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0.6%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0.2ml皮下注射雌性昆明种小鼠,每周1次,共12次,总用药量为14.4mg/只。结果:肉眼下肺肿瘤发生率为92.3%(24/26);镜下腺瘤发生率为92.3%(24/26),腺瘤恶变率为53.8%(14/26),腺癌发生率为53.8%(14/26),肺恶性肿瘤发生率为69.2%(18/26),未见其它器官肿瘤。表明MNNG具有诱发昆明种小鼠肺肿瘤的作用;应用本法可为人类肺腺癌的研究提供一种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直肠灌注MNNG诱发小白鼠大肠癌,结果:诱发率84.62%;实验组小鼠免疫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总数与肠肿瘤厚度呈负相关;血清胆固醇在诱癌过程中并非重要因素;在一定遗传背景下,单纯机械刺激亦可诱发大肠癌;小鼠大肠癌起源方式与人类大肠癌不同,但其组织结构、生物学行为以及部分小鼠存在肿瘤高发倾向等均与人类相似;癌组织间质反应程度与癌浸润深度无一定规律性;HID/AB和PAS/AB染色显示肠癌细胞失分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小鼠大肠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用较大剂量MNNG多次灌胃LACA小鼠,分阶段处死,肿瘤的最高发生率可达100%(5/5),良瘤与癌均为82%(9/11)。缩短了前胃、腺胃及小肠的诱癌时间。探讨了各部位肿瘤发生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肉眼观察难以确定小鼠十二指肠与空肠界限。近端小肠肿瘤的定位不能单凭肉眼观察其距幽门的远近,或单纯组织学的观察,必须结合离体前解剖学部位。  相似文献   

5.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在诱发体外培养的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MNNG处理组各时相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速率,非程序DNA合成水平,脂质过氧化物和rasp21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果提示,MNNG可诱发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胞DNA,诱发脂质过氧化或导致rasp21异常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6.
实验先后两批,共取LACA小鼠390只。每批随机分为正对照、绿茶、复合及空白对照4组。正对照组和复合组每5天于小鼠尾静脉注射MNNG250μg一次,共7次,总量1.75mg;绿茶组和复合组每日用5%绿茶末普通饲料长期喂养,正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长期喂饲普通饲料。两批实验分别经96.4周及10 6周结束。结果绿茶不仅使肺发癌率从79.75%下降到13.59%,而且改变了肺肿瘤良、恶性及病理类型构成比,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减少,对MNNG诱发小鼠肺癌及癌前病变可产生不同程度的预防作用。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用大剂量ENNG插管灌胃LACA小鼠,4~14个月诱瘤率97%(31/32),4~7个月前胃乳头状瘤诱发率88%(6/7),8~14个月诱瘤率可达 100%(25/25);11~14个月前胃鳞癌诱发率95%(18/19),有较多的广泛浸润性,并诱发出腺胃腺瘤11%(2/19)及腺癌21%(4/19),对研究实验性前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发生率较高、畸形类型明确、易于获得并可用于不同类型化学物致腭裂发生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致突变性化合物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非致突变性致畸物视黄酸(RA)作用于ICR小鼠(对照组采用溶剂),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的胚鼠腭裂畸形发生率,确定诱导腭裂发生的最佳作用条件,并通过光镜、电镜等手段对其畸形特征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孕10 d一次给予40 mg/kg MNNG所致腭裂的发生率为55.2%,一次给予80 mg/kg RA腭裂发生率几乎达100%;光镜结果显示这2种化学物诱导的腭裂均为小腭;电镜结果表明孕16 d对照组腭中嵴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的丝状伪足而实验组中则无.结论:成功建立了可供两类不同腭裂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腭裂畸形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正交试验法选择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增殖的最佳作用条件。方法 将培养第3天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 正交表分别在基础培养基RPMI-1640、TC-199、DMEM/F-12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培养液(常规培养液)中用终浓度为2、3、6ug/ml的MNNG各处理24、36、48小时;随后换用常规培养液培养4周,再换用含5%小牛血清的培养液继续培养,以细胞存活时间为指标,对基础培养基、MNNG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在基础培养基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培养液中,用3ug/ml的MNNG诱导,MNNG的处理时间为48小时,诱导效果最好,培养细胞在换用5%小牛血清后可存活246天以上,并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生长及分裂现象。结论 运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出的MNNG作用条件可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化,转化细胞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未转化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coguanidine,MNNG)所致胃粘膜上皮细胞非程序DNA合成、脂质过氧化和ras p2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4组:MNNG、10^-5mol/LSB+MNNG、10^-6mol/LSB+MNNG、10^-7mol/LSB+MNNG,各组测定UDS、LPO和ras p21蛋白。结果 胃粘膜细胞先用10^-5mol/L、10^-6mol/L丁酸钠预处理4h,再给MNNG,细胞非程序DNA合成水平、脂质过氧化和ras p21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MNNG组(P〈0.05,P〈0.01)。结论 一定剂量丁酸钠对MNNG诱导的胃粘膜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有效方法:对膀胱癌患者进行尿液中膀胱肿瘤抗原(BTA)测定与分析。方法:对64例膀胱癌及28例非膀胱癌患者的尿进行BTA测定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似然比。结果:BTA测定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6%、893%、902%、85及01;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这些指标分别为469%、929%、609%、66及057。BTA测定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指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似然比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在二者也无差异性(P>005)。