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高继玲  王秀玲  高沛 《农垦医学》2006,28(4):246-248
目的:探讨尿儿茶酚胺(uCA)与2型糖尿病肾病(DN)动态血压(ABP)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M—EDA)测定22例糖尿病肾病(Ⅲ)UCA浓度;昼、夜UCA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索(E)、多巴胺(DA),同时监测24hABP。结果:DN病人高血压者(HDM)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反转及非反转)者24hMBP与日、夜及24h尿的IVE、E水平之间。本资料提供的信息不能认为有相关性(P〉0.05),UCA与24hABP各指标间亦不能认为有相关性(P〉0.05)。HDM病人日夜D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之间不能认为有相关性,外周DA水平降低有可能与糖尿病肾病变及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峻  辛毅 《中国厂矿医学》2002,15(2):110-1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波动的特点。方法:对30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其昼夜节律等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明显升高,并提示其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分析糖尿病肾病发病风险升高时的血压阈值.方法 纳入2017年7月1日至2021年4月30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行糖尿病肾病筛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平滑曲线拟合分析血压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联性,通过计算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患者的血压变化特点与尿蛋白的关系,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预防和早期康复措施的介入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血糖稳定、临床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肾损害患者,按尿蛋白的排泄量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观察他们昼夜血压变化的特点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夜间血压明显升高,昼夜平均血压差值百分率下降,且后者与尿蛋白的水平成正相关。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且其微量白蛋白尿与夜间血压升高、昼夜血压节律异常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 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病人58例,设高血压无糖尿病肾病组60例作对照,全部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2组间各动态血压值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SBP/dSBP有显著性差异(P<0.05),nDBP、nDBP/dDBP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损害不同时期患者的血压模式的变化 ,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取血糖稳定、临床血压正常的 、 、 期 2型糖尿病肾损害患者 ,进行动态血压测定 ,观察他们日夜血压模式的特点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共同特点为夜间血压的升高及非勺型曲线的出现率增高 ,且后者与尿蛋白的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的血压模式的改变 ,先于血压的升高及尿蛋白的明显增多 ,提示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 ,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靖  李呐  陈珍严  邱飞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134-1135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损害不同时期患者的血压模式的变化,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血糖稳定、临床血压正常的Ⅱ、Ⅲ、Ⅳ期2型糖尿病肾损害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测定,观察他们日夜血压模式的特点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共同特点为夜间血压的升高及非勺型曲线的出现率增高,且后者与尿蛋白的水平成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的血压模式的改变,先于血压的升高及尿蛋白的明显增多,提示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彦  祝之明  谭建聪  祝善俊 《重庆医学》2002,31(10):985-987
目的 研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特点。方法 将192例入选患者分为三组,2型糖尿病(DM)组41例、高血压病(EH)组77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DM+EH)组74例,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三组患者夜间SBP、DBP下降幅度均小于10%,以夜间SBP下降幅度减少为主,EH组、DM组和DM+EH组三组的夜间SBP下降幅度依次递减(P<0.05);三组间夜间SBP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PP昼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DM合并EH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单纯DM和EH患者明显减少。提示DM合并EH时,对患者的昼夜血压调节功能损害较大。  相似文献   

9.
邓统生 《医学文选》2002,21(4):450-451
目的 比较 2型糖尿病 ( DM)患者动态血压水平、昼夜变化节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 UAER)的关系 ,指导 DM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 ,测定 UAER。结果  DM肾病 ( DN)组2 4小时平均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 )明显高于非肾病组 ( NDN) ( P <0 .0 5 ) ,UAER与 2 4小时血压变化呈正相关 ,与变化差值呈负相关。结论 DM伴 DN与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 ,UAER关系密切且较不伴 DN组明显。  相似文献   

10.
