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手术时年龄4~15岁,平均9.6岁.其中胸椎6例、腰椎8例.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结果 手术时间3.0~7.5h,平均5.0h;术中出血量500-2 000ml,平均1 085ml,平均输血量800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4.6个椎体.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8.450矫正至15.25.,平均矫正率68.52%;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48.27°矫正至15.32°,平均矫正率68.26%;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0bb角平均19.47°,丢失4.22°,矢状面Cobb角平均15.67°,无明显丢失.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手术适应证为由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青少年患者的结构性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幼儿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12例,手术时年龄2.5~8岁,平均5.4岁,术前侧凸Cobb角57.5°(40°~78°),后凸Cobb角42°(27°~56°)。结果通过5个月~36个月随访,术后侧凸Cobb角为15.4°,平均矫正率为73.2%,后凸Cobb角为13.1°,平均矫正率为68.8%,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术中出现2例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并发症。结论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保存了脊柱的生长能力和运动节段,效果满意,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分析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24例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并记录手术前、手术后1周、手术后半年内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术前与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半年内X线随访内固定稳定,椎体高度维持良好,内固定未出现断裂、松动情况,且VAS评分在03分之间,平均评分为0.8分。结论 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过程中体现出微创、安全的特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或椎体截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3例患者,术后支具固定6~12个月,通过对比术前术后X线片评估患者躯干平衡和失代偿情况。结果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102°,术后为21°,3个月后为23°,所有患者外形正常,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对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进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或截骨椎弓根钉棒矫形可矫正和控制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  相似文献   

5.
评价颅盆环牵引-脊柱后路矫形术治疗颈胸段脊柱侧凸畸形的疗效。15例颈胸段脊柱侧凸患者,入院后均行颅盆环牵引,经牵引脊柱侧凸部分改善后二期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患者颈胸段脊柱侧弯Cobb角、身高及顶椎偏移距离,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15例患者均行颅盆环牵引术,术后持续牵引,二期行脊柱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85.9±10.4)?? 矫正至平均(25.2±10.3)??,矫正率73.3%;身高由牵引前平均135.7±15.4 cm增高至平均146.7±10.4 cm,顶椎偏移距离由术前的平均10.7±3.4 cm显著降低至平均3.7±1.4 cm(P<0.05);患者脊柱冠状面失平衡明显改善;身体外观、行走姿势及心肺功能均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年(1.5~4.0年),无内固定物断裂失效,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通过颅盆环牵引-脊柱后路矫形术可以有效治疗颈胸段脊柱侧凸畸形,纠正患者冠状面失平衡,改善患者外观。其中颅盆环牵引术通过逐步调整牵引高度来减小脊柱侧凸畸形的程度,降低了二期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手术难度及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锴  朱智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245+247-245,247
目的总结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本院2006年7月~2008年5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5例,平均随访2年,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手术时间为250~390min,平均310min。术后平均随访2年,平均矫正率为68.92%。结论切除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凸畸形的半椎体,再矫正融合,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手术配合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楔形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2例,并定期随访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腰背部疼痛、外观及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36°,矫正率达80%;术后矢状面平衡距离平均7.5cm。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32个月。14例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术后神经功能都恢复正常,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截骨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恰当的手术配合能够保证该项技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治疗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进行治疗的50例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Cobb角度。结果 疼痛评分降低4.72分,Cobb角度纠正32.16%,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患者的Cobb角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运用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杨晓敏 《医药世界》2010,(4):368-369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21例患者经矫形术后康复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脊柱侧凸矫形术是目前治疗脊柱畸形较好的方法,手术后的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并腰骶部畸形在临床上少见,其治疗更是一个难点.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1岁,发现脊柱畸形10余年.查体:脊柱左侧凸畸形,胸腰段可见骨性包块突出,弯腰时包块更明显,左髂骨高出右侧约1厘米,双侧反射对称,无异常,皮肤感觉正常,双下肢等长,活动不受限,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L2左侧半椎体畸形,L5蝴蝶椎,L5右侧横突畸形,且与髂骨形成关节,Risser征4级,脊柱侧凸Cobb角62°,左侧髂骨稍高,约0.8cm.头颈胸腰MRI未见脊髓异常,术前常规左右侧屈位片,系统彩超排除其他系统畸形.诊断为L2半椎体,L5蝴蝶椎,S1发育不良.行后路半椎体切除,T11~L4节段固定,保留部分侧凸畸形,术后恢复好.术前X片及三维CT(见图1a、d);术后复查畸形得到固定并矫正(见图1C、D),复查矫正角度无丢失(见图1E、F、G、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经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6例,观察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结核中毒症状的改善及脊柱的稳定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胸腰背部疼痛及结核中毒症状消失,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平均5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Cobb角18.5°~56.0°,平均27.3°,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15.2°、17.6°,平均矫正12.1°,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恢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全面,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术后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结核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V形截骨以及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对31例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行经椎弓根或经关节突截骨矫形术治疗。