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小甲  王莹 《安徽医药》2013,17(4):634-63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A组为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抗生素治疗组。B组为PCT指导抗生素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用荧光增强发射法监测血清PCT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及抗生素使用费用、抗生素使用率、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及1月随访期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指导治疗组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费用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在指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抗生素合理使用方面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降钙素原(PCT)的联合检测,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临床价值,寻求预测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指标并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98例,其中考虑呼吸道细菌感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者40例,作为A组,其余58例考虑因气候变化、接触过敏原等环境因素或病毒感染等非细菌感染诱发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作为B组,取同期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患者38例为正常对照C组。比较各组间FeNO及PCT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FeNO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最佳阈值及PCT在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最佳界值。结果各组FeNO水平分别为A组(48.02±22.34)ppb、B组(51.48±20.14)ppb、C组(20.66±8.19)ppb,A组、B组均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FeNO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最佳阈值为27.5ppb,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84.2%;各组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A组(0.89±0.64)ng/ml、B组(0.10±0.09)ng/ml、C组(0.07±0.09)ng/ml,A组高于B组及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PCT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最佳界值为0.3ng/ml,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3.1%。结论 FeNO和PCT联合检测可以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诱因的鉴别,可以作为预测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指标,预防及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指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水平在指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抗感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PCT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PCT组按照血清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对照组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决定抗生素的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二重感染例数、住院费用等.结果 PCT组的抗生素使用率(45%)低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在检测血清PCT水平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期中,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的情况,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4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给两组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及相关试剂,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中,其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本身虽然存在慢性气道炎症,但并不能引起CRP水平的升高;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CRP水平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CRP水平测定可以在哮喘发作期指导抗生素的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是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能够为临床治疗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在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5例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和无细菌感染组73例,分别测定痰液PCT、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痰液PCT、血清PCT和CRP浓度均高于无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液PCT诊断细菌感染的准确率为95.7%(110/115),血清PCT为86.1%(99/115),CRP为69.6%(80/115)。结论痰液PCT、血清PCT和CRP都是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时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项目,而痰液P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且取材方便、检测快速,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入的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对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痰培养,将患者按照合并呼吸道感染类型展开分组,其中有38例患者发生哮喘合并病毒感染,42例患者发生哮喘合并细菌感染。对两组患者化验结果展开分析,探讨哮喘发作时发生呼吸道感染后PCT、CRP水平变化。结果在PCT、CRP水平上,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与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相比,显著较低(t=-55.544、-62.284,P<0.05);在PCT阳性率上,两组比较,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21.05%)显著比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阳性率(90.48%)低(χ2=97.709,P<0.05),且在CRP阳性率上(76.32%)显著比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95.24%)低(χ2=14.67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使用PCT、CRP检测后,可鉴别呼吸道感染细菌类型,不仅为后续治疗确立方向,还能对后续是否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儿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36例通过血清学检测符合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22例,慢性肺炎支原体感染14例,抗生素改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用药1~2 d后体温下降,喘息发作亦均于48h内控制.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抗哮喘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积极采用各种检测手段作出病原学诊断,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惠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85例患儿,平均年龄8.9a(10mo-12a),其中病毒感染53例,细菌感染32例。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儿血清中的PCT,PCT水平分为<0.5ng/ml,≥0.5ng/ml,≥2.0ng/ml和≥10ng/ml四个等级.进行x2检验和Ridit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01)。血清PCT检测对诊断小儿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92.13%,阳性预测值为73.68%,阴性预测值为91.49%,阳性拟然比为4.65,阴性拟然比为0.15,诊断符合率为83.53%。结论 血清PCT是小儿细菌感染的敏感标志物之一,血清PCT检测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并可作为抗生素的使用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及CR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在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患儿血清中TNF—α及CRP的水平。结果喘患儿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血清中TNFα和CRP的含量明显高于将健康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2.35±0.45)ng/ml、CRP(3.89±0.86)mg/L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且急性发作期喘血清中CRP的水平和TNFα的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128、P〈0.05)。结论TNFα和CRP含量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光菊  林海庆 《安徽医药》2014,18(3):558-559
