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静脉采血作为采集血液标本的唯一有效手段,在诊断、治疗、体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静脉采血拔针后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面积太小、力度不够以及护士责任心不强等,可造成患者皮肤出血,皮下出血、淤血。护士了解各种静脉采血后拔针按压方法,掌握各种按压方法的特点、使用对象及不足,有助于在静脉采血操作中选择适宜的按压方法,为此对按压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采血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方法:380例需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2组,研究组190例;大面积按压法、食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并排横向,将针眼上下1cm-3cm全部压住,按压的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变苍白的力量正好,按压时间为3~5min。对照组190例,小面积按压,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为指尖按压变苍白,时间同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出血,皮下淤血,血管闭塞(完全、不完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确实有效,使患者的血管得到保护,减少痛疼,给每次静脉穿刺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3.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69)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将420例需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10例,研究组采用大面积按压法,即拔针后棉签与大拇指平行按压在血管上,将针眼上下1 cm~3 cm全部压住,按压力量以按压者指尖皮肤即将苍白为宜,按压时间为3~5 min。对照组采用传统小面积按压,用棉签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以按压者指尖苍白为宜,按压时间同研究组。观察两研究组中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数据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面积按压法可使患者的血管得到更好保护,有效减少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王建梅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9,4(9):546-546
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便于固定,使用头皮静脉输液,体位舒适,不影响小儿活动,并便于保暖,最适用于新生儿与婴幼儿,头皮静脉给药是儿科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拔针意味着当日的静脉治疗结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拔针后皮下淤血率与按压针眼时间长短的关系,旨在寻求最佳按压时间且有效降低皮下淤血率,减轻采血者的痛苦。方法:将2 500例门诊健康体检采血者随机分为5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4min、5min、6min、10min,观察每组皮下淤血的例数并做记录。结果:5组不同按压时间的效果比较,皮下淤血率3min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min组、5min组、6min组、10min组4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针眼4~5min较为合适,不但能够有效防止皮下淤血,而且时间不太长,采血者很容易坚持。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输液毕拔针后的护理也很重要,如输液毕拔针的回血现象,会使部分患者惊慌,引起精神紧张;回血漏至患者的手、衣服上,可影响护患关系,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回血污染操作者的手、衣服、鞋子及周围的环境,会增加血源性传染病传播的可能。而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皮下瘀血,提高血管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后采取不同的拔针方法,对皮肤瘀血的影响。方法:观察80例静脉输液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观察患者皮肤拔针后局部皮肤瘀血等情况。结果:经观察证明,采用胶布固定肢体抬高法明显降低穿刺局部皮肤的瘀血。结论:静脉输液后拔针时用棉签胶布自然固定,同时抬高肢体法比输液后拔针时棉签按压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对穿刺部位产生血肿和淤斑的影响。方法:400例将门诊采血患者按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拔针后采用伸肘按压法进行按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屈肘按压法进行按压。结果:血肿及淤斑发生率:实验组为5.50%,其中血肿、淤斑面积直径<1cm者为8例,>1cm为3例;对照组为20.50%,其中血肿、淤斑面积直径<1cm为31例,>1cm为10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血后采用伸肘按压法能更有效地减少血肿、淤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输液室连续两天输液的患者318人次,第一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按压后拔针(对照组).第二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拔针后按压(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种拔针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先拔针后按压与先按压后拔针的疼痛的比较,疼痛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别.(P<0.01)先拔针后按压的疼痛程度有明显的减轻.结论拔针后按压是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静脉取血拔针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采血化验是临床诊断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静脉采血拔针后护理不当会引起局部皮下出血、血肿或皮下瘀斑.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瘀斑消退时间较长,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笔者对静脉取血拔针后的护理有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探求最佳的拔针方法。方法:将门诊静脉输液的5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5例,观察组采用小鱼际肌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发生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鱼际肌按压法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再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抽血化验是实验室的一种常用检验方法。临床上为明确诊断疾病往往需要抽血检测。静脉采血是一项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门诊健康教育是从病人进入医院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并贯穿、渗透于诊治全过程,包括候诊、就诊、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处方等。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0月共静脉采血25685例。通过开展对静脉采血病人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方法对保护血管的效果.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100人.A组:人工按压针眼;B组:绷带纱布块固定按压针眼;C组:抬高输液部位(上肢).结果:B组绷带沙布块固定按压针眼,血管外渗率较少;而C组抬高静脉输液上肢,血管外渗率最少;A组血管外渗率为最多.结论:绷带纱布块固定按压针眼能较好的保护血管,而抬高输液部位(上肢)保护血管较好,但需要患者有良好的体力,或外力相助. 相似文献
17.
手背静脉是门诊输液最常用的静脉系统,它既方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活动自由度,也利于护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护好手背静脉,减少局部瘀血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皮肤的完整性。患者具有良好的静脉系统可为抢救赢得时间,所以,保护好静脉输液血管是维护患者利益的体现。我们在近几个月的工作中总结出较好的拔针及护理方法,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门诊输液病人在拔针后,如不对病人宣教拔针后的按压时间及有关事项,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下瘀血,直接影响病人静脉的完整性和再次利用。笔者在门诊输液室工作五年多,为减少门诊输液病人拔针后的皮下淤血摸索了一些经验,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1].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不同按压法,选择最佳的按压方法以减少采血后皮下瘀血,导致瘀斑。方法:以4人为区组单位,采用区组随机法把静脉采血120例体检人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伸肘棉签两指直压法为实验组,屈肘棉签横压法为对照组。结果:伸肘棉签两指直压法明显优于屈肘棉签横压法。伸肘棉签两指直压法按压后局部皮下瘀斑发生率为0,屈肘棉签横压法按压后局部皮下瘀斑发生率为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伸肘棉签两指直压法能有效减少采血后皮下瘀斑的发生,既保护了体检人员肘部静脉,又减轻痛苦,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