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症状(静息)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核医学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灌注缺损及/或室壁运动异常),而临床无心绞痛症状者。SMI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虽临床没有症状,但在静息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或DCG时有活动性心肌缺血证据,同时普遍存在于冠心病各种不同类型之中,如心肌梗塞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等。由于无症状极易被临床忽视、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姚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6):1239-124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asymptomaticmyocardialischemi a)是指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客观证据,但临床上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painlessmyocardialischemia)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i 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早在1961年Holter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到,心绞痛患者无症状时亦可出现与心绞痛发作时完全相同的心电图ST段改变。1979年,Cohn将这种情况正式命名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研究证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发作一样,可引起室壁运动异常和心脏功能改变,心肌电活动和心肌代谢异常,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心肌…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冠心病发作后,运动试验引起ST段压低的部分病人,虽不伴有心绞痛的症状,也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对此种“无症状”性缺血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本文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有症状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为了解每天服75mg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冠心病发作后生存率,再次心梗率或严重心绞痛需做血管重建率的影响,作者用双盲法研究796例70岁以下的男性,因提示不稳定型冠心病收住ocu,于入院后72h内开始实验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包括非Q波心肌梗塞、新发生或加重的劳力性胸痛、近四周内开始的与缺血性心电图相关的休息时胸痛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远较心绞痛发作多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系指心肌的灌注、功能或电活动发生短暂性改变,而致缺乏胸痛症状,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缺血性的ST—T改变。我院分析了294例无症状者,在日常生活中经Holter监测出现缺血性发作的病人10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因冠状动脉病变所致而不伴有胸痛的心肌供血不足。通常只表现为心电图的变化,且心电图改变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近年来由于动态心电图和冠脉造影临床应用和对SMI与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性的研究,SMI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分 型 根据有无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病史,Cohn将SMI分为三型。Ⅰ型:完全无症状者。有SMI发作,但无症状,亦无心肌梗塞或心绞痛史。Ⅱ型: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5年9月至1997年10月用中药复方制剂脉络宁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心绞痛反复发作,心电图有缺血ST-T改变或动态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的冠心病(按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1]患者56例。随机分为脉络宁治疗组3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平均年龄65.7(60~80)岁,男49例,女7例,其中心肌梗塞后心肌缺血8例,心绞痛伴有心肌缺血22例,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1例,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2例。入院前均使用硝酸酯类、阿斯匹林等药常规治疗不能控制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一过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绞痛,亦可表现为只有心电图改变或血液动力学反应而无临床症状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我们对102例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生一过性心肌缺血223次。现结合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及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218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和有症状性心肌缺组。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6%,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73%,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较少。结论 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常见表现形式,SMI昼间发生率比夜间高,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DCG)是日常生活中监测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变化,而且能够更好的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年来,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报道,各家说法不尽相同。特将本院1996~1998年间98例冠心病患者24h DCG观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昼夜分布规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冠心病患者除有胸痛发作外,还有无症状性缺血发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英国约有4~5百万这类患者;国内目前尚缺乏具体统计资料,但一般认为也不少见。SMI发作表现隐匿,易被临床忽视,病程中较易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等心脏意外,因而受到临床重视。一、SMI及分型 SMI是指心肌灌注、功能和电活动的一种可逆性紊乱,引起心电图上ST段下移,而不伴有各种类型心绞痛,冠脉造影或病理检查有明显的冠脉狭窄。了解SMI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理,对发现病人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Cohn将SMI分为三型。Ⅰ型:完全无自觉症状,但有心肌缺血证据,此型在健康中年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几年来,由于检查技术的进展,发现某些冠心病患者虽有心肌缺血但可以无临床症状,或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每日又可有多次一过性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心肌缺血使心肌产生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可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泵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了解它的发生、机理和临床特点,有助于判断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和估计预后。临床背景和流行情况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而不伴随各种类型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 无痛性心肌缺血在临床各类冠心病中是常见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已经为无痛性缺血提供了最客观证据,但是这种现象也可通过运动诱发缺血性ST段改变、心肌闪烁显象灌注缺损及左室壁运动异常的分析而查出来。无痛性心肌缺血常发生于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完全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在一述各组患者中,无痛性心肌缺血者预后均差。如: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37例心电监测示缺血者中半数临床状况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观察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远较心绞痛时为多.本文对诊断明确的13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绞痛9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38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无症状性ST段缺血型压低的次数为508次,而伴心绞痛的ST段压低的次数仅为66次,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7.21,P<0.01).我们认为心肌缺血发作不引起疼痛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缺血心肌的范围较小,缺血的时间短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临床发现,部分病人心电图表现为典型心肌梗塞,但从未有胸痛病史;心电图负荷试验出现明显心肌缺血表现时,多无心绞痛。还有些心绞痛病人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有一过性心肌缺血多次发作,但却不伴心绞痛症状。因此,学者们将上述现象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简称SMI)。现将近年来国外对SMI及其有关认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定义与分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的定义为: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脉主支明显狭窄病变的患者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其它的主观症状。Co hn将SI分为三种类型:Ⅰ型是指无冠心病的症状,也无冠心病史,但存在SI;Ⅱ型:既往有心肌梗塞(MI),现存在S I;Ⅲ型;有心绞痛,亦有SI。流行病学 SI的发生率高低与用以判断的方法不同有关,目前尚无精确统计。一、正常人群中SI发生率:根据不同报道,在所谓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5~10%.Diamond等报道约4%。二、心绞痛病人中SI发生率:据估计,大部分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均可有SI的发作,估计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五个方面进行讨论。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心肌梗塞发生率怎样?③心肌缺血缺乏疼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什么?是否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一需氧与供氧的矛盾与心绞痛不同?③长时间心电图监测是否是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人预后有何影响?③加强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和/或心肌血  相似文献   

17.
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时的胸痛是冠心病最为突出的临床症状,然而有相当部分冠心病病人并无胸痛的发作或不以胸痛为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在这些病人中除无症状的隐匿型和猝死型冠心病者外,尚有心肌硬化型冠心病患者,此型患者心肌由于长期慢性渐进性心肌缺血、损伤以至小灶坏死,最终心肌纤维化,如影响心肌范围广可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减少,最终出现心力衰竭,以往曾称之为心力衰竭型冠心病,如因心肌的缺血、纤维化临床出现以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症状时称之为心律失常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典型的缺血性S—T段变化,核医学超声心动图检查所示的灌注缺损及室壁运动异常而患者无临床心绞痛等症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同时普遍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中,由于没有症状故易被人们忽视,然而它却可以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等,因而严重影响着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下面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心动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8例冠心病(心绞痛型)确诊患者行24h动态心动图监测.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到138例患者因心肌缺血所致ST段下移516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439次(占85.08%).结论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对于该类型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22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监测,检出有动态性缺血性ST段改变者148例,共有心肌缺血发作1259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947阵次,占75.2%,以6-12h为发作高峰。且随着年龄增大,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增多,提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形式。由于无症状,易被忽视,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