目的 探讨通过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来指导小儿肺炎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近1年121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罗氏Cobas E411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儿血清PCT水平.如PCT ≥0.25 μg·L-1,使用抗生素治疗,否则不使用抗生素,而对照组按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儿7 d后疗效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检测对于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小儿肺炎及指导其抗生素使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谭丽兰  杜哲明  白羽 《江西医药》2010,45(11):1081-1082,1134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儿尿白三烯E4、血白介素-4水平变化,探讨尿白三烯E4用于研究哮喘病情变化的意义。方法年龄3~14岁儿童,23例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哮喘患儿及21例健康体检儿童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尿LTE4、血IL-4水平。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尿LTE4及血清IL-4水平均高于临床缓解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缓解期尿LTE4及血清IL-4水平均较健康体检儿童高(P〈0.05);哮喘患儿尿LTE4水平与血清IL-4水平正相关(r=0.819,P〈0.01)。结论 CysLTs参与哮喘急性期和临床缓解期的炎症反应过程,是哮喘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尿LTE4与哮喘的病情变化相关,有助于哮喘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清蛋白(PA)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及非呼吸道感染就诊患儿进行PCT、hs-CRP及PA的检测,比较分析细菌性感染组、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及hs-CRP水平分别为(3.15±0.98)μg/L和(35.2±15.6)mg/L,均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PA水平为(102.15±41.96)mg/L,低于病毒性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感染组PCT及hs-CRP异常率分别为84.62%和80.00%,均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PCT、hs-CRP及PA,有助于区分患儿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对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6-2018年某院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某院因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而住院的儿童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0~3岁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比例最高,为51.2%.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在春夏秋冬分别占20.0%、22.4%、43....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用药现状,评价其合理性,分析其不合理原因,为抗菌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7月出院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162例,回顾性调查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使用比例为60.49%,其中氟喹诺酮类的使用比例最高为64.28%。抗菌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不合理用药比例为34.69%。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中,无指征用药比例最高,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的20.41%。结论:抗菌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存在不合理应用,应警惕抗菌药物的滥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玩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3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加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及氨茶碱,观察组加行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3.7%,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显效率51.1%,总有效率80.9%,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联合孟鲁司特口服对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3例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7例,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前3个月同时服用细菌溶解产物;对照组86例,仅给予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两组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73例中有156例(实验组76例,对照组80例)完成随访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天数、咳嗽天数与抗生素使用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实验组CD3^+%、CD4^+%、CD4^+/CD8^+比值、血清IgA和唾液sIg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D8^+%、IgG、IgM和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856,P〉0.05)。结论: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联合使用细菌溶解产物和孟鲁司特口服可显著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孟鲁司特,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哮喘患儿组胺H4R和人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的表达水平及玉屏风颗粒对哮喘患儿组胺H4R和IL-12(P70)的表达影响.方法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各60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组胺H4R mRNA和蛋白表达及血清IL-12(P70)的水平.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30例,服用孟鲁司特8周;玉屏风组30例,除给予孟鲁斯特治疗外,联合玉屏风颗粒口服治疗8周,检测玉屏风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组胺H4R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及血清IL-12(P70)水平的变化.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单个核细胞中H4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哮喘临床缓解期组患儿、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患儿血清IL-12(P70)低于哮喘临床缓解期组患儿、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但三者哮喘临床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之间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玉屏风组治疗前后H4R的mRNA及血清IL-12(P70)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H4R的mRNA及血清IL-12(P70)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玉屏风组治疗后H4R的mRNA水平、血清IL-12(P70)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玉屏风组治疗前后H4R的蛋白表达变化有差异,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H4R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组胺H4R和IL-12(P70)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玉屏风颗粒可减少哮喘患儿H4R的表达,提升IL-12(P70)的水平,可能是玉屏风颗粒免疫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10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2例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A组,64例慢性缓解期患儿作为B组,40例健康儿童作为C组。测定血清IL-17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B组和C组血清IL-17和CRP无明显差异(t=0.7128、0.4426,P>0.05),A组血清IL-17和CRP均高于B组和C组(t=9.3648、7.0614、10.7716、9.6242,P<0.01)。A组患儿血清IL-17与CRP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7026,P<0.05)。治疗4周后随访40例,血清IL-17为(152.3±21.6)ng/L;治疗后血清IL-17明显降低(t=8.7728,P<0.01)。结论血清IL-17可以用于监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炎症状态,判断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诊治的11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氧驱雾化呼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4 d后,仔细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肺部哮鸣音改善情况,并根据患儿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氧驱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氧驱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患儿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