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蒺藜总皂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的影响。方法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45min再灌注2h复制MI/R模型,入选SD雄性大鼠6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TT大剂量组、GSTT小剂量组,每组16只。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LDH、CPK、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大、小剂量组MI/R心肌病理改变减轻,血清LDH、CPK水平降低(P〈0.01或0.05),且GSTT大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P〈0.05),MDA水平下降(P〈0.05)。结论GSTT对MI/R有保护作用,可改善MI/R心肌病理改变,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机制与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稳定心肌细胞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炎症因子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45min再灌注2h复制MI/R模型,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TT大剂量组、GSTT小剂量组,每组8只。HE染色观察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测定心肌MPO活性,免疫组化测定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结果HE染色镜下观察模型组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而GSTT大、小剂量组则较轻;GSTT大、小剂量组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0.05);缺血45min再灌注2h心肌组织ICAM-1无明显表达。结论GSTT对MI/R炎症损害有保护作用,可降低IVIPO活性,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3.
蒺藜总皂苷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存活及损伤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蒺藜总皂苷大、小剂量组,观察损伤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存活率及心肌酶的释放,并以光镜、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蒺藜总皂苷大、小剂量组模拟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存活率均提高(P〈0.01或0.05),心肌酶释放受抑(P〈0.01或0.05),且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应用蒺藜总皂苷还可改善损伤后的搏动功能(P〈0.01),减轻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结论蒺藜总皂苷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蒺藜总皂甙对TNF-α及IL-1β诱导内皮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甙(grosssaponinsfrom TribulusterrestrisL,GSTT) 对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诱导的培养新生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 粘附大鼠血单核细胞(MNC) 及中性粒细胞(PMN) 的影响。方法:用TNF-α和IL-1β分别诱导传代的CMEC,计粘附MNC及PMN的细胞数,并计算粘附率。结果:CMEC 经TNF- α处理4h 后,CMEC与MNC及PMN的粘附率,分别增加到31.3±0.5% 和32.1±0.5% (对照组分别为12 .5±0 .2% 和13 .8±0 .4 %) ,经IL-1β处理2h 后,则分别为44.5 ±1.0 % 和44.8 ±0.7 % ( 对照组分别为12 .9 ±0.6 % 和14.7 ±0.6% )。在TNF- α(IL- 1β) 处理前,用GSTT与CMEC共孵育,预处理2h,则GSTT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NF- α和IL- 1β的作用。结论:GSTT可抑制CMEC 与PMN及MNC的粘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黄体酮对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黄体酮组。对照组行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黄体酮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体酮治疗1.0mg/(kg.d),连用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伤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伤后第1天TNF-α、IL-1β的含量黄体酮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均和正常对照组有差异(P<0.05)。伤后第3、5天,TNF-α、IL-1β的含量黄体酮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伤后3个月GOS评估结果显示,黄体酮组预后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以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和TNF-α活性,探索应用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后它们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结果 (1)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IL-1β、IL-6和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中HBeAg和HBV-DNA阴转的29例中,治疗前IL-1β、IL-6和TNF-α明显高于未转阴组(P<0.01,P<0.05和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活性测定可以作为评估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肠缺血-再灌流大鼠不同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的规律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小肠,肝,肺组织TNFα和IL-6mRNA表达的规律,发现肠缺血1h小肠TNFα和IL-6mRNA表达开始增加,再灌流后0.5-1h表达至峰值,并且与组织及血浆中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与小肠相比,肝,肺组织TNFα和IL-6mRNA表达升高的时相晚,且与血浆TNFα浓度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注入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体内,以了解该拮抗剂对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大鼠冠脉结扎60min后放松再灌注,再灌注同时静脉给予IL-1ra 10mg/kg体重,3min内注入,在其后的再灌注57min内,再以5mg/kg体重的IL-1ra静脉均匀滴注。