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万病一元论"-太极命门理论初探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经文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阴阳.把"阴阳"二字提高到"天地之道"的层次,说阴阳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紧接着又说:"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就是病的根本.就是致病的最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的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也是世界哲学宝典之一.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与阳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又可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一切事物生长、发展、变化、衰亡的根源.所以,阴阳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1]49.阴阳学说通过分析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以及某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认识并把握自然界错综复杂变化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上应用广泛,用来说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其意思是说:阴阳是自然界的总的规律,是世界万物的纲领,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是万物生长和消灭的根源.总之,是一切变化现象的发源处.所以治疗疾病,首先必须辨别阴阳,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4.
一、阴阳五行学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节选)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说:阴阳是宇宙间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总纲,是事物变化的起源,是事物发生、发展、消亡的根本,是事物千变万化的动力所在。[阴阳:事物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的正反两个  相似文献   

5.
中医理论体系是从整体出发,运用辨证的理论,以鉴别病情,推断病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唯物辨证法的思想内涵.中医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并进一步指出,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相似文献   

6.
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是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自然界相互关联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属性[1]。运用阴阳学说可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阐释人的生、长、壮、  相似文献   

7.
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下,在总结前人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应象大论"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是天地间的自然变化规律,也是一切事物分类的纲领,它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同时也是生长、毁灭的根源,一切显露形象的发源地.因此,结合到医学的治疗疾病,首先也必须辨别阴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上运用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剂、药物等无不涉及,是中医学的理  相似文献   

8.
正"阴阳"一词,最早出现于《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用"阴阳"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阴阳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易经》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学继承并发挥《易经》的阴阳思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认为阴阳是世间一切事物的纲领、一切变化的起源,是生、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语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也."  相似文献   

10.
刘理想 《东方养生》2012,(8):151-151
《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是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多很大的道理在乎其中。凡医生治疗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  相似文献   

11.
周少林 《中医教育》2007,26(6):62-64
"治病求本"一词来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文,其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自此之后,治病求本一直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即在临床时必须寻求病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可代表互相独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事物内部的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正如《类经·阴阳类》中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相似文献   

13.
王树凡 《中医研究》2006,19(2):39-4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上的万物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所以说,阴阳学说涵盖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也包括了细菌学所讲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因此,阴阳学说也可以用其理论来指导呼  相似文献   

14.
阴阳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医学各个学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阴阳理论中"一分为三"的观点在中医学中应用的一些体会阐述如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人为说明事物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创立了阴阳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古人认为阴阳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所有对涉及到人体生理结构组成上的性质分类,最后都是用阴阳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脏腑、气血、上下、内外、表里以及气味的升降沉浮,脉学的划分和认识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本文不揣浅陋,仅就中医治则中"治病必求于本"一词的概念及运用问题,谈谈管窥之见。1"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治则的纲领1.1阴阳为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此处之"本",显然是指阴阳,清代张志聪谓:"本者,本于阴阳也。"此处之阴阳,不仅指人体之阴阳,还泛指事物生长消亡变化规律的阴阳之道。人体发病是由于阴阳失去了平衡协调,而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生变化亦  相似文献   

16.
辛瑛 《中医教育》2000,19(4):58-59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是一段在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中引用率很高的原文,对这段原文进行正确的解释,关系着对中医阴阳学说内容的深刻理解,因此,这段原文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一处重点.在教学中,笔者感到各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对这段原文的解释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现将结果阐述如下,以期引起对此问题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变化"小议     
梁永林 《中医教育》2003,22(3):73-7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笔者研读后,不揣浅陋,冒昧就“变化”二字发表个人见解。1《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质变和量变两种运动状态《黄帝内经》中关于“生、化、极、变”的事物发生发展规律是这样论述的“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素问·天元纪大论》),“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素问·六微旨大论》)。依据文言文格式,“从”、“由”解释为“从……而来”,“由……而来”。整个句于可译为物之生从化而来,物之极由变而…  相似文献   

18.
黑汗治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笔者跟随熊继柏老师诊治"黑汗"患者1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阴阳之气随着四时季节的变化而消长,这也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养阳  相似文献   

20.
李开武 《吉林中医药》2007,27(10):42-42
整体观乃是医学始祖《内经》的至理名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推之可十,数之可百,推之可千,数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也……"其本身就反映了事物的两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主客观存在的现象,明确地提出了天时、地利、情志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在治疗疾病方面就必须多方面分析、归纳,人的情绪变化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