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sAg的远期转阴率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sAg的远期转阴率进行研究,为其预后判断和药物疗效的评估提供佐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随访120例6-18年前经肝穿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sAg的远期转阴率。结果:HBeAg转阴78/82例(96.34%)。HBsAg转阴17/20(14.17%),Cox回归分析,LAK细胞,阿糖腺苷,干扰素治疗均有利于HBeAg转阴,病情稳定有利于HBsAg转阴,但x^2分析,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治疗组的转阴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HBeAg的远期自然转阴率高,HBsAg自然转阴率低。  相似文献   

2.
孙祁岩  赵伟  罗婵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126-112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糖腺苷治疗后肝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方法:选择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3±4岁),静脉滴注阿糖腺苷400mg/d(1次/d)×2M。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其肝组织中HBsAg、HBcAg。结果:阿糖腺苷治疗前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分别检出20例、18例,治疗后分别减至12例、10例。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cAg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sAg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阿糖腺苷可以有效促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转。  相似文献   

3.
慢性HBsAg携带者的治疗问题迄今尚未解决。一般转移因子治疗已被国内、外专家否定。国外应用阿糖腺苷或/和干扰素治疗,可见DNA聚合酶明显下降,但停药后迅速上升到原水平。为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启东肝癌研究所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通过超免疫反应制备了人抗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抗HB TF(Ⅰ)及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治疗效果。方法:17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而治疗组用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2年;对照组单用贺普丁治疗2年。结果: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1年(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为47.3%,HBsAg血清阴转率20.4%;治疗2年(24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升至72.0%,HBsAg血清阴转率升至29.0%,ALT复常率为65.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肝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邰立慧 《右江医学》2003,31(3):220-220
目的 选择HBeAg及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病人 6 0例 ,分为两组 ,治疗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 0 .4g静滴 ,一日一次 ,连续 2 8天 ,对照组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结果 治疗组HBeAg阳性、HBV -DNA均阳性的 30例中各有 15例转阴 ,对照组仅各有 2例转阴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P <0 .0 1。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 ,治疗 2 8天有半数患者HBeAg、HBV -DNA可转阴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者的转阴治疗药物虽多,但疗效均不满意.近年来曾有提出应用转移因子(TF)、免疫核糖核酸(IRNA)和其他中药制剂,以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使HBsAg阴转,但各家报告疗效不一.我科1979年2月至1980年5月以TF、IRNA、蜂巢制剂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慢性携带者共89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7例慢性乙型迁延性肝炎、HBsAg( )、HBeAg( )持续1—4年。用阿糖腺苷治疗后4例HBeAg转阴性;其中2例追踪1年半HBeAg仍阴性,1例随HBeAg转阴HBsAg滴度下降。治疗中1例出现短暂高热、肌颤;1例白细胞减低,但均能完成疗程,停药后副反应消失。初步认为每天10mg/kg,7天后改为每天7mg/kg,21天的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是广谱抗DNA病毒药物阿糖腺苷(Ara—A)的衍生物。近年来临床上已用于治疗疱疹角膜炎、带状疱疹及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由于Ara—A的水溶性小,使用不便,我所进一步合成了溶解度大、毒性较小的单磷酸阿糖腺苷、为提供  相似文献   

