1例。外囊出血1例,大脑半球出血2例。结论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病,CT主要显示双侧半球多发性梗死灶、皮质下白质和(或)脑萎缩改变,少数有脑出血史。  相似文献   

9.
痴呆表现为智能减低及人格改变,其病因甚多。现将我科1991—1992年9月,经头颅CT扫描证实有2个以上脑梗塞灶;脑沟、脑裂、脑池增宽,脑室扩大;临床上有痴呆表现的40例住院病人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0例,年龄28—70岁,平均55.1岁,男27例,女13例。二、临床表观:1、症状:近记忆障碍、易忘,计算能力下降40例,占100%;情感淡漠,反应迟钝,言语减少35例,占87.5%;尿失禁,呛咳、时间及地点定向障碍24例,占60%,不自主哭笑,精神症状4  相似文献   

10.
何跃  刘莹  贺昕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910-1911
痴呆是以认知减退,特别是记忆丧失,不能完成日常生活和神经精神表现为特征的一组慢性和进展性的临床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60%),其次是血管性痴呆(VaD)(20%),其中有20%的人同时具有AD和VaD及和路易体痴呆(DLB)(15%)。目前对于AD研究一直是痴呆临床研究的重点,我们对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治疗AD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额颞叶痴呆的早期表现不一,临床难以识别,易误诊为精神疾病,从而影响治疗。本文基于1例额颞叶痴呆患者的诊疗过程和转归,阐述淡漠症状作为早期临床表现对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早期诊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痴呆类型,临床上以记忆力下降为首发表现,继而出现判断力、定向力、语言能力和执行力障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最终导致长期卧床甚至呈缄默状态。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脑组织萎缩,通常最先累及且最严重的部位是内侧颞叶,特别是内嗅皮层区和海马,在疾病进展前常被认为是AD的早期标志,因此AD也被定义为海马痴呆。但AD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其发病机制,存在众多学说,包括Aβ学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学说,基因突变学说和胆碱能学说,炎症与免疫异常学说,自由基及氧化应激学说等。近年来,慢性炎症反应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受到广泛关注。而麻痹性痴呆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可治性痴呆,临床上也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或伴随有精神行为异常。近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内侧颞叶萎缩(尤其是海马)在麻痹性痴呆的影像学表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AD及麻痹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等方面的部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痴呆中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3年住院治疗的痴呆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D 41例,VD 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RI检查发现海马萎缩、脑萎缩、脑室改变、脑梗死、脑出血、脱髓鞘改变及无异常的发生比例。结果 AD组患者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脑萎缩以颞、顶叶明显;VD可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分别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及脑室旁白质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呈全脑萎缩或局限性脑萎缩。结论根据AD和VD不同的颅脑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有助于对2种痴呆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正>老年期痴呆是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1]。它包括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及混合性痴呆  相似文献   

15.
<正>老年期痴呆是指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脑部广泛性病变为基础的脑部慢性综合征,可导致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损害,其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老年期痴呆最突出的表现是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下降;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社  相似文献   

16.
他山之石     
《中国医药指南》2004,(5):35-37
<正> 法国:早老性痴呆又进一步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的早期诊断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此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法国研究者发现,患者被诊断为早老性痴呆以前,会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而表现出MCI症状的人都具有早老性痴呆发作的高度风险。这一最新发现使早老性痴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奥拉西坦是一种代表性的具有吡咯烷酮结构的促智药,临床上用于治疗健忘症、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近年来有关奥拉西坦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联合用药,通过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对奥拉西坦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其共同表现为在脑血管病基础上,出现以近事遗忘为特点的记忆力减退,伴有判断、思考、理解、语言等脑高级功能下降。我科在2002年1月-2004年11月通过对36例血管性痴呆病人进行早期有效的心理护理、记忆训练,并配以合理饮食、使36例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病情进展显著延缓。  相似文献   

19.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是继发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对其他类型痴呆较好。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组方银芪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符和入选标准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08  相似文献   

20.
王建女  高建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51-1752
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等症状呈持续阶梯式加重,同时出现各种精神和躯体的退化,最终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对36例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69.1±4.7)岁;血管性痴呆36例,阿尔茨海默病20例,混合性痴呆16例;病程(1.1±0.2)年;文化程度:文盲14例,小学26例,中学22例,大专及以上10例:按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2]:轻度痴呆23例,中度痴呆35例,重度痴呆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版(CCMD-3)的诊断标准[3],无心、肝、肺、肾等严重躯体疾病,排除酒精和药物依赖、精神病史以及先天性智能障碍或既往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