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2例61个椎体,术前VAS评分平均8.3分,其中对7例新鲜骨折先行闭合复位,病椎施行椎体内灌注骨水泥。观察术后疼痛缓解程度、椎体复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术后VAS评分平均2.9分,随访一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平均为2.4分和2.6分,术前与术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7例经复位的椎体都达到大部分复位,其中2例术后有部分丢失;1例术后出现相邻椎体再骨折。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经确诊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根据患者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以及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所有病例经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治疗,病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为(9.21±4.85)mm,椎体成形术后为(19.38±4.66)mm(P<0.05).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8.29±1.22)分,术后降至(2.47±0.88)分(P<0.01).术前患者cobb角为(21.24±6.58)°,术后恢复至(12.12±5.68)°,P<0.05.随访2~18个月,平均12.3个月,2例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而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随访.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可有效减轻疼痛、恢复病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以单侧PKP对43例(4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单侧行PKP治疗,随访期间进行模拟视觉评分(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对其近期疗效和脊柱后凸角度的改善进行评估。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7.51±1.65vs1.93±1.55,P<0.01);手术24h后可离床活动,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14.42±3.49vs22.58±3.46,P<0.01);X光片确认术后脊柱后凸成角显著减小(18.88°±8.36°vs6.58°±4.12°,P<0.01),提示后凸畸形得到有效纠正。在随访期内,除1例患者出现临近椎体压缩骨折,其余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症状缓解理想,脊柱后凸成角改善满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9例(76个椎体).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评价.结果:住院时间3~12 d,平均9 d;随访2~18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腰背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采用VAS评分法测定:术前25~95分,平均65分,术后0~45分,平均26分.随访期内检查显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并比较其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共43个椎体.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s角等指标来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1).侧弯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2个椎体(4.8%)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有2例发生周围椎体骨折.结论:PKP能有效缓解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和纠正侧弯畸形.PKP是治疗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或后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缓解疼痛和矫正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或后凸治疗,在伤椎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不用或应用球囊扩张后注射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拔除工作套筒,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前平均(8.5±1.1)分,术后平均(2.2±1.3)分;椎体矢状面指数(SI)术前平均57%,术后平均76%;Cobb角术前平均(24.3±3.5)°,术后平均(16.9±2.8)°。结论椎体成形或后凸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有缓解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8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12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测量标准侧位X线片上病椎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Cobb's角)。门诊随访1220个月,平均15.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82例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VAS评分由术前(8.07±0.21)分降为术后3 d(2.81±0.41)分(P<0.01),12个月随访为(2.61±0.25)分(P<0.01)。椎体高度由术前为(1.65±0.16)cm恢复至术后3 d(2.08±0.18)cm(P<0.05),随访12个月为(1.96±0.13)cm(P<0.05)。Cobb's角由术前29.56°±4.16°恢复至术后3 d的14.42°±3.83°(P<0.01),12个月后随访为16.154°±4.315°(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发的疼痛,重建病椎外形,是一种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PKP术治疗的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经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6周的定期随访,通过术前术后患者腰背疼痛程度对比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定期随访,对术前、术后1d、术后1周随访时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术后6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中药十七味大活血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性骨质疏松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效果。方法选取疼痛性骨质疏松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鲑鱼降钙素(密盖息)行保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1周、1月、3月、1年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脊柱后凸Cobb's角,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月、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CS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胸腰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矫正后凸畸形并帮助恢复椎体高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B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C型臂监视引导下,对69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行PKP治疗:其中A型骨折56例(A组),B型骨折13例(B组)。术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椎体高度百分比对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腰背部疼痛、日常生活状况及椎体高度的恢复进行评价。结果 B组(B型)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VAS及椎体高度百分比总体疗效与A组(A型)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3个月患者ODI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 PKP是治疗B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74例(87椎)OVCFs患者采用PVP治疗,统计术前和术后24小时、1周及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74例患者均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成功,术中8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1~18月,平均12.5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例出现相邻椎体骨折,无手术椎体再骨折。