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目前关于药物阻止或延缓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的破坏,减轻疼痛的治疗研究较多,但是,有氧运动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有何影响?目的:应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专业量表评估有氧运动训练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及风湿病科.对象: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风湿病科2003-12/2004-07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8例.纳入126例,男24例,女102例,均自愿参加.随机分为有氧训练组85例和对照组41例.方法:有氧训练组在接受以甲氨蝶呤为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4次/周的有氧运动训练,30 min/次,共12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运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在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测评方法:生活质量量表中每一问题按1~5分五级评分,计算各亚表分值,应用极距加权法得出生活质量总分.为消除治疗前初始值的影响,两组间生活质量的比较采用改善值[即(治疗前值-治疗后值)]和改善百分率[即(改善值/治疗前值)&;#215;100%].主要观察指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共有患者148例,纳入126例,进入结果分析126例.①有氧训练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氧训练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总体生活质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有氧训练组:17,19,14,20,1.8分;对照组:17.5,20,14,21,1.7分,P>0.05).②有氧训练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氧训练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氧训练组:3.5,2.0,3.0,20,3.4分;对照组:2.0,1.4,1.6,0,2.0分,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有氧训练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12%~28%),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训练较单纯药物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及健康自我认识能力有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和运动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患者163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为(47.49 ± 21.19)分;躯体功能状况、疲劳严重程度、疼痛程度、婚姻状况及DAS28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躯体功能差、疼痛程度重、疲劳症状明显、疾病活动度高及已婚状态患者的关注,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对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影响程度量表总分平均为(547.70±157.92)分,66.1%患者认为生活质量一般;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年龄、经济状况及相关知识.结论 应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69例RA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RA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健康居民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是RA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RA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低于一般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全面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住院妇女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住院妇女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应用WHO生活质量量表简体中文版(WHOQOL-BREF),对在合肥市三家医院风湿科住院接受治疗的妇女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RA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低下,生理领域得分是(10.50±2.58),社会领域得分(13.40±2.49),心理领域得分(11.60±2.63),环境领域得分(12.17±2.16)。影响生活质量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有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关节有无畸形、既往有无非正规治疗,目前身体功能状况、目前居住地;患者疼痛、身体疲劳、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婚姻调适和生活质量相关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生活质量方程的变量有文化程度、目前身体功能分级、屈服、关节畸形和社会支持。结论在对患者生活质量干预时应注意患者对疾病采用的应对方式,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郑志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1):9-11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主要症状体征、生活质量(QOL)的相关性,探讨RA患者抑郁情绪的机制。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生活质量量表对100例RA患者进行观察并做相关分析。结果(1)100例RA患者中,SAS标准分为(46.33±7.69),有焦虑症状者为37%;SDS标准分为(51.36±9.10),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53%;两者均高于正常人;(2)SAS标准分与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重着、症状体征总积分呈正相关;SDS标准分与食欲减退、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关节重着、症状体征总积分呈正相关,两者均与年龄、病程无关。(3)SAS、SDS标准分均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及生活质量总积分呈正相关。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以抑郁情绪为主,R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病情及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发生机制与生活质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社会支持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用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问卷法,应用RA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60例RA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RA患者的社会支持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应尽可能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彩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7):73-7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实验组进行健康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及服药依从性等调查对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进行综合比较.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及服药依从性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应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彩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9):73-7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实验组进行健康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及服药依从性等调查对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进行综合比较。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健康教育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及服药依从性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应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风湿科住院的患者1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9例。干预前运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一套以个性化护理服务为主的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结果干预后运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干预组在干预后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各维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训练组和对照组,有氧训练组在接受以甲氨喋呤为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每周4次的有氧运动训练,每次30min,共12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运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126例患者完成研究,有氧训练组训练前后生理、心理、社会、健康自我认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优干对照组。结论 有氧训练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存质量与疗效的关系,以期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风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4例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为工具,对入院初始的入选对象进行生存质量调查,以量化评分结果为分组依据将病人分为高评分组(评分≥80分,A组)48例,中等评分组(评分60分~79分,B组)61例,低评分组(评分≤59分,C组)45例,追踪并比较3组病人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随访3个月后采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病情评价(DAS评分)系统对病人疗效进行评估:A组病人缓解41例,低度活动4例,中度活动2例,高度活动1例,B组缓解48例,低度活动6例,中度活动4例,高度活动3例;C组缓解28例,低度活动6例,中度活动6例,高度活动5例。3组病人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生存质量评分高的病人较其他两组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生存质量评分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评分高的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AIM: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and safe therapeutic policy for Sandimmun-Neoral in order to prevent joint destruction, invalidation, achieve higher life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SJRA).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trial included 26 patients with SJRA aged 4-15 years. 12 of them had early SJRA, 14--late SJRA. 13 patients received Neoral for one year and the other 13 for 2-3.5 years. Markers of aggressive SJRA course in the debut were registered in all the patients. Previous treatment incorporated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traarticular corticosteroids (all the patients), prednisolone (19 patients), methotrexate (3 patients). Before Neoral treatment 80% of the patients had structural alterations in the joints, signs of invalidation, low quality of life. SJRA activity was defined as the 3d degree. All th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obesity, hypertrichosis, steroid spondylopathy, nanism. RESULTS: Neoral recovered joint motility in 30% of patients, 60% were capable for self-service. Quality of life was assess as high in 80%, moderately reduced--in 20%. 35% of the patients achieved clinico-laboratory remission. The disease activity dropped to degree I-II in 65% of patients.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joints stopped progressing in 77%, regress of the anatomic stage was seen in 20% of patients. Prednisolone was discontinued in 7 and dose-reduced in 6 patients. Exogenic hypercorticism relieved and growth resumed in all the patients. Neoral proved effective both in early and late SJRA, inhibited destruction both in patients in remission and in active disease. Side effects were: hypertrichosis in 13 patients, moderate blood hypertension in 1 case. CONCLUSION: Neoral can control the disease. It is indicated both in early and late SJRA in the presence of aggressive course markers, acute coxitis with aseptic necrosis of the head of the femur or free of it. Neoral treatment should be started as early as on the first year of the disease, before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joints. For safe long-term therapy it is valid to give cyclosporin A in monotherap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voltaren in minimal doses. Corticosteroids are used on demand. The preference should be given to intraarticular or intravenous prolonged drugs but not oral prednisolone which may course such severe complications as obesity, hypertension, nanism. 相似文献
15.
B Danneskiold-Sams?e K Lyngberg T Risum M Telling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1987,19(1):31-35
It is well known tha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heumatoid arthritis have a reduced muscular functio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physical training on rheumatic patients has been shown.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herapy performed in a heated swimming pool has been evaluated for eight patients in a non-acute stag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median pre-treatment maximal isometric and isokinetic quadriceps strength was 88 Nm (44-146) and 99 Nm (62-149) respectively, which was 61% and 70% of that found in a control group of healthy persons. After 2 months exercise therapy the median maximal isometric and isokinetic quadriceps strength increased by 38% and 16% compared to the pre-treatment value (p less than 0.02 and p less than 0.05). All patients, except one who developed cardiac arrhythmia during the second test, accomplished a submaximal bicycle test (a.m. Astrand). An increase in the aerobic capacity was observed in all patients after the train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前后采用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在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石氏伤科膝关节导引功法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中医常规治疗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学习石氏伤科膝关节导引功法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得分提高,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得分下降(P<0.01或P<0.05).结论 石氏伤科膝关节导引功法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