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伟静 《临床荟萃》2008,23(4):261-262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在小儿有增高趋势.MP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及多种肺外表现,其中部分患儿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极易造成误诊,为了提高对MP感染的进一步认识,现将我科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MP感染并发肺外脏器受损的1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吕会 《临床荟萃》2009,24(17):1513-1514
近年来,随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率明显增加,MP已成为儿童肺炎的重要病原,且有社区内群体性感染的趋势.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引起肺外多系统损害并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108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MP)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咽炎等.近年来发现,MP感染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密切相关,我们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试图探讨MP感染与AMI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近年来MP感染率明显呈日益上升趋势[1].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体,并可引起流行.儿童CAP中MP检出率约占20%~30%[2].现将MP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彩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93-3293
目的 探讨小儿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40例住院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有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受累多见.所有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MP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儿MP感染临床缺乏特异性,检测血MP-IgM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支原体肺炎患儿108例,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7 d、14 d、21 d留取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或鼻咽拭子)两份,一份采用MP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咽试子标本中MP DNA水平,另一份用特异性的MP快速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MP培养与MP-DNA阳性率分别为86.11%和89.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 的符合率为95.4%.用药后,MP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 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肺炎支原体病原体含量,可作为MP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作为治愈停药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疑似心肌损害患儿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行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测定。结果:CTnI早期检出率,敏感性高于CK-MB。结论:MP感染疑似心肌损害患儿CTnI检出率较CK-MB高,提示CTnI对于肺炎MP感染致心肌损害能早期诊断,从而早治疗,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抗体快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IgM)快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金标渗滤法检测160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的MP—AbIgM。结果:儿童组MP—AbIgM阳性率23.12%;成人组MP—AbIgM阳性率19.12%;呼吸道MP感染年龄以〈3岁和〉60岁多发,〈1岁阳性率为27.17%,1~3岁阳性率为35.14%,〉60岁阳性率为34.62%。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和老年人呼吸道感染中占有较高比例,肺炎支原体抗体快速检测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辽河油田第二医院儿科2009-01-2010-06收住的临床具有呼吸道症状的40例MP感染及60例细菌感染患儿血清CRP进行回顾性 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88.3%,MP感染组阳性率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患儿CRP升高可考虑为混合细菌感染或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该院肺炎支原体(MP)感染者血清学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怀疑为MP感染患者进行血清MP抗体检测(被动凝集法),对不同年度、不同季节及不同年龄MP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2009年MP抗体阳性率为40.4%,2010年为57.4%。0~1岁婴儿期MP阳性率25.9%;>1~3岁组幼儿MP阳性率为44.5%;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阳性率为55.1%;7~14岁学龄期MP感染阳性率为60.3%;20~40岁阳性率为55.2%;>60岁阳性率为28.3%。说明阳性率的高低与不同的年龄段有关。通过观察发现支原体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2010年秋季开始呈流行上升趋势,尤其在12月达最高峰,为73.7%。结论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与年龄、季节和年度有密切关系,尤其是MP感染引起的肺外表现,可使病情复杂化,应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做好控制及预防。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2001-01~2003-01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肺外脏器受累2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哮喘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 比较MP感染并哮喘息儿(21例)与单纯哮喘发作患儿(62例)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哮喘组患儿表现明显的发热、肺湿啰音及胸X线特征,C-反应蛋白升高和心肌酶谱改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十平喘治疗感染/哮喘组患儿疗效显著.结论 MP感染并哮喘具有自身临床特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十平喘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芳菲  王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059-206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MP)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174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DNA。同时设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62例为对照组。结果:喘息组MP-PCR阳性51例,阳性率为29.3%,对照组阳性17例,阳性率为1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呼吸道感染,对反复喘息患儿一定要注意到MP感染的可能,及时做MP-PCR检测及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0例MP引起的CNS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CNS MP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20例中14例以呼吸道症状起病者在病程第10天左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检测血MP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而脑脊液(CSF)MP DNA阴性;6例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检测血MP特异性IgM抗体阴性,但CSF MP DNA阳性。以呼吸道症状起病者平均住院(15-30)d,而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者平均住院(8-15)d。结论:MP是引起儿童CNS感染的病原体之一,CNS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其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CNS MP DNA检测阳性及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增高,对确诊MP感染、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MP CNS感染通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及呼吸科2007年2月~2008年10月收治32例MP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发热,以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为主,热程2~15天.14例咳嗽,6例伴咳痰.并发血液系统改变11例,循环系统改变8例.16例有皮疹,其他尚有乏力、头痛、食欲缺乏、肌肉酸痛、气促、发绀、胸痛等表现.32例中肝功能异常29例,C反应蛋白升高25例,血白细胞异常17例,X线胸片异常12例.本组均依据临床表现或MP-IgM阳性确诊为MP感染或MP肺炎,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及对症治疗,痊愈出院,平均住院5.2天.结论:MP感染后出现发热并主要引起呼吸道急性炎症改变,部分患者出现肺外表现,确诊需依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在判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5例疑似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同时进行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比较2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明胶颗粒法和ELISA间接法在检测MP抗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例MP感染患儿中,轻度MP感染237例(41.4%),中度感染192例(33.5%),重度感染143例(25%);MP抗体滴度1∶80有182例(31.8%),滴度1∶160有85例(14.9%),滴度1∶320有178例(31.1%),滴度1∶640有37例(6.5%),滴度1∶1280有90例(15.7%)。经统计学分析,血清MP抗体滴度与MP感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78,P0.01)。结论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敏感度高,操作简单;MP抗体滴度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患儿的病情,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与T细胞免疫异常有关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有研究表明,在儿童喘息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率高于非喘息性肺炎,儿童患支原体肺炎后常继发过敏性咳嗽,并认为MP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长期难以缓解的相关病原体。为此,我们对MP感染儿童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旨在了解MP感染后机体是否存在与支气管哮喘类似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所引起的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尤其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有易反复发作的倾向,且在临床中发现MP感染与喘息发作密切相关.因为MP感染有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的特点,所以亟需探索一种既能改善症状,又能减少反复发作的方法,从而提高防治MP感染的疗效..我科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MP)及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81例确诊为MP的患儿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胸部X线检查结果 、肺外表现的发生及其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占同期住院肺炎的29.1%.好发年龄依次为学龄前儿童、幼儿、学龄儿童.我国南方深圳地区全年均有发病,于夏季炎热季节形成高峰.MP以发热伴有刺激性阵咳为临床特点.婴幼儿易合并喘息,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长儿无明显差异.胸部X线片以右下肺片状阴影最多见,肺外并发症共发生40例(10.5%),其中血液系统受累10例(25.0%).结论 肺炎支原体为住院儿童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体.MP好发年龄为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夏季多发,肺外并发症中血液系统受累占首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发现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病例有增多趋势。现对2002-09/2006-09我院儿科收治的171例病原学证实轮状病毒的腹泻并MP感染患儿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