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依据。资料与方法 搜集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49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 49例中,皮质腺瘤19例,肿瘤直径为1.0~4.0cm,有包膜,密度均匀但较低,强化较轻。皮质腺癌4例,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环状强化的肿块。嗜铬细胞瘤14例,单侧,良性,瘤体大,平扫不均匀,实质强化明显,低密度区无强化。髓质脂肪瘤4例,低密度的脂肪密度区是其特征性CT表现。转移瘤5例,均为肺癌转移,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明显。畸胎瘤3例,CT可见脂肪密度和钙化。结论 肾上腺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做出诊断是有可能的。对于体积较大的肾上腺肿瘤,还需与其他腹膜后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江怡 《航空航天医药》1994,5(4):212-213
肾肿瘤的B超诊断与鉴别江怡肾肿瘤恶性居多,约占90%以上11‘1。早期诊治对予后有决定性意义。本文报告44例肾肿瘤声象图表现,就肾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谈谈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44例,男20例,女2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岁,...  相似文献   

3.
4.
肾动脉造影对肾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肾肿瘤的动脉造影表现及肾动脉造影对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肾肿瘤进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分析血管影像,并与CT和超声诊断作比较。其中20例作了肾动脉栓塞。结果:肾动脉造影对肾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95% (P> 0.05),定性准确率为80% (P< 0.01),并发症少。结论:肾动脉造影对肾肿瘤的定性准确率高于CT和超声,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在颈部包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颈总动脉造影术,6例直接颈总动脉穿刺。造影剂为60%泛影葡胺。部分行数字减影显示。结果:26例患者中颈动脉体瘤14例,颈动脉瘤4例,颈动静脉瘘2例,迷走体化学感受体瘤1例,颈神经鞘膜瘤2例,其它性质肿瘤3例。结论: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对颈部尤其颈动脉三角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文本对此进行回归分析并报告了部分典型病例图片,为这一方法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提供了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睿  柳澄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0):684-684
患者 女 ,34岁。 2年前出现右腰部阵发性钝痛 ,当地B超诊为右肾盂旁囊肿 ,对症治疗后好转。 2个月前疼痛复发 ,来我院就诊。体检 :一般情况好 ,血压正常。腰部无触痛 ,未扪及包块。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指标正常。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 (ECT)示右肾功能轻度受损。彩色超声 (简称彩超 )检查 :右肾窦内探及 3 1cm× 3 4cm无回声囊样暗区 ,充满血流信号 ,为动脉性频谱 ,符合动脉瘤 ,建议血管造影。CT平扫 :右肾窦内直径 4 0cm圆形囊性占位 ,周边见条状钙化。肾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参数 :安其格纳芬 10 0ml,注速3 0ml/s …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素血管造影诊断肾肿瘤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注射肾上腺素后行肾动脉造影 (药物造影 )对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7例有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肾动脉内注射 6μg肾上腺素后造影的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并计算评价真实性的各项指标。 结果 药物造影判断恶性肾肿瘤的灵敏度 93 % ;特异度 94% ;准确率 94% ;阳性预告值 97% ;阴性预告值 89% ;阳性似然比 15 .8;阴性似然比 0 .0 7;约登指数0 .87。结论 肾上腺素药物造影对肾肿瘤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尤其对富血管肿块和其它影像检查不能定性时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尤其药物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6例直径3cm以下肾脏小肿物血管造影前均进行了二维超声和CT平扫与增强检查。先行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的标准血管造影,然后根据动脉造影表现确定是否再行药物性血管造影。后者是指先经肾动脉注入肾上腺素10μg,10 ̄20秒后再行肾动脉造影。并对CT、超声和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做了统计分析了与对比。结果:26例肾脏病变最后确定依断小肾  相似文献   

9.
10.
