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血晕     
<正> 覃某,25岁,1976年5月12日初诊。患者刚生下小孩,不省人事。诊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汗淋漓,脉细弱。即以艾条灸百会,片刻醒来,神志萎顿,舌质淡红,苔薄白而干,口渴热饮,汗出仍不止,此为失血伤津,气随血脱之产后血晕。急需益气养阴,生津止汗,以防再脱,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处方:红参15克(另炖),附子6克,五味子8克,麦冬15克,山药15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8克,阿胶15克(烊化)。次日复诊,神志清醒,精神不振,动则汗出,  相似文献   

2.
王××,男,70岁,1985年8月诊。素有冠心病史,因下利10余日,夜间突发热恶寒,心下满而欲呕。诊见:痛苦貌,发热恶寒(39℃),四肢厥冷,心下逆满,泛泛欲呕,头晕重胀痛,头汗出,脉弦细。忆及《伤寒论》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可与小柴胡汤”。急书:柴胡1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6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服2剂后往诊,脉证如故,细审之心下  相似文献   

3.
茯苓四逆汤 ,出自《伤寒论》中 ,用于“发汗 ,若下之 ,病仍不解 ,烦躁者”。此为太阳病发汗后阳气外虚 ,下后阳气内虚的误治变证。以四逆汤温经回阳 ,人参益气生津 ,茯苓益阴安补。笔者行医 30年 ,常用此方治疗内科危重病人及疑难杂症 ,疗效卓著 ,体会如下。1 风湿性心脏病叶×× ,女 ,4 0岁 ,农民 ,1989年 7月 16日初诊 :患者有“风心”病史 15年 ,3天前因外出遭雨淋 ,全身尽湿 ,今全身浮肿 ,面色苍白 ,自汗肢冷 ,腹部胀大 ,胸闷心悸 ,气急尿少 ,脉细弱 ,舌淡苔白腻。辨证心阳虚衰 ,水气凌心。急投益气回阳救逆法 ,用茯苓四逆汤合生脉散加…  相似文献   

4.
何××,女,39岁。1982年2月24日诊。因“人流”两次后,近一月来出现月经过多,某医院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医治罔效。顷诊:脸色(白光)白,恶寒肢冷,头汗,心悸不安,声低气短,下肢轻度浮肿,舌淡,脉沉无力。此属脾肾阳虚,冲征不固。拟温补脾肾,调理冲任为治。处方:附片、炒白术各10克,炒白芍、茯苓各12克,黄芪18克,当归15克,炮姜  相似文献   

5.
1 服用发汗剂服药前测体温、切脉。服药后令患者卧床休息、避风寒。俟半小时再测体温、切脉,并望神色、问感觉、按肌肤。若全身微汗、体温下降、脉象和缓,是表证已解,不再服药;若未出汗或汗出不彻、体温仍高、脉象如故,是表证未解,应重复给药,并可配合针刺合谷、风池、大椎等穴以助之;若全身汗出淋漓、畏寒肢冷、声低气微、踡卧神疲、面色苍白、脉浮数而空或微细欲绝,为发汗太过、津泄阳亡的表现,应停服该药,立即测血压、呼吸,予饮大量热饮料,急煎参附汤1剂顿服或/和静脉补液。汗止,仍令患者避风,并用干毛巾擦身或以爽身粉抹,更换内衣,不可令汗自干,以免汗冷复受邪。  相似文献   

6.
陈××,男,19岁。1984年7月18日上午11时就诊。患者于19小时前右手掌被眼镜蛇咬伤,急诊入院。刻诊:右上肢麻木疼痛,伴发热恶寒,头晕眼花,视物模糊,胸闷心悸,喉痒咳嗽,恶心,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瞳孔散大,言语不清,呼吸气紧,咳吐白色粘痰,不欲饮食,腰痛,二便闭,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伤口闭合变黑,周围皮肤红肿起泡,右腋淋巴结肿大。此为蛇毒入里攻心。宜内外合治,针药并施。  相似文献   