BTA敏感度随肿瘤的分级、分期的增高而呈升高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A测定是无创、快速诊断及监测膀胱癌的方法,有较高的敏感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荷瘤小鼠体内各器官组织铜锌的变化及口服醋酸铜(150mg/kg)后铜、锌在体内的动态分布过程。方法:用Balb/C小鼠造成实体瘤模型,用原子吸收方法测定组织中的铜锌含量。结果:荷瘤小鼠肝脏及胃肠组织的铜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血清及脾脏组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与此同时心脏组织及血清的锌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出现有意义的下降(均P<005),而肝脏、脾脏则出现有意义的升高(P<005,P<001)。荷瘤小鼠口服铜盐后,所观察的组织中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铜高值出现在05h的是血清;到2h的有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肠,而5h时血细胞、肿瘤组织出现最高值;肝脏组织的铜在12h时仍在上升;锌随着铜的变化而变化,锌高值出现的时间一般与铜出现高值的时间同步或后移(除肝脏)。结论:荷瘤使机体内铜锌分布发生变化,血清铜升高、肝脏及胃肠等重要组织中的铜降低。给铜后,荷瘤小鼠体内铜、锌的动态变化因组织不同而异,肝脏是铜聚集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膀胱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借以探讨膀胱癌的病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行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结果: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未检出HPV:20例新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8例阳性表达,总阳性率为40%,按WHO分级标准,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I级检出率50%,Ⅱ级43%,Ⅲ级20%。结论:正常膀胱粘膜到病变组织HPV DNA从无到有,说明HPV感染与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剂量γ射线照射孕鼠,对仔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对孕13d小鼠进行一次 ̄(60)Co(1.0Gy)γ射线全方位照射,用克紫染色法,观察新生零天仔鼠脑形态,SDS-PAGE法电泳检测其蛋白结构。结果:照射组鼠脑海马伞腹侧形成异常细胞团,在65~70KD左右出现异常蛋白。结论:低剂量γ射线照时孕鼠,影响仔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室管膜细胞对照射损伤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侧壁肿瘤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措施。方法:65例行TURBt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硬脊膜外麻醉后,配合静脉麻醉加用肌松药物维库溴铵静脉注射,同时配合喉罩通气。结果:65例TURBt患者中,5例发生了术中患侧下肢的轻度抖动,其他患者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发生膀胱穿孔,无1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静脉应用维库溴铵配合喉罩通气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闭孔神经反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胃肠舒对小鼠子宫切除术后肠麻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舒对小鼠子宫切除术后肠麻痹的影响。方法:将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乙醚麻醉,行子宫切除术,造成疼痛性肠麻痹,用胃肠舒灌胃,观察其对肠蠕动的影响。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普瑞博思为阳性对照组。结果:胃肠舒300mg/kg,普瑞博思2mg/kg灌胃,均能提高小鼠肠道卡红推进率,分别为57.88%、46.92%。结论:胃肠舒可促进肠蠕动,加速肠麻痹恢复。  相似文献   

17.
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观察性别、体重、室温、实验时间(上午或下午)对静脉滴注氯化钡造成小鼠室性心律失常时,室速出现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和实验时间均无影响,但较小体重(18~22g)及低室温(10℃)则可使室速出现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超抗原 (SAg)对膀胱肿瘤的抑癌效应。 方法 :采用已建立T739小鼠皮下可移植性膀胱肿瘤模型 60只 ,随机分为SEA组 ,BCG组和生理盐水组。观察治疗后各组的肿瘤重量和存活时间。结果 :SEA组小鼠肿瘤重量 ( 0 65± 0 .18g)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 4 2 8± 0 .86g) (P <0 0 1) ,抑瘤率为 84 7% ;小鼠存活期 ( 2 3 1± 2 .4 7d)比对照组 ( 18 6± 1.50d)延长 (P <0 0 1) ,存活延长率为 2 4 1% ;与BCG组比较 ,抑瘤率与存活延长率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超抗原做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抗肿瘤生物制剂对膀胱癌有明显的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铅、乙醇染毒对雄性小鼠初级精母细胞致突变性的影响,研究铅和乙醇对雄性小鼠联合生殖毒性。方法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A~H组经灌胃分别给予醋酸铅15mg/kg体质量、30mg/kg体质量,乙醇1g/kg体质量、2g/kg体质量,醋酸铅15mg/kg体质量 乙醇1g/kg体质量,醋酸铅15mg/kg体质量 乙醇2g/kg体质量,醋酸铅30mg/kg体质量 乙醇1g/kg体质量,醋酸铅30mg/kg体质量 乙醇2g/kg体质量,对照组给等量蒸馏水,1次/d,每周5次,连续3周。所有动物均于染毒第25d处死,取双侧睾丸作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高铅染毒组、高乙醇染毒组、铅和乙醇联合染毒组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析因分析表明醋酸铅和乙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铅和乙醇对于雄性小鼠初级精母细胞具有致突变性,并且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获得随访结果的154例膀胱癌的石蜡标本制成脱石蜡细胞核悬液,进行流式细胞分析术(FCM)检测。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1年,发现DNA倍体类型,DNA指数和超二倍体细胞比值与膀胱肿瘤预后和复发有明显的关系。二倍体肿瘤的复发率为16.7%,死亡率为11.1%,而异倍体肿瘤复发率为75.6%,死亡率为64.6%,二倍体肿瘤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异倍体肿瘤患者(P<0.001),DNA指数大于1.5的异倍体肿瘤和超二倍体细胞比值大于20%的二倍体肿瘤复发率明显增高(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