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寐治验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兰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493-493
不寐,即一般所谓的“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不寐临床上多见,病机复杂,有心肾失交、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胆虚怯、瘀血痰郁等所致者,治疗较为棘手。临证时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脏腑功能调畅,心神安宁,卧必宁静。笔者近年来辨证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胃痛治验3则     
王新 《四川中医》2009,27(6):87-88
采用散寒、行气、清火、养阴、消食、活血等方法,辨证治疗胃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方治验3则     
李红亮 《新中医》2011,(8):194-194
笔者临证30载,对《伤寒杂病论》悉心研究,审慎临床。于疑难杂症,运用经方,屡起沉疴。此举验案3则,就正于同道。1五苓散治疗阳痿某男,30岁,2010年1月就诊。主诉:阳痿不举3年余。遍服壮阳之品,仍不能举,以至不育。经人介绍来诊。诊见:阳痿不举,夜尿频繁,每晚7~8次,无尿痛、尿急等,  相似文献   

4.
经方治验3则     
近年来 ,外感表证滥用抗生素、滥用输液疗法日趋严重 ,致使医源性外感变证 (即表邪不解 ,水湿内停 ,湿与表邪相互交结的“水表证”)屡见不鲜。对此 ,笔者常采用仲景方救其误 ,每取良效 ,此举验 3则 ,以飨同仁。案 1 高某 ,男 ,65岁 ,2 0 0 0年 1 0月 1 1日初诊。患者自述 3年前曾患过前列腺炎 ,经当地医生治疗后基本痊愈 ,半个月前不慎感冒 ,症见发热 (体温 38.2℃ ) ,恶寒 ,鼻塞 ,流涕 ,全身关节疼痛。每日输液1 0 0 0 ml(药物不详 ) ,1周后发热及全身关节疼痛消失 ,但恶寒不减。又继续输液 ,每日 5 0 0 ml,并加入“双黄连针”等 ,用药 5…  相似文献   

5.
临证治验3则     
刘毅  张淑芳 《河南中医》2004,24(8):59-60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认为中医药治疗内科急重症只要辨证得当,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列举数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宝宽 《新中医》2011,(10):157-158
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由于临床有多系统受累,故又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指继发于另一诊断明确的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并存的干燥综合征。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燥痹、燥毒症等范畴。《素问》首次提出的“燥胜则干”,“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相似文献   

7.
经方治验4则     
刘福生  叶会桃 《光明中医》2010,25(12):2307-2307
<正>例1陈某,男,35岁,2008年7月21日初诊。前额头痛1月,伴腹痛,解粘液样便。患者2月前因饮食不慎后出现腹泻,腹痛,微发热。在当地门诊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腹泻止。此后出现头痛,以前额痛为甚,曾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症见:前额痛,时腹痛,粘液便不爽,无发热恶寒,无鼻涕,饮食如常,舌红,苔薄微黄,脉弦。  相似文献   

8.
胡红志  柏世媛 《新中医》2000,32(12):45-45
康某,男,70岁,1993年6月4日初诊.住院号:0853.患者因多发性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感染性休克,住院治疗好转.3天前出现呕吐频作,口唇溃疡疼痛,经五官科会诊,予呋哺西林湿敷,口服多种维生素及静脉滴注病毒唑等治疗,呕吐、口唇溃疡加重,邀中医会诊.诊见:口吐涎水,口唇溃烂肿大,少气懒言,肢冷倦卧,小便清利,身微热,天气炎热仍着厚衣,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细弱.证属阳虚阴盛,阴阳格拒,治宜温中回阳,拟四逆汤加减.处方:熟附子(先前)15g,干姜10g,党参20g,白术、黄柏各9g,炙甘草12go4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9.
经方治验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赛美 《新中医》2001,33(10):62-62
经方组方严谨,药味精当,疗效独特。笔者临证喜用经方,效验甚多,现摘录4则如下。1麻黄升麻汤案戴某,男,46岁,马来西亚人,1999年7月23日初诊。患者诉胸热咳嗽,肢麻足冷,尿浊3年余。曾先后取麻杏甘石汤、理中汤、金匮肾气丸等不效,且症状逐渐加重,体弱不能正常工作。诊见:形体瘦弱,双下肢麻痹发凉,膝关节软,腰部抽痛,胸部觉干燥疼痛,口干咳嗽,痰中带血,胃纳可,小便有泡沫,沉淀后有白膜,大便完谷不化,每天3-4次。舌淡暗、舌体胖、苔薄,脉弦。证属上热(肺胃)、下寒(脾肾)夹瘀,予麻黄升麻汤。处方:…  相似文献   