7.
治验三则     
大汗亡阳证患者李××,男,43岁。平素经常化悸气急,时时汗出,忽于夏季大汗不出,畏风,口唇绛绀,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舌淡苔白,脉散乱无根。诊为汗出亡阳。治则:扶阳敛汗。方用:熟附子  相似文献   

8.
例1.黄×,男,8岁。1985年8月4日诊。半月前,感冒发热,数天后全身浮肿,尿检蛋白(?)、白细胞(?)、红血球+、颗粒管型2~3/高倍视野。其证:头面、眼睑浮肿,阴囊肿大透亮,龟头肿大破溃渗水,全身肌肤浮肿发亮,伴有轻微咳嗽气促,微热汗出、尿少、苔白薄而滑,脉浮滑有力。  相似文献   

9.
报道:患者郑××,女,60岁,上高锦江公社锦河大队赵家村人。得哮喘病6年余,80年2月6日哮喘加重,病情危急,即由家人送至某医院住院诊治。该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Ⅲ度、肺心脑病。症见:耸肩息高,呼吸急促,喉中痰鸣漉漉有声,颜面苍白,浮肿,口唇紫绀,全身汗出,四肢厥冷,神  相似文献   

10.
真武汤新用     
<正> 子宫肌瘤出血(崩漏)孙某,女,44岁。1985年2月10日初诊。患者素体较弱,三个月来阴道流血,淋漓不断,有时大量下血,初则暗红,继之鲜红。前医与清热凉血、补气升阳、益肾固摄,并炭类止血剂,治之多日罔效。三天来,阴道流血量较前增多,日约300~500毫升,血色紫黑,多为血块,小者2×2×3厘米,大者5×5×8厘米,而且血块坚韧,以物戳之,不易破碎。因其出血量多,其夫慌忙前来邀余急诊。诊见:患者眩晕不能站立,面色苍白,口唇爪甲淡白,指腹干瘪,汗出,时时欲吐,自感四肢麻木,全身发热,但口不渴,触其手足有冷感。按其小腹濡软,右侧少腹有一包块约5×7×8厘米,触之圆滑无结节,推之可稍移动,包块压痛明显,舌质淡,苔滑,脉沉细无力,尺脉有欲绝之势。细审良久,病为陷经(崩漏),乃血淤阳脱之危证,法当回阳化淤兼施。予真武汤:附子15克,  相似文献   

11.
色厥验案1则     
黄某,男,48岁,从事建筑业工作。1984年8月15日初诊。劳累后入房,交接持续10min许,患者突觉头晕,随之昏不知人,唤之不醒,遂邀余前往诊治。患者仍昏迷不醒,四肢逆冷,全身汗出,呼吸微弱(每分钟不足5次),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来散乱。心率30次/min,血压6.67/2.67kPa。脉症合参,诊为色厥,属暴脱重证。即针刺人中、涌泉穴,并急用葱白60g捣烂炒热后敷脐。10min后患者两眼微动,又急  相似文献   

12.
吴××,女,29岁,已婚。1983年9月末,因发热,头晕乏力,心悸,皮下出现血斑而来诊。诊见:贫血貌,面色苍白虚肿,眼睑结膜苍白,口腔、牙龈,鼻时有出血,脱发,体温37.8℃,血压80/60毫米汞柱,心率92次/分,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懒言不欲食,畏寒肢冷,动则汗出,皮下有紫癜,小便黄赤,大便时溏,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血象:血红  相似文献   

13.
兰×之婆母,女,82岁,住陇县东南乡郑家沟村。1986年10月5日来诊。心悸短气,喘咳不得平卧一日。素有哮喘之证,每逢感冒或过劳即发,已十余年。昨日在院挂玉米棒后汗出当风,晚间即觉恶寒发热,喘咳心悸,胸紧如石压,喉中有物上涌之状.张口吸气。其孙兰×即赴某医疗室查方取中药一剂,服后发热出大汗,头眩昏难以自主,气陷欲脱,面青肢冷,心悸短气,喘  相似文献   

