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受体基因表达在不同膳食脂肪酸影响大鼠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8种不同膳食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1:1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5:1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0:1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2:1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1)喂养SD雌性幼年大鼠,采用50mg/kg的甲基亚硝基脲单次腹腔注射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电镜观察大鼠乳腺细胞结构变化,BrdU体内标记法检测大鼠乳腺细胞增殖活性,RT—PCR分析乳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β和PPARγ)mRNA表达。结果 无乳腺癌诱发的各对照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诱癌组大鼠乳腺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细胞增殖活性低。而有大鼠乳腺癌诱发的组织细胞内可见明显的腺癌标志,且高乳腺癌诱发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5:1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10:1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1:2:1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喂养组大鼠乳腺细胞增殖活性升高(BrdU阳性率为21%~22%),但1:1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低诱癌组乳腺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上述高乳腺癌诱发组(BrdU阳性率为13%,P〈0.05)。此外,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作为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核受体基因,1:1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低诱癌组较相应对照组上调PPARβ和PPARγ mRNA表达力度明显弱于高乳腺癌诱发组。结论 不同膳食脂肪酸对PPAR基因表达的调节截然不同,这可能是差异性调节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不同膳食构成对大鼠肥胖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不同膳食构成及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大鼠肥胖基因(ob基因)表达、体内胰岛素、生长激素分泌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能量摄入水平相同情况下,不同膳食构成包括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对ob基表达、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分泌没有明显的影响;而能量摄入水平对上述3个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即在能量摄入水平增高的情况下,ob基因表达水平增高,胰岛素分泌增加,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提示,ob基因表达、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机制并受共同代谢信号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类别的膳食脂肪酸对携带人胰腺癌细胞裸鼠的癌组织、胰腺和肝脏脂肪酸谱的影响。方法以正常餐(ND,脂肪质量分数5%)为基础制成分别富含月桂酸(C12:0)、油酸(C18:1)、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的4种高脂餐(HFD,脂肪质量分数19%)。将五组携带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的裸鼠分别用ND和4种HFD喂养。7 w后,对瘤块、胰腺和肝脏进行脂肪酸谱测定。结果 HFD中富含饱和的C12:0,并不能使瘤块、胰腺、肝脏中C12:0的含量增多,而可使更长碳链的棕榈酸(C16:0)和/或硬脂酸(C18:0)在上述组织中含量增多(P0.05);HFD中富含不饱和的C18:1、C18:2n6和C18:3n3可使相应的脂肪酸在瘤块、胰腺、肝脏中含量增多(P0.05)。结论摄入不同膳食脂肪酸可使携带人胰腺癌细胞裸鼠的癌组织、胰腺和肝脏的脂肪酸谱发生相应的改变。[营养学报,2019,41(5):476-481]  相似文献   

4.
增加膳食脂肪对寒区战士耐寒力和脂代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膳食脂肪对寒区战士耐寒力和脂代谢影响陈耀明,董兆申,王岩,王枫,茅旭(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学教研室,西安,710032)据文献报道和我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寒冷条件下增加膳食脂肪供应可提高大鼠耐寒力。为了解寒区战士膳食中短期增加脂肪摄入量可否提...  相似文献   

5.
刘宗新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121-3123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膳食脂肪酸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n-6PUFA组、n-3PUFA组和反式脂肪酸组。实验开始后,正常对照组和DSS模型组均喂饲基础饲料,各干预组给予配制的干预饲料。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和粪便性状等一般情况;生化法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0)含量以及前列腺素E2、白三烯B4、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与DSS模型组比较,n-3PUFA组血清IL-1β降低,IL-10升高,反式脂肪酸组与n-6PUFA组使IL-1β和IL-6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n-6PUFA组和反式脂肪酸组会加剧DS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n-3PUFA组对结肠炎大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膳食成分对人体胃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已呈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表明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饮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专家认为胃肠道疾病(如结肠炎、结肠癌等)与饮食的关系尤为密切。动物性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与结肠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Molck等[1]发现给小鼠高碳水化合物膳食,其结肠直肠癌发生率非常低。Burkitt[2]最早提出膳食纤维摄入量与结肠直肠癌可能存在负相关,他在对13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膳食纤维具有保护作用。另外还有许多研究资料认为谷类、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及结肠癌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孕妇膳食、血清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妇膳食,血清中脂肪酸含量及组成,为孕妇合理营养提供指导。方法:对孕中期妇女追踪调查至孕晚期,分别用三天膳食记录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两阶段孕妇的膳食和血清脂肪酸水平,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孕中,晚期膳食脂肪酸总量及组成差异无显著性。血清脂肪酸总量孕晚期较孕中期明显增加,但ω3系脂肪酸显著降低。孕期膳食脂肪酸和血清脂肪酸有相关关系者为C16:0,C18:0,C18:1,C18:2,C18:3,C22:6。结论:应提供膳食中ω3系脂肪酸(α-亚麻酸)的摄入水平,使ω6系脂肪酸同ω3系脂肪酸保持适宜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β-葡聚糖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燕麦及大麦中的非淀粉水溶性植物多糖,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效[1,2]。本实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代谢酶的影  相似文献   