有关马蹄肾的血管造影国内未见报告。我院行腹主动脉和肾动脉造影538例,发现马蹄肾合并肾结石2例,占0.37%。结合病例讨论如下: 例1 男,18岁。住院号:194962。因左腰部间歇性绞痛两月于1982年7月入院。查体无阳性发现,尿常规检查RBC15~25,WBC0.KUB检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转移瘤与非功能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瘤与非功能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肾上腺非功能性肿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转移瘤26例37个瘤灶中肺癌占17例(65%),28个瘤灶(76%)直径>3 cm,多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可有出血、坏死、压迫或侵犯周围结构,31个瘤灶(84%)平扫CT值及强化程度>20 HU.非功能性腺瘤12例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8例直径<3 cm,5例瘤侧残存正常肾上腺,9例平扫及强化程度<20 HU,其中4例出现负CT值.5例肾上腺皮质癌平均直径6.8 cm,边界不清,密度改变与转移瘤相似.3例嗜铬细胞瘤大小、形态、密度及边缘情况与转移瘤极为相似.结论转移瘤与非功能性腺瘤平扫密度、强化程度及是否瘤侧残存腺体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较易鉴别;与无功能性皮质腺癌、嗜铬细胞瘤鉴别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52例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着重讨论了转移瘤与无功能腺瘤的鉴别诊断。病灶CT值>20Hu,密度不均匀,中度至明显强化诊断转移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边界不清或/和侵犯周围结构、不规则厚环状强化为转移瘤的特异性表现,网格状强化只见于无功能腺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肾上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16例,术前14例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2例经MR检查.然后与手术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CT和MR表现. 结果 16例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中,肾上腺上皮性囊肿8例,陈旧出血形成假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囊变3例,原发性肾上腺癌囊变2例.肾上腺上皮性囊肿和肿瘤坏死囊变CT多表现为低密度,出血为等密度或高密度; T1WI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或低信号.囊内壁光整11例,毛糙5例.囊外壁光整13例,不规则3例.囊壁钙化2例.增强扫描显示壁强化11例,不强化5例. 结论 肾上腺囊性病变特征不同,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男5例,女2例,年龄4小时-14天。7天以下5例。全部病例均作B超检查,其中4例在1周后复查。3例同时作CT检查,1例于8天后复查。结果(1)B超肾上腺出血7例中,表现为无或低回声团块5例,强弱不均回声团块例。(2)CT:3例均为右侧肾上腺出血。(3)全部复查病例显示血肿形态,大小,密度均有改变。结论新生儿肾上腺出血诊断主要依据其影这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法对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准确性,评价其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动态增强法采用快速梯度回波(FLASH序列),以病灶为中心取矢状位或斜位成像;每次5-8层,采集时间约10-20秒,用同一序列共重复扫描9次。结果:在动态增强MRI成像中,15例肝细胞癌表现为注射造影剂后15-45秒后呈迅速、中度不均匀强化,75秒后强化迅速消退;另2例未见明显早期强化,后期仍呈低信号。肝转移瘤表现为轻度、逐渐周边强化,延时期仍呈轻度环形强化。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逐渐增强的、由周边向中心扩展的显著强化,延时期仍不消退,呈显著高信号。结论:动态增强MRI能有效地显示肝脏肿瘤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能为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肝脏肿瘤的准确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笔者报告28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着重分析X线表现和X线诊断要点。并以9例有囊变的成人股骨头无菌坏死为对照组,探讨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上纵隔少见占位病变的CT分析与鉴别.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活检和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原发性前上纵隔少见占位病变的患者资料,将CT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各种原发性前上纵隔少见占位病变均具有各自的CT表现. 结论 CT是诊断前上纵隔少见占位病变的重要方法,对于鉴别占位病变类型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平扫后作了Gd-DTPA增强扫描,15例患者(腺瘤12例和非腺瘤3例)作了化学位移成像(CSI)序列扫描。结果:MRI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定性(区分良、恶性肿瘤)及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准确度分别为98%、95%和91%。与同相位(IP)相比较,反相位(OP)图像上12例腺瘤的信号强度(SI)都有明显下降,SI指数平均为(52±18)%;3例非腺瘤OP图像上肿瘤的信号强度无明显下降。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MRI能诊断大部分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对较大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判断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肾上腺肿瘤,包括功能性皮质腺瘤15例,无功能性腺瘤6例,转移癌9例,嗜铬细胞瘤9例。对各类肿瘤的CT表现特征及在定性诊断上的意义作了重点分析讨论,认为CT对1cm以上肾上腺肿瘤检出率高,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并在肿瘤定性上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几种肾脏少见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脏少见肿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瘤体的位置、包膜、密度、强化等情况,对比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原发性肾淋巴瘤5例,均位于肾髓质,4例浸润肾皮质,3例浸润肾盂,呈实性;2例呈实质肿块型,有包膜,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并可见肿瘤包绕血管征;3例呈弥散浸润型,密度不均,无包膜,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1例位于肾皮质,2例位于肾髓质,呈实性,均有包膜,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3例,囊实性,均位于肾髓质,有包膜,皮质受压但无侵犯,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轻至中度强化。血管周细胞瘤2例,呈实性,位于肾皮质,有包膜,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血管样强化。结论 CT对肾脏少见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通过分析瘤体的位置、包膜、密度、强化方式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