14.
吴××,男,14岁。1983年11月4日诊。患者一年前患急性肾炎,服各种中西药疗效不显,病情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诊见:颜面四肢浮肿,按之凹陷,伴头晕口苦,时有呕吐,口干少饮,夜烦少寐,腹冷肠鸣,下肢不温,精神疲乏,便溏尿少,舌淡红苔薄微黄,脉  相似文献   

15.
石××,男,37岁,1967年2月20日诊。患者今日上山伐竹劳碌太过,饥饿不堪,遂暴饮暴食。食毕即感脘腹胀满疼痛,阵加剧。继则呕吐两次。西医诊断为“急性胃扩张”、“不完全性肠梗阻”。来诊时,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微弱短促,闭目呻吟、躁动不安。面色苍白,汗出如洗,手脚不温,上腹膨隆。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初治以苦寒攻下之承气汤与  相似文献   

16.
李××,女,77岁。1985年9月20日诊。患便血四月,每次便血量甚多,严重时可达1000ml以上。前医以归脾汤、黄土汤及西药止血之品无效。刻诊: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呼吸微弱,语言低微,唇舌色淡,口微喜热饮,肢凉脉微。此因便血日久,此次出血太多,阳气随阴血而脱。遵“血脱益气”之法,先拟参附汤1剂以固其脱。继以黄土汤每日1剂,连进3剂,另用百草霜每次6克,以红糖水冲服,日服三次,并坚持服一月。一月后果然告愈。一年后随访亦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7.
一、温肺化饮治心衰王××,男,62岁。1982年12月15日初诊。宿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冬令受寒,现全身浮肿,心悸,咳嗽咯痰,气喘不能平卧。西医诊为风心病、心力衰竭。用西地兰、狄高辛、速尿等治疗半月,症状缓解。但仍气喘,咳嗽不止,咯大量稀白痰,畏寒怕冷,颜面虚浮,下肢浮肿,饮食不思,卧床不起。脉浮大而虚,苔薄白、舌质淡。此支饮也,当用小青龙汤加味。并嘱停用一切西药。处方:  相似文献   

18.
大实羸状案     
唐××,男,43岁。1984年2月21日诊。半年来,日渐消瘦,体重减轻20多公斤,伴食少便溏,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经市某医院查:甲状腺吸碘131率、血糖、尿糖、肝功、肾功均正常,观察治疗一月,无效。改服中药,迭易数医,服参苓白术散、八珍汤、归脾汤等数十剂,均无效。身体日渐虚弱,思想悲观。诊见:步履艰难,扶入病室,消瘦脱形,危重病容,面色晦黯,全身乏力,头晕心悸,脘腹不适,每日  相似文献   

19.
兰××,女,38岁,住院号6529,于1984-12-28以反复浮种、乏力、少尿三年,加重5天来我院住院.患者自述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腰膝酸痛,畏寒肢冷,纳差便溏,心悸气短,皮肤搔痒,尿少.诊见患者面色苍白、浮肿,精神不振.BP13.3/10.7 kpa,心音弱,心界扩大,节律整,心率120/min,心尖区可闻及广泛粗糙的心包摩擦音.肾区  相似文献   

20.
患者:刘××,男,65岁,乾安县劳动调配所门卫。半年前,因头晕耳鸣,视物不清,体倦乏力,尿频,颈项酸楚,举首难撑。经某医院神经内科诊为重症肌无力(混合型)。经治无效。近两个月,头重坠,颈项瘫软无力,行走扶童,求治中医,于1977年8月1日,收容入院。诊见: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神倦肢冷,首垂如绳系,语声低微,双足轻度浮肿。舌淡胖嫩,苔白滑润,脉沉细无力。诊断:天柱倒症。治则:壮元阳益精气,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