9.
美《传染病报》第11卷第10期(1981年)报道伦敦消息,抗病毒药阿糖腺苷(ara-A)可用于降低某些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小剂量、短疗程应用干扰素、阿糖腺苷联合抗乙肝病毒的近期疗效,结果HBeAg的阴转率为84.6%,DNA-P阴转率为68.4%,HBsAg、HBcAg的阴转率均为18.2%。与大剂量、长疗程应用干扰素和大剂量阿糖腺苷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免疫调节剂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把120名HBV携带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名,这些HBV携带者的一些指标如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为阳性,治疗组用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乙肝疫苗、潘生丁治疗,而对照组不用。观察时程为6~18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63.33%。结论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乙肝疫苗、潘生丁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疗效可靠,产生耐药性小,用药安全简便,价格低廉,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 (Ara -AMP)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 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苦参素和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为观察组 ,选择 75例患者用甘利欣及 /或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作对照 ,共治疗 3个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均有显著差异 ,肝纤维化指标pⅢp、HA亦有明显差异。结论 :Ara-AMP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9例慢性乙肝炎患者,分别单独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乙肝疫苗、阿昔洛韦、自体LAK细胞回输5个治疗组,并以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作对照,评估各组肝功能和HBV复制近,远期疗效。结论肯定了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降酶、抗乙肝病毒的效果,联合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对慢性乙肝患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据报道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肝有一定疗效。我们选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加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干扰素等九组十种药物分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9例,旨在促使血清标志物阴转。结果表明,九组十种药物对复制指标转阴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而以干扰素组效果最好。对HBsAg转阴除去自然转阴率基本无效。作者认为,在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如仅HBsAg(+)、抗HBe(+)、抗HBc(+)或HBsAg(+)、抗HBc(+)而其它复制指标阴性者,不需转阴治疗。  相似文献   

16.
用单克隆抗体 EIA 法检测80例慢性 HBsAg 携带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 PreS_2和抗-PreS_2,与乙肝病毒其它标志的检测作对比分析。PreS_2在慢性 HBsAg 携带者中约半数可检出阳性,各种慢性携带者中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与 HBsAg 的滴度不呈平行关系,与 HBeAg、PHSA-R 及 HBV-DNA 有相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一个新标志;抗-PreS_2在各种慢性 HBsAg 携带者中也都有相当的检出率,与 HBeAg、PHSA-R 及 HBV-DNA 无明显相关,抗-PreS_2在慢性 HBsAg 携带者中的作用和意义,还应深入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南宁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和中医脏腑辨证原则,对HBsAg携带者提出正常型、肝郁型、脾虚型、阴虚型、血瘀型、混合型六种证型。发现正常型(无症状携带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随着肝脏损害及肝功能异常程度的加重,病态型比例逐渐增高。肝郁型是HBsAg的携带者主要病态证型,并与其他各型间关系密切。272例病人用小柴胡汤治疗四个月,HBsAg近期转阴率为9.9%。临床观察HBsAg持续转阴较困难。HBsAg携带时间越长,HBsAg转阴越难。  相似文献   

18.
邹淑碧  潘澄清 《四川医学》1991,12(4):202-203
我们于1988年开始采用激素撤除并用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例。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住院病人20例,年龄23~42岁,男性13例,女性7例。慢性活动型肝炎(下称慢活肝)11例,慢性迁延型肝炎(下称慢迁肝)9例。均按南宁全国肝炎会议诊断标准,肝活组织检查确诊。治疗前,HBsAg,HBeAg和HBV-DNA持续阳性半年以上。二、治疗方法先口服强的松40mg/日,共10日,继以强的松30mg/日,10日,再用强的松20mg/日,10日,共30日,停药后给予阿糖腺苷600mg/日及400mg/日,分别为7日及14日,静脉缓慢滴入,同时加用齐墩果酸、肌苷及维生素等保肝药物。三、观察指标按照卫生部颁发抗肝炎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试行),用药前检测肝功能:包括GPT、GOT、  相似文献   

19.
叶下珠抗乙肝病毒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春 《广西医学》2006,28(2):164-166
当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遭受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侵袭,其中有3.5亿发展成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病区,约有50%的人感染过HBV。慢性HBV携带者占全国人口的9.75%。当前,国内外用于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及拉米夫定,但效果不很理想。因此仍然需要探讨和研制新的药物。1988年印度学者Thyagarajan在英国LANCET杂志首次报道苦味叶下珠具有抗HBV作用,能使59%HBV携带者HBsAg转阴,引起了国内外极大的关注。随后各地开展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现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标志阴转的疗效观察(摘要)张仙居1衣立渊1张敏21993年2月~1994年6月,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按1990年上海全国肝炎会议诊断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