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冠心病一直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重大疾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目前,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为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由于其为有创性,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且费用高,使其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电子束CT(EBCT)、多层螺旋CT(MSCT)等无创诊断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CAD)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45例应用64排螺旋CT疑诊为CAD的糖尿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指标,评价64排螺旋CT在CAD诊断中的价值。对3568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选择性CAG检查,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显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CAD诊断方法,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进行冠状动脉斑块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40例病人行双能量CT冠状动脉斑块成像。结果 40例受检者均能得到冠状动脉成像的单能数据及双能量数据,其中10例行DSA者,CTA与DSA所见一致。其中3例行IVUS检查,共5处斑块,其中4处斑块双能图像与IVUS所见一致。结论单次对比增强双能量CT心脏成像,可同时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和冠状动脉斑块成像,并降低了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169支冠状动脉同时进行了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CAG检查,以CAG诊断冠心病为标准分析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各项指标的表现。结果:DSCT冠状动脉成像判断冠脉中、重度狭窄(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45/48),99.17%(120/121),97.63%(165/169),97.83%(45/46),97.56%(120/123)。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CAG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21,P〈0.001)。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冠心病诊断的一种可靠、无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病人先后进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S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为诊断冠心病(CHD)的"金标准",比较320排螺旋CT检出CH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320排螺旋CT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是:95.65%(44/46)、74.36%(29/39)、81.48%(44/54)、93.55%(29/31)、85.9%(73/85)。结论: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及术后复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用64排螺旋CT进行搭桥术后血管扫描的患者42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CT血管造影成像(CTA)与术中选择性冠脉血管造影(SC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同时行CTA检查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者,在血管成功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的走行,以及是否有斑块形成、导致狭窄等,可以用于冠脉搭桥术后血管评价,作为随访的检查手段,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桥血管的形态与功能的重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两个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分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36例,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根据螺旋CT值分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分析各种不同性质的斑块在两个类型冠心病组的分布。结果两个类型冠心病组斑块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以软斑块为主(占50%),混合斑块次之(3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则以硬斑块为主(占62%)。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可较准确地显示斑块性质,结合冠心病临床分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别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第3代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行“一站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并分析图像质量及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双能量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6年11月~2017年7月疑诊为冠心病的连续性患者328例,其中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20例,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30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双能量“一站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心肌血池成像检查,以PET/CT、SPECT/CT、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双能量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测量罪犯血管相关心肌血池内碘浓度,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肌血池内碘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50例患者,其中男37 例,女13例,年龄41~75(59.6±7.4)岁。共评估340个心肌节段,其中有灌注缺损节段91个,正常灌注节段249个;共评估413个血管节段,有狭窄节段137个,正常节段276个。基于心肌节段分析双能量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89.7%(78/87)、特异性94.9%(240/253)、阳性预测值85.7%(78/91)、阴性预测值96.4%(240/249)、准确性93.5%(318/340);基于血管节段分析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5.0%(133/140)、特异性98.5%(269/273)、阳性预测值97.1%(133/137)、阴性预测值97.5%(269/276)、准确性97.3%(402/413)。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轻中度)时罪犯血管相关心肌血池碘浓度为0.89±0.38mg/ml,当冠状动脉狭窄≥75%(重度或闭塞)时罪犯血管相关心肌血池碘浓度为0.37±0.14mg/ml。患者接受单位辐射剂量为9.58±2.5mSv。结论:双能量CT静息态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89.7%,特异性94.9%,准确性93.5%,其图像质量及准确性受心室内碘剂的线束硬化、断层伪影、CT时间分辨率及心脏周围结构等因素影响;重度狭窄(或闭塞)时罪犯血管相关心肌内的碘浓度降低,轻中度狭窄时心肌血池内的碘浓度未见明显降低;该方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一站式”评价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狭窄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平板运动试验(TET)结合多层螺旋CT(M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AD)的患者200例,2周内先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两者结合对冠心病检出率的有关指标.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两者结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1.3%(74/81)、70.6%(77/109)、69.8%(74/106)、81.9%(77/94)和75.5%(151/200);83.5%(76/91)、84.4%(92/109)、82.6%(76/92),85.2%(82/108)和84.0%(168/200);98.0%(53/57),100%(143/143)、100%(53/53)、97.3%(143/147)和98.0%(196/200).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明确诊断或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S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及壁冠状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S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230例,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部位、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在230例进行64S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中,发现心肌桥53例(共60处),检出率为23.04%(53/230),与CAG的检出率(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SCT中仅有13支与CAG发现的14支心肌桥一致。浅表型肌桥和深在型肌桥在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症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较为准确诊断心肌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许多心血管医生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干预的重要性,但尚缺乏相应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本共识通过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  相似文献   

12.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常与传统的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伴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代谢异常的一种标记。近30年来,多项大规模观察性研究,共有约40余万例以上的观察对象,采用多因素回归和COX风险回归分析,一致证实HUA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目前尚没有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降低血尿酸与心血管风险下降有关,但鉴于高尿酸与血管、心脏、肾脏不良预后密切相关,HUA的防治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不足,冠脉血流量下降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导致心功能障碍。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基础上,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内斑块不稳定,易破损,继发血栓形成及血管挛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易进展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为内分泌器官,它通过合成和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调节血管紧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白细胞黏附,抗凝血和血栓形成,以及调控血管新生等。其中内皮素(endothehn,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最重要的缩血管物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内皮素在冠心病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心绞痛病例特点,本研究对120例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诊断冠心病水平,降低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发表的女性心血管病预防建议,提高了美国民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公众意识,并促进了预防和治疗的进步。2007年,心血管疾病每分钟仍会导致一名美国女性死亡。2011年,AHA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将“循证为基础”转化为“效果为基础”的指南,更加关注预防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64排螺旋CT的问世,开创了心血管疾病无创诊断的新纪元.2005年11月西门子公司正式将双源CT (Dual Source CT,DSCT),这一划时代的影像学诊断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得冠脉CT (CTA)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冠脉CTA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手段,是进一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的金标准。但是随着对冠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冠脉造影提供的形态学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入院即刻血糖可能反映机体在应激性刺激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入院即刻血糖的水平与体内炎症反应强度、血容量、血小板聚集及黏附等存在相关性。对入院即刻血糖的研究可以为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ary syndrome,ACS)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指标。现就入院即刻血糖的特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而冠状动脉栓塞引起的AMI临床上却罕见。现报道经导管血栓吸出术联合欣维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双瓣置换术后继发冠状动脉栓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例,取得良好效果,并对相关文献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