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35.1°(17~58°)。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为D级3例,E级28例,31例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结果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0-15°,平均5°,矫正率为85.7%。术后腰痛明显缓解。结论后路经关节突V形截骨及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术后腰背部疼痛改善良好,植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并后凸畸形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迟发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4年9月至2011年3月采用后路椎间截骨矫形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椎骨折迟发后凸畸形26例,通过考察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和JOA评分来评价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研究后路椎体间隙截骨矫形术的治疗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结果术后胸腰椎功能及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为14.73分,胸腰椎后凸Cobb角平均5.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纠正率达到84.2%。结论针对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椎骨折迟发后凸畸形,采用后路椎间截骨矫形术能使后凸畸形矫正,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前的Cobb角平均为(34.21±10.39)°;,手术后为(2.91±2.68)°;,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畸形矫正成功率为87%;术后半个月的平均矫正丢失率为5.1%;术后两个月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者断裂情况, Frankel分级得到改善;手术中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有1例患者手术中出现硬膜撕裂,手术中采用0号丝线直接缝合。结论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后凸Cobb角度,提高畸形矫正率,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内固定物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95-03~2004-09手术治疗48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35~58°,平均41.5°,截瘫Frankel级,A级2例,B级2例,C级7例,D级20例,E级17例。均采取后入路手术方法,围脊髓减压,截骨植骨,矫形内固定。结果随访18~60个月,平均42个月。疗效:Cobb角12°±(比术后丢失4°±);截瘫康复A~E级,加重2例,无变化32例,康复增加Ⅰ级14例;腰痛症状40例得到有效改善。结论由于对胸腰段骨折早期处理方法失误,术后过早负重下床活动等,导致后期发生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采取经后入路手术方法,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平衡,促使患者进一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钢板固定29例(髂骨植骨14例、肋骨植骨5例、钛网植骨10例),采用单钉棒内固定5例(髂骨植骨2例、钛网植骨3例).对34例采用经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的胸椎结核患者随访12~24个月,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脊柱稳定性情况,对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灶局部疼痛于术后半年消失,8例截瘫患者术后4个月截瘫基本恢复至正常.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5.2~41.5°,平均27.3°,术后Cobb角0~28.4°,平均10.7°,较术前平均矫正度数16.6°.术后1年Cobb角丢失0~8°,平均丢失2.5°.随访12~24个月,33例达到植骨融合标准;1例虽未达到标准但疼痛消失,植骨内固定稳定,恢复日常生活.无手术感染及结核复发.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直视下减压安全充分、复发率低、矫正后凸畸形满意、早期恢复脊柱稳定性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2例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后的患者随访.观察术后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脊柱的稳定性.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52例病灶全部愈合,无复发;达到植骨融合标准49例,虽未达到标准3例.但疼痛消失,植骨内固定稳定,恢复日常生活.发生术后早期感染l例,经及时处理愈合;15例伴有脊髓神经受压症状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14例,1例截瘫未恢复.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0°~60.2°,平均30.4°,术后Cobb角-50°~35.2°,平均12.7°,较术前后平均矫正17.7°,术后1年Cobb角丢失0°~11°,平均丢失2.4°.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直视下减压安全充分、复发率低、矫正后凸畸形满意、早期恢复脊柱稳定性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病灶内化疗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4月至2012年6月,采用经皮内固定结合病灶内化疗的方法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3685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手术。术前均行X线片、CT及MRI检查,实验室检查,手术时同时进行病理活检。诊断:脊柱结核15例,脊柱非特异感染5例。胸椎10例,胸腰段6例,腰椎4例。17例患者涉及单间隙两个椎体,3例涉及双间隙3个椎体。固定方法:两对椎弓根钉5例,3对9例,4对3例,5对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85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手术。术前均行X线片、CT及MRI检查,实验室检查,手术时同时进行病理活检。诊断:脊柱结核15例,脊柱非特异感染5例。胸椎10例,胸腰段6例,腰椎4例。17例患者涉及单间隙两个椎体,3例涉及双间隙3个椎体。固定方法:两对椎弓根钉5例,3对9例,4对3例,5对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3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所有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在位,无松动、塌陷及断裂。术后后凸畸形纠正0.89°3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所有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在位,无松动、塌陷及断裂。术后后凸畸形纠正0.89°27.33°,随访1年未见明显丢失。结论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一期完全清除感染病灶,脊髓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脊柱感染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后路杆杠力矫正法(cantilever bending technique)治疗重度(Cobb角≥70°)及僵硬(柔韧性≤30%)的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杆杠力矫正法治疗的重度且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26例。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数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改良式脊柱侧凸研究会(Modifilied SRS Outcomes Instrumen)t病患满意度问卷(SRS-24)评估临床疗效及价值。结果脊柱侧凸的主弯(major curve)平均Cobb角为92.5°(70°-162°),柔韧性为13%(2%-29%),术后矫正率为60.9%(33.3%-81.4%),术前的冠状面失衡约为2.6cm,术后为0.9cm,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例,血气胸3例。结论杆杠力矫正法治疗重度僵硬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了前路脊柱松解,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对照分析矫正术前后后凸角矫正情况、疼痛改善情况,回顾分析矫正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矫正前后脊柱后凸角手术矫正前后口述疼痛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患者中,手术矫正后疗效为Ⅰ级者35例(87.5%),疗效为Ⅱ级者5例(12.5%),疗效Ⅲ级和Ⅳ级者为0。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缓解患者疼痛不适,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