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使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救治方法。方法分析42例ACPE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面罩连接呼吸机BiPAP无创通气救治,据患者反应调节呼吸机参数,2h好转后,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SpO2和动脉血气: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 BiPAP治疗2h后患者的MAP、HR、RR、SpO2和动脉血气中PH、PaO2较治疗前均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面罩连接BiPAP无创通气可作为ACPE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之一。尽早正确使用可以使许多ACPE患者避免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效果.方法 将38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PPV组,其中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治疗;NPPV组1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无创正压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HR、BP、RR、PH、PaO2均明显改善;NPPV组通气治疗后1、3h的BP、PaO2及治疗后1h的PH、RR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且NPPV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较常规治疗能迅速纠正缺氧及改善心肺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并发低氧血症抢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左心衰并发低氧血症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NIV)治疗,观察无创通气(NIV)前后患者呼吸指标、肺气体交换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均能耐受NIV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明显下降;与NIV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动脉血中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饱和度(SaO_2)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HR与MAP明显减慢(P<0.05)。结论NIV治疗急性左心衰时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低氧血症,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黎荣虎  刘亚卿 《江西医药》2012,47(3):226-227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在早期进行机械通气3h后患者心率、呼吸、血气分析、肺部啰音的变化。结果 20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心率(HR)、呼吸(RR)、肺部啰音、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在机械通气治疗3h后较治疗前指标明显改善(P〈0.01),2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结论早期使用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肺水肿,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ACPE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24h总病死率为5.0% (2/40),对照组为26.7%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2,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h时,HR、RR、pH、PaO2、PaCO2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ACPE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冯力 《河北医药》2014,(6):876-87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中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中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NPPV组,分别接受常规鼻导管吸氧和NPPV;并根据NPPV治疗成功与失败,分析NPPV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2组PCO2、PO2、SO2、RR和H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u.05);患者年龄大、HR快、收缩压低、血糖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均是NPPV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P <0.05)。结论医务人员应及早根据NPPV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尽早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右美托嘧啶减轻急性肺水肿机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急性肺水肿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嘧啶,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R均显著降低至正常范围(P<0.05);两组治疗后MAP显著降低(P<0.05);除了对照组的PaCO2含量,两组治疗24h后PaO2和观察组PaCO2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HR(84.34±9.62)次/min、PaCO2(44.61±7.64)mmH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8.71)次/min、(40.24±5.31)mmHg(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6.12%较对照组20.41%显著较低(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能减轻肺部炎性反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肺部水肿减轻,有肺保护作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2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兆青  王立娟  唐伟伟 《安徽医药》2010,14(10):1168-116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救治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价值。方法对24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药物同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记录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呼吸(R)、心率(HR)、血气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机械通气2 h小时后呼吸(R)、心率(HR)下降,氧分压(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机械通气前后,这些数值显著变化(P〈0.01)。20例救治成功,仅1例死于急性肺水肿。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水肿的重要手段,把握时机及时应用,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围术期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诊断为急性初发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2h内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术后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留观24h。研究组PCI术前30min给予首剂负荷量推注诱导镇静,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采用Ramsay镇静分级,患者维持镇静深度2-3级,对照组行PCI期间依据患者胸痛症状及烦躁程度给予吗啡2-5mg静脉推注或吗啡5-10mg肌内注射,效果不显时给予吗啡2-3mg静脉复推,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T0)及用药后30min(T1)、1.5h(T2)、6h(T3)、12h(T4)、24h(T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结果2组患者T0时SBP、DBP及H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T5研究组SBP、DBP、HR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15%,同时间点2组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可平稳降压,稳定心率,对心脏起保护作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筛选入院时白细胞异常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4例,符合再灌注治疗指征者进行再灌注治疗,根据再灌注效果分为再灌注成功组及保守治疗或再灌注失败组,观察入院后24、48、96 h白细胞总数,并记录住院期间心律失常情况。结果采用保守治疗患者101例,再灌注成功者71例,再灌注失败者12例,其中,6例入院时白细胞>14×109/L非再灌注治疗患者入院后3 d死亡。两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但再灌注成功者白细胞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保守治疗与再灌注治疗失败组,且再灌注成功组在入院后24 h内白细胞下降速度最快;再灌注成功组心律失常发生机会明显低于保守治疗及再灌注失败组,且再灌注成功组在入院后48 h内心律失常减少最明显。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呈正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白细胞数迅速降至正常,且可以明显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水平,可以作为临床提供一种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的90例患者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无创通气.检测两组患者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心率、呼吸频率,统计住院时间、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在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的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具有无创、安全、治疗呼吸衰竭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然后随机分组,传统治疗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无创通气组给予传统的方法治疗及无创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动脉血气指标(pH、PaO2、SaCO2、PaCO2),生命体征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率,24h总病死率的变化。结果无创通气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较传统治疗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无创通气组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2h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动脉血压、心率、呼吸)较传统治疗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无创通气组的临床症状缓解及24h总病死率较传统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ACPE不仅能快速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有助于血压和心率等恢复到正常,缓解临床症状,最终降低总病死率,宜作为ACPE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吴英凤 《天津医药》2011,39(10):927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塞伴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急性心肌梗塞伴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组(治疗组30例)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22例),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记录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尿量、BNP水平、肾功能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心率、尿量、BNP水平等指标上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治疗前后两组在血压下降、肾功能恶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01)。治疗组在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等临床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治疗急性心梗(AMI)合并急性心衰(AHF)方面显示出其良好的临床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其效果明显优于硝酸甘油等传统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iPAP面罩式双向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为两组。BiPAP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式双向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iPAP组呼吸频率、心率、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和SaO2均高于对照组(t=2.69~6.89,P<0.01);BiPAP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5.54%。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BiPAP面罩式双向正压机械通气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更快改善肺水肿和低氧血症,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有较强的适应指征,特别是对洋地黄制剂有禁忌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技术(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BiPAP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气管插管率8%,对照组分别为76%和24%.治疗组治疗后PaO2、pH明显升高,RR、HR、PaCO2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较好地提高pH和PaO2,降低PaCO2,减少气管插管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临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作用.方法 将52例患有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经面(鼻)罩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分析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心脏功能.结果 治疗组pH、SaO2、PaCO2、HR、RR等在治疗1 h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3h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纠正低PaO2方面,治疗组早期即表现出优越性(P<0.05).3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2%,而对照组为72.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iPAP经面(鼻)罩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缓解呼吸肌疲劳,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7.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