结论 PVP作为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治疗OVCFs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6个月进行对比,并比较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评价PKP手术的短期及中期疗效。结果:10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3天和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骨折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椎体中部平均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等,术后3天和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可有效地恢复伤椎的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活动能力,治疗OVCF短中期疗效满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31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患者行PVP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术中发生椎体外渗漏10例(13椎),占41.94%,其中椎旁渗漏8例,椎旁血管渗漏1例,肺内血管渗漏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VAS评分由术前(8.370±0.926)分降至术后(2.160±0.738)分.结论: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良好的术前护理、准确的术中配合、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per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11月至2008年3月对80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性锥体压缩骨折患者23例(29个惟体)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CT检查明确病椎椎体后壁的完整性。用自行研制椎体定位器定位,术中应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经单侧椎弓根手术入路,平均骨水泥注射量2—5ml。术前术后应用VAS评分,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X线、CT检查了解骨水泥填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前和术后1h、48h、1周VAS平分分别为(8.81±1.5)分、(4.04±1.21)分、(2.0±1.1)分、(1.6±0.9)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填充满意。经过6~30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除1例发生其他椎体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外,患者完全满意16例,满意5例,较满意1例。结论单侧入路PV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好等优点,能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0例(28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配合.结果:本组均顺利手术.术中椎体外渗漏发生7例(7椎),占25%,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370±0.926)分降到术后(1.000±0.738)分.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积极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48个椎体),所有手术均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进行。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椎体高度及Cobb’s角测量。结果 3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前压缩椎体的前、中缘相当于椎体后缘高度的(56.10±14.59)%和(59.86%±19.64)%,术后恢复到(82.36±26.54)%和(86.72±23.26)%。椎体Cobb’s角由(10.1±3.2)°到(6.3±3.4)°。术前VAS评分为(8.7±1.2)分,术后一周降低到(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2.31±0.75)分)较术前((7.62±0.62)分)明显降低(P〈O.05),治疗优良率72%,有效率97%;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无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过伸复位加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致腰背疼痛27例。结果术后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21例腰背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1例无改善,1例术后相邻椎体出现疼痛;4例,共6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伤椎高度由术前分别为正常的35%-75%,平均为50%,恢复到术后伤椎高度分别为正常的50%-100%,平均为85%。随访6—19个月伤椎疼痛均未复发。结论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治疗费用较低的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PVP治疗41例(共151椎)胸腰椎多节段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前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明确责任椎及数量,采用功能障碍(ODI)及模拟视觉评分(VAS)评价术后患者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6例完成3节椎体,8例完成4节椎体,3例完成5节椎体,2例完成6节椎体,2例完成7节椎体.术前ODI为75.27±10.36,术后1d为32.15±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0);术前VAS为(7.25±1.09)分,术后1d为(3.65±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P=0.00).随访1年时间内总体效果稳定.骨水泥外漏为主要并发症,其中8节椎间盘漏,3节椎体旁软组织漏,2节椎体周围静脉引流.2例术中出现轻微骨水泥反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刻缓解,继续完成手术.结论 PVP治疗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中须注意骨水泥反应和骨水泥外漏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多节段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行PKP治疗的66例多节段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通过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前骨折椎体高度,术后3 d椎体恢复高度,计算椎体高度恢复率,评估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术后3 d复查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送情况,评估其安全性。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椎体再骨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和脊柱活动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从术前(7. 58±0. 14)分降至术后3 d(2. 98±0. 16)分,术后1个月(1. 47±0. 17)分,术后6个月(1. 44±0. 16)分,术后12个月(1. 40±0. 14)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ODI评分从术前(73. 58±1. 42)%降至术后3 d(22. 95±2. 05)%、术后1个月(22. 84±1. 68)%、术后6个月(24. 19±1. 79)%、术后12个月(22. 70±1. 59)%,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为(20±9. 7)%。共208个椎体行PKP,无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在32个椎体(15. 4%)。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盘炎,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2. 12%。结论 PKP是一种微创且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多节段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