结果显示用药组较未用药组心梗面积明显缩小(P〈0.001);反映心肌粒细胞浸润指标的髓过氧化物酶(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睡眠对于人类健康十分重要,正常个体在其一生中要花费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睡眠具有促进记忆,保存能量,加速神经修复及重组等多种功能,但其确切机制并未得到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介素8(rhIL-8)参与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为减轻再灌注损伤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造成缺血1小时,再灌注3.5小时,实验分两组:缺血/再灌注组(MI/R,n=8)和假结扎组(Sham Mi/R,n=8)。结果 MI/R组发生严重的心肌损伤,包括受累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增大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PK-MB)、异构前列腺素(epi-PGF2a)。水平增高(均P<0.01)。血清IL-8浓度逐渐升高,免疫组化示受损心肌区血管内皮基底膜呈IL-8阳性染色。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IL-8是吸引中性粒细胞浸润于缺血区心肌,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M1/R)模型,分正常培养组、模型组和蒺藜总皂苷大、小剂量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GSTT大、小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GSTT大剂量组可显著上调bcl2表达(P〈0.01)、下调bax表达(P〈0.05),而GSTT小剂量组可上调bcl—2表达(P〈0.05),但对bax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GSTT可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核因子NF-KB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NF-kB)是一类能与许多种基因启动子部位的kB位点发生特异结合,并促进转录的蛋白质总称。在许多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基因的启动部位含有kB位点,而且体内外实验显示,NF-kB活化与上述因子的过度表达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包括中性粒细胞活化,多种因子及黏附分子过度表达,伴有多种炎性介质及信号传导分子参加的复杂操作过程。由于NF-kB调控多种炎性因子基因表达,推测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2001年5月-2006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等基础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接受原发病和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餐后口服GSTT30mg,3次/d,对照组餐后顿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疗程12周。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ND及BI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GST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降低血黏度,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建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γ刀治疗脑胶质瘤后,观察脑内及外周血中TNF-α和IL-1β表达变化,探讨神经免疫调节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分4组,正常对照组(N组)、正常大鼠γ刀治疗组(NR组)、肿瘤对照组(T组)和肿瘤γ刀治疗组(TR组)。NR组和TR组大鼠于照射后14d,与各组大鼠进行脑组织TNF-α和IL-1βmRNA原位杂交和外周血TNF-α、IL-1β含量测定。结果(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N和NR组大鼠脑内有少量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表现为大脑皮质、下丘脑核团等部位有少量弱阳性细胞散在分布。T组大鼠脑内阳性细胞面密度较N组和NR组升高(P〈0.01),肿瘤区可见大量强阳性的胶质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TR组大鼠与T组相比,肿瘤区及周围脑区阳性细胞面密度明显增加(P〈0.01)。(2)方差分析显示:TR组和T组大鼠外周血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高于N组和NR组,TR组高于T组(P〈0.01)。结论脑胶质瘤大鼠γ刀治疗后,脑内TNF-α和IL-1βmRNA表达较治疗前增多,外周血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这些变化可能与γ刀照射后胶质瘤大鼠体内免疫状态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清TNF-α、IL-6、IL-10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在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 1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肝移植手术,于麻醉后手术前、阻断前、开放前5min、开放后15min、开放后60min、术毕、术后4h、术后24h采集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术前TNF-α、IL-6维持于较低水平,而IL-10未测得,在无肝期IL-6、IL-10明显上升(P〈0.05),开放后3种细胞因子均显著增加(P〈0.05),并于开放后60min达峰值,术后24h内TNF-α、IL-6迅速下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IL-10在部分患者未测得。结论 肝移植术中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手术应激,机体产生明显的炎症及抗炎反应,以IL-6及IL-10的变化较为灵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激素(17β-estradiol,17β-E2)对B段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UVB组、E2组和E2+UVB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经UVB照射后6 h,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UVB照射后6 h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量的变化;UVB照射后12 h,收集各组细胞,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UVB组IL-10、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经E2预处理后,E2+UVB组细胞上清液中IL-10、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UVB组和E2+UVB组均出现彗星样拖尾,应用CASP和SPSS软件分析统计后得出,UVB组细胞尾部DNA百分含量、尾长和尾矩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经E2预处理后,UVB对细胞损伤程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可降低UVB引起的IL-10、IL-6和TNF-α的产生,并能对抗UVB照射对细胞DNA的损伤,从而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AIS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HBO,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