10.
陈德荣  戴天木 《光明中医》2010,25(4):683-684
<正>经方应用于临床,不但对多种疑难杂病具有独特疗效,而且对某些急症也有显著效果。兹举笔者临证应用经方辨治急症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辨证论治专著,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笔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其方辨证治疗内科杂病,取得了良好疗效。兹举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重视扶阳法,治疗内、外科某些疑难病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临床验案5则如下: 1阳虚烦躁失眠案 龚某,男,74岁,住棠浦镇枫林村。2009年4月,患者因严重失眠住本院内科,主要症状为虚烦不安,昼日欲寐不得,晚间彻夜不眠已半月余,  相似文献   

13.
流感治验2则     
<正>笔者现总结近期临证诊治2则流感发热有效病例,欲与广大同行交流共勉。1典型病例案例1:患儿,女,10岁。2009年10月22日下午5点左右发病,初见咽部不利,痒而不痛,喜嗽不咳,体温37.4℃,平素大便每日一行,今日未解,无便意,舌淡红,苔薄白稍腻,脉浮。  相似文献   

14.
吕淑民 《新中医》2011,(11):159-160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中医学古籍无盆腔炎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属于腹痛、瘾瘕、带下、热入血室病等范畴。根据其发病特点,不外平血气不调、湿热、寒湿、阳虚、痰浊等因素所致。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方验案3则     
王昕 《国医论坛》1996,11(1):15-15
1三田合清*轩同某,女,50岁,工人,住院号2791.持续发热10天.息者有“乳糜尿”病史10余年,10个月前触感风寒,身热民起,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在门诊予羚羊感冒片、抗感染指液及屡用得热镇痛剂等中西药治疗,虽能汗解一时,但体温始终被动在38SC左右,遂于1990年5月收住人院。人院时身热恶寒,无汗身痛,呕吐泛恶,理赤便秘,舌红杏黄腻,脉浮数.T38.5℃,浅表淋巴结未能及,咽部轻度充血.实验室检查:Wat6X10’几,N64%,L35%;血流38mm/h,血股达氏反应明性;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尿乳庭定性(+)…  相似文献   

16.
久咳治验4则     
应耀虎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0):441-441
笔者从事呼吸专科多年 ,于久咳的治疗薄有心得 ,兹撷验案 4则 ,小志于下 ,以饷同道。1 外感风寒 邪蕴于肺庞某某 ,女 ,62岁。2 0 0 2年 3月 5日初诊。隆冬受寒 ,医者却用寒凉之品 ,咳嗽 3月余 ,连声不已 ,咽痒干、痰白量不多 ,甚则气促 ,胸片示 :两肺部未见明显异常。脉细滑 ,苔薄白。证属 :外感风寒 ,余邪蕴肺。治宜透邪宣肺 ,利咽止咳。方药 :荆芥、射干、陈皮、橘络、防风各 9g,蜜炙麻黄 5g,桃、杏仁各 1 0 g,浙贝1 5g,姜半夏、白前各 1 2 g,七叶一枝花 3 0 g,桔梗 8g,生甘草 6g,自述上午服药 ,下午便咳嗽减少 ,治疗 2周 ,诸症悉除。按…  相似文献   

17.
1 加味通幽汤治食管吻合口瘢痕性狭窄男患,45岁。因食管下段癌于1989年5月6日在全麻下行食管下段癌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第6天开始进食,无梗噎,半月后出现胸膈疼痛,食入即吐,饮水困难,经食管吞钡造影检查为“吻合口瘢痕性狭窄”。行食管扩张术,术后尚能进无渣流质饮食,3天后症状复发如前,且见形体消瘦,肌肤枯燥,舌红少津,略带青紫,脉细涩。证属吻合口气血淤结,淤而化热,阴液枯竭所致,治宜滋阴养血,破结行淤,方用加味通幽汤。处方:生熟地各1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6g,五灵脂10g,升麻5g,代赭  相似文献   

18.
崔应麟教授认为痴呆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强调辨证论治,注重脾肾同治。常见证型有痰瘀阻窍证,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肝肾亏虚、脑髓空虚证,方选左归丸加减;脾虚湿盛、痰湿阻络证,方选补中益气汤合涤痰汤加减。  相似文献   

19.
经方治痹3则     
刘海云 《新中医》2004,36(6):65-66
经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确切,为临床所常用。笔者运用《金匮要略》方治疗痹证,颇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产后重症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如<金匮要略>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张氏医通>中则有"三冲"的说法,即冲心、冲肺和冲胃.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咳血;冲胃者,腹满胀痛,呕吐,烦乱.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常采用辨证治疗产后重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例举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