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的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凝治疗,服用阿托伐他汀同时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hs-CRP、LAD以及LVM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觉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更加良好(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LAD以及LVMI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效果明显较之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效果好,值得临床使用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合并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经确诊患有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基础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并给予胺碘酮调节心率。观察组在给予基础降压药和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以及阿托伐他汀。监测两年的时间,监测记录两组患者血压、窦性心律、左房内径和左心室的重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和血脂降低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左心房的内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小,且左心室的重构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情况更加地好,各个指标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的房颤有确切的疗效,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抗凝,给予阿托伐他汀、硝苯地平缓释及双氢克尿噻降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mg/d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TG、LDL-C、TC、超敏C反应蛋白、左心房内径、左室质量指数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5例伴LVH的老年EH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2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缬沙坦80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加缬沙坦8O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缬沙坦剂量至160mg/d。2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2组治疗后LVMI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缬沙坦治疗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加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患者血压和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5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10mg/d,A组,n=45)和氨氯地平(10mg/d)加阿托伐他汀组(20mg/d,B组,n=40),连续药物治疗3月。观察给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的变化,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总三酰甘油(TG)浓度。心脏彩色超声仪测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室间隔厚度(IVS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阿托伐他汀给药3个月后,B组患者血清TC、LDL-C及TG浓度均显著降低,而HDL-C明显增高(P<0.05)。药物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B组血压显著低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LVMI均明显降低,B组患者LVMI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抑制左心室心肌细胞肥大,来影响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的患者左心室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预防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9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为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化十分显著,统计学分析为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预防脑卒化患者临床效果显著,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分组,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61%,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血压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接受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天保宁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9)和观察组(n=79).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天保宁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2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收缩压和舒张压等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吕丽娜 《北方药学》2016,(12):99-10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观察组口服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和血脂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血脂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89.09%)明显优于对照组(78.18%)(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有效控制血压和血脂,减轻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对照1组40例(缬沙坦治疗)和对照2组40例(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三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12周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患者在服药16周之后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左室肥厚(LVH)、心电图及心动超声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左室高血压及LVH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指标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可以有效缓解心功能,且副作用较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和周边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200例.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左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A峰速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和左心室肥厚具有较好的逆转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在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5例高血压患者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采用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Pmax、Pmin和P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间Pmax、Pmin、Pd、LAD和LVEF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max和Pd明显增大(P〈0.05),两组间Pmin、LA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Pd≥40ms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有所下降,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上升。结论:Pd是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因子,与Pmax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快速房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卧位心率、血压及复律时间,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复律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复律成功率高,时间短,优于地高辛等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与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将16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房颤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房颤组,共45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共118例,分别做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内径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左房内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左房内径大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规范治疗原发病及有效抗凝治疗基础上单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2组均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76.6%,且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对预防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疗效显著,并能缩短左心房内径,延缓左心房扩大,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胺碘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并加以比较,以便临床更好用药。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mg,qd)及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mg,qd)。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时检测血压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LVPWT、IVST、LVDd及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LVMI下降尤以缬沙坦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均具有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缬沙坦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相对更强,更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