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张才能 《浙江医学》2004,26(7):554-555
为了解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颅脑CT表现特点,笔者对1998年5月~200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26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颅脑CT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将我院自1995年至1998年收治的25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男17例,女8例。发病年龄(1~3)个月。均系母乳喂养,起病前营养及发育均好,未添加辅食,未接受过维生素K。2 临床特点 呕吐15例,惊厥20例,尖叫12例,拒奶22例,烦躁19例,发热2例,体温不升5例,面色苍白、注射及采血部位出血不止23例,皮肤、粘膜瘀斑11例,前囟隆起14例,黄疸7例,消化道出血6例,面神经瘫痪8例,嗜睡17例,呼吸不规则13例,脑膜刺激征9例,瞳孔不等大4例。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例婴儿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亦有硬膜下出血、脑内出血及脑室出血,而多发性出血灶是本病CT表现的显特点。结论:CT检查对颅内出血诊治、随访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减少患儿的伤残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6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6例患儿,治愈23例(63.89%),死亡4例(11.11%),放弃治疗9例(25.00%),出院随访的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可降低该病后遗症的发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预防可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容华 《医学文选》2000,19(2):165-166
迟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是指生后 2周至 1岁 (主要是生后 2 0天至 3个月 )的婴儿缺乏维生素所致的出血 ,其中颅内出血发病率很高 ,且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若能及早认识本病 ,做到早期诊断和预防 ,并给维生素 K治疗 ,愈后极佳。现综合我院 1989~ 1999年收治本病 6 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中 ,年龄 16天~ 6月 ,男 46例 ,女 14例为 3.3∶ 1。喂养史 :单纯母乳喂养未加任何辅食者47例 (78% ) ,混合喂养 13例 ;发病 3天内就诊者 44例(73% ) ,4天 9例 ,5天 4例 ,7天、8天、12天各 1例 ;发病季节 :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临床特点、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结论: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对未实行预防治疗的2—3个月婴儿特别是纯母乳喂养儿应警惕该病的发生;对该病的治疗可采用维生素K为主要用药的综合治疗;孕妇产前及胎儿生后对孕产妇及胎儿常规补充维生素K对降低该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其棠  冯建华 《医学文选》2000,19(6):913-914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起病急、病情重,有较高的病死率及后遗症[1],早期诊断及时和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现将我院1994年6月~1999年6月收治的2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5例,女5例,年龄15天~3月14例,~6个月4例,~10个月2例。纯母乳喂养15例,母乳加奶粉喂养3例,奶粉喂养2例。农村16例,城市4例。除2例早产外,其余18例均为足月儿,所有病例均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1.2 临床表现 起病时突然哭闹者14例,20例均有不同程度面色苍白,呕吐溢奶10例,惊厥12例,嗜睡6例,昏迷5例。前囟饱满或隆起12例,针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4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上婴儿颅内出血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观察其临床表现、血常规、凝血时间、颅脑CT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线治愈43例占89.6%,死亡5例,占10.4%。结论 小婴儿注意补充维生素K。  相似文献   

9.
10.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婴幼儿较少见的疾病,主要原因为体内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预后较差。近年来,此类病人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本文报告10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例。简述了临床及CT表现以及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芳  赵芳  马立燕  吕菁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86-788
目的 为探讨各种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明确其临床特点与CT的关系。方法 对176例经CT证实有颅内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6例患儿中缺氧所致123例(72.6%),产伤21例(11.9%),新生儿出血症22例(12.5%),早产儿10例。患儿有意识障碍者156例(88.6%),惊厥98例(55.68%),肌张力改变113例(64.2%),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104例(59%),贫血16例。CT示:SAH121例。占68.75%,为NICH最常见类型;SDH17例,IPH13例,IVH5例,混合性出血20例。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考虑NICH者应做头颅CT或头颅B超检查。Cr是确诊的最佳手段,能正确显示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区分各种类型,头颅B超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IVH、IPH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各种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诊断方法,明确其临床特点与CT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近6年来CT证实有颅内出血的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患儿中缺氧所致123例(72.6%),产伤21例(11.9%),新生儿出血症22例(12.5%),早产儿10例。患儿有意识障碍者156例(88.6%),惊厥98例(55.68%),肌张力改变113例(64.2%),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104例(59%),贫血16例。CT示出SAH 121例占68.75%,为NICH最常见类型,SDH 17例占9.66%,IPH 13例,IVH5例,混合性出血20例。结论凡有窒息史、异常分娩史,系产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未注射过VitK1的小儿,应严密监测神志改变、前囟、瞳孔、呼吸节律、惊厥、肌张力及原始反射及有无贫血,一旦有上述病史体征,应想到NICH可能,有条件者常规头颅CT或头颅B超检查。CT是确诊的最佳手段,能正确显示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区分各种类型,头颅B超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IVHI、PH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3.
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确诊的17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CT表现.结果 2个或2个以上部位出血共124例(71.68%),常为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多部位混合性出血,可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大片脑梗塞.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较完全;出血量多,脑内血肿较大,特别是伴大片脑梗塞者常有脑软化灶后遗改变.结论 CT检查可早期确定颅内出血部位及范围,了解是否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梗塞、脑疝等并发症,并且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了解病情发展和判断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收治的9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纯母乳喂养83例、腹泻病史30例、肝功能异常39例、抗生素使用史28例为主要发病原因。分别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1及止惊、降颅压、输血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有13例患儿行硬膜下穿刺放血治疗,有7例患儿转外科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结果治愈7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14例。随访了12例存活病儿,有10例存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对于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而做好预防工作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建议产院予新生儿预防性肌注维生素K1,对于3个月以内的单纯母乳喂养儿,在合并长期腹泻、黄疸延迟或患有肝胆疾病、应用抗生素、存在吸收障碍时均应补充维生素K。  相似文献   

15.
陆蓓  王静  罗小丽 《四川医学》2011,32(3):342-344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自2009年1月~2009年4月,经头颅彩超、头颅CT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不仅与早产和低氧有关,而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生产方式、孕妇健康状况也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对存在颅内出血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尽早行头颅彩超、头颅CT检查。及时发现颅内出血,早期治疗,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以便尽快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分析该院血液科1994年9月~2009年12月发生颅内出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1例(A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无颅内出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3例为对照组(B组)。结果入院时高白细胞血症患者及合并DIC患者更容易合并颅内出血,在疾病终末期合并感染、血小板减少也是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颅内出血与高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减少、合并DIC及合并感染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颅内出血的发生,提高完全缓解率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4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观察1个月后临床疗效和6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1个月时有效率和显效率达78.26%、52.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48%和21.74%(均P<0.01)。6个月时治疗组存活率(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47.83%),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颅内出血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AL合并颅内出血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例分为早期死亡组(ED)和非早期死亡组(NED),观察颅内出血时病人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数以及有无感染和贫血。结果:颅内出血是导致AL死亡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颅内出血的原因与严重的血小板减少、高白细胞血症、感染、贫血有关;ED组颅内出血死于血小板减少者明显高于NED组(P〈0.05)。颅内出血与AL分型有关.M3可作为AL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原发病未控制及化疗也是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确认和识别颅内出血的先兆对于防治颅内出血有重要意义,对于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有助于提高AL的缓解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64例脑干出血CT与临床表现及其预后的关系。CT诊断为中脑出血28例,桥脑出血34例,全脑干出血2例。结果表明CT可以明确脑干出血7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并可对临床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Aspirin has been widely used clinically since 1899.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and implanted intravascular stents, aspirin has been used routinely prevention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for for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However, many multi-center, large s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