40岁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健华 《广东医学》2000,21(3):213-214
探讨40岁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意义,方法对74例40岁以下血压正常的2型病患者(A组)及28例健康人(B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将A组分成新发病例组(A1)及老病例组(A2),对各种动态血压参数作比较。结果①各组24h,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无差异。②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百分率,A组比B组显著降低(降收缩压,A1与B组外),且A2组比A2组明显低。③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A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尿Ⅳ型胶原探讨胰岛素抵抗和动态血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分为3组(各30例):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及糖尿病临床肾病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尿Ⅳ型胶原,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胰岛素敏感指数、相关的肾功能指标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胰岛素敏感指数在2型糖尿病各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24h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血压在糖尿病临床肾病组高于其他3组(P均〈0.05)。尿Ⅳ型胶原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与24h平均舒张压、夜间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和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和动态血压通过Ⅳ型胶原影响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工测压与动态血压监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工测血压的最佳时间和测压次数。方法 对48例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监测和人工定时测压进行比较,寻找人工测压最佳时间和测压次数。结果 (1)人工测压6:00-10:00和16:00-18:00为血压高峰,12:00为血压低谷。(2)动态血压监测显示6:00-8:00和16:00-18:00为血压高峰,12:00-14:00和2:00-3:00为血压低谷。结论 人工测血压每天3次,6:00-10:00,12:00及16:00-18:00最佳测压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30例初发、正常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体检健康者进行跳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的24h平均动脉压、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及其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对照组高,糖尿病组的24h平均动脉压、24h平均舒张压与其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结论:初发、正常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24h平均血压的增高,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栅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MbP、dMBP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常诗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脑欣滴丸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高血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试验组69例,其中脱落8例,最后完成临床观察的130例中,对照组67例,试验组6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均值、脉压、血压形态、血压变异性、平滑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对脉压、血压变异性、平滑指数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但对动态血压均值水平及血压形态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未体现出明显优势。[结论]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舒脑欣滴丸联合内科常规治疗较常规治疗能较好的缩小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水平,减小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提高降压平滑指数,从而使血压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期2型糖尿病肾病(DN)并高血压患者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跟踪随访50例临床期2型DN合并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积极降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3年后将肾功能显著恶化[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较基线值下降30%]或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列为观察终点事件并定义为预后不良。按有无终点事件(包括复合终点事件)分为两组,分析其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蛋白排泄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BPV)等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3年前的年龄、性别、血压、尿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蛋白、血脂、eGFR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后,其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变异系数(SBP-BPV)、尿蛋白排泄率、血胆固醇、血尿酸的检测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可能为影响预后的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BP—BPV为本组病人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B=0.969,OR=2.637,P=0.001)。结论临床期DN的预后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SBP—BPV为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并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不同并发症时的肾功能特征及糖尿病肾病(DN)患病的危险因素,为DN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 149份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单纯T2DM组、T2DM微血管病变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同时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分析4组患者肾功能(尿肌酐、双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血肌酐)的特征及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N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纯T2DM组、T2DM微血管病变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T2DM同时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血肌酐、血尿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149例T2DM患者中DN患病率为(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病程及肥胖是T2DM患者DN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同时出现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时肾脏的代谢功能可严重受损;年龄、病程及肥胖是DN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谷香  胡平安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497-499,502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dial-ysis,CAPD)治疗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疗效。方法对16例HD和11例CAPD终末期DN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液生化指标、血压、生存率、死亡原因及透析后透析充分性(Kt/V)、残余肾功能和主要并发症。结果两组前2年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CAPD组第3年的生存率明显下降且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均高于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APD组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HD组(P<0.05)。治疗后两组BUN、Cr、K、P下降,以HD组BUN、Cr下降更明显(P<0.05);HD组透析充分性(KT/V)更佳,但残余肾功能下降更快,且脑血管病发病率较CAPD组高;CAPD组感染率较HD组高。结论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两种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优缺点。故DN的替代治疗,不应局限于某一种替代治疗,开始替代治疗1~2年,可以予以PD治疗,而后再据情况改为HD。对于有严重心脏病或脑出血的病人应首选P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特点及其对心脏的损害。方法选择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相匹配的两组患者共132例(即肾性高血压组88例和原发性高血压组44例),检查患者24h动态血压,并做心脏彩超计算患者心肌重量指数(LVMI),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性高血压组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71.59%患者动态血压曲线呈“非勺型”,比原发性高血压组27.27%“非勺型”有显著增高;两组患者均有左室肥厚、心肌重量指数(LVMI)增高,其中肾性高血压组增高更显著(肾性高血压组男性121.1±3.5g/m^2、女性108.6±6.2g/m^2,原发性高血压组男性108.5±2.3g/m^2、女性102.3±3.1g/m^2);在肾性高血压组内动态血压“非勺型”比“勺型”患者LVMI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数肾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节律消失;在平均动脉压相同情况下,肾性高血压比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肌损害大;肾性高血压中动态血压“非勺型”比“勺型”对心肌损害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