9.
膳食纤维与不同蛋白质联用对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4种膳食纤维在两种蛋白来源下,对高脂血症大鼠生长、血脂、肝胆固醇、粪类固醇及胆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四种膳食纤维均可降低大鼠血清TC水平,尤以豆胶效果显著。②豆胶显著升高HDL-C/LDL-C。膳食蛋白为大豆蛋白时,豆胶、沙棘皮可显著升高血清HDL-C、HDL-C/TC。③豆胶显著减少肝胆固醇累积,两种沙棘皮与大豆蛋白联用降脂强于与酪蛋白共用。④蛋白来源显著影响粪类固醇的排出,纤维类型可影响中性固醇排出并与蛋白质有交互作用。提示:蛋白质与膳食纤维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探讨营养素与脂质代谢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缺锌对大鼠生长发育及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霖 《营养学报》1996,18(3):305-312
本文观察缺锌饲料对雄性SD幼鼠的生长、血液学多数、血清锌、碱性磷酸酶及血脂的影响。实验分五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饲料含锌量32.2μg/g);2组为严重缺锌组(饲料合锌量3.4μg/g),两组均自由进食;3组为锌足量组(饲料含锌84.9μg/g);4组为锌缺乏组(饲料含锌4.4μg/g);5组为锌边缘缺乏组(饲料含锌5.5μg/g)。后三组动物均与2组对喂。实验期26天。结果表明:(1)严重缺锌组体重和食物摄入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出现缺锌症状,最突出的是丧失食欲;(2)严重缺锌组红细胞数、血细胞容积、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平均红细胞容积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对喂组之间未见有意义的改变;(3)严重缺锌组血清锌: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锌结合能力却明显高;(4)严重缺锌组血清和脂蛋白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对喂组之间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不同膳食脂肪酸构成影响MNU诱导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韦娜  糜漫天  王斌 《营养学报》2006,28(3):247-251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脂肪酸对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方法:用含15%脂肪(wt/wt)的半合成饲料喂养雌性SD大鼠。大鼠50d龄时,分8组喂养8种不同膳食脂肪酸组成的饲料,即SFA、MUFA、n-6PUFA、n-3PUFA、1∶1n-6/n-3、5∶1n-6/n-3、10∶1n-6/n-3和S/M/P为1∶2∶(1其中n-6/n-3为1∶1),每组又分肿瘤组和对喂组,肿瘤组,单次腹腔注射MNU(50mg/kgbw),相应的对喂组注射生理盐水,持续喂养18w。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增长、乳腺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率及肿瘤潜伏期等。结果:除喂养n-3PUFA的大鼠在实验6w后出现体重增长受阻外,其它组别的大鼠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各对喂组大鼠均无乳腺肿瘤发生,而在MNU注射组中,喂养n-3PUFA的大鼠也无乳腺肿瘤发生,但喂养SFA、MUFA、n-6PUFA、5∶1n-6/n-3、10∶1n-6/n-3和S/M/P(1/2/1)大鼠乳腺肿瘤诱发率是1∶1n-6/n-3的2倍,且喂养1∶1n-6/n-3的大鼠,其肿瘤发生的潜伏期也最长。结论:不同膳食脂肪酸构成对MNU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影响不同。,1∶1n-6/n-3膳食脂肪酸构成能有效抑制MNU诱导的乳腺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构成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 探讨防治动脉粥样斑形成的膳食脂肪酸构成 (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并从血脂代谢上阐释其机制。方法 :  3 1只雄性兔分为脂肪酸构成 1∶ 1∶ 1 (I)、1∶ 1 .7∶1 .2 (II)、1∶ 1 .7∶ 2 .3 (III)的高脂组和对照组。喂养前、喂养第 44d和 77d测空腹血浆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第 77d处死动物 ,测定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 :  (1 ) I、II、III组斑块面积 (mm2 )分别为 4.45±2 .3 8、6.0 9± 2 .73和 3 .90± 1 .68,III组显著低于 II组 (P<0 .0 5 ) ;(2 )喂养第 77d III组兔空腹血浆 TG为 0 .63± 0 .2 5 mmol/L显著低于 I组 1 .0 1± 0 .3 8和 II组 1 .2 4± 1 .1 7(P<0 .0 5 ) ,III组HDL-C/TG为 3 .68± 1 .69mmol/L,显著高于 I、II组的 2 .72± 1 .3 8和 2 .76± 1 .5 3 (P<0 .0 5 ) ,III组血浆 TG77d的累积浓度明显小于 I、II组 (P<0 .0 5 )。结论 :  1∶ 1 .7∶ 2 .3膳食脂肪酸构成能降低血浆 TG和升高 HDL-C/TG,具有抗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饲料脂肪酸组成对大鼠胃肠等肿瘤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少波  陈炳卿 《营养学报》1999,21(3):288-292
目的: 研究脂肪酸组成对甲基亚硝基脲( M N U) 诱导的大鼠结肠等肿瘤生成的影响。方法: 雄性 S D 大鼠喂以用牛油、豆油、紫草油、玉米油和鱼油按不同比例调配,含脂肪量为15 % 的半合成饲料,分5 组。各组脂肪酸组成为:1 组以牛油为主富含饱和脂肪酸;2 组以豆油为主富含亚油酸,1 组和2 组基本不含有n 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3 组以紫草油为主富含亚油酸,α和γ亚麻酸,n 6/n 3 脂肪酸之比为4 .53 ;4 组以鱼油为主富含n 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 6/n 3 脂肪酸之比为0 .73 ;5 组为混合油组,n 6/n 3 脂肪酸之比为1 .95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磷酸盐生理盐水缓冲液和30 mg/kg .bw 的 M N U,每周一次,共6 次,喂养180 天。实验期控制了影响肿瘤产生的因素。结果:1 、2 和3 组产生的结肠肿瘤均显著高于4组( P< 0 .05) ,也相对高于5 组( P> 0 .05) ;1 、2 、3 和5 组产生的胃肿瘤也相对地高于4 组,但是,各组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除了4 组和1 组外,其它各组在其它部位也产生了肿瘤。结论:  M N U 能诱导喂以不同脂肪酸组成的大鼠产生以结肠癌为主的癌症;饲?  相似文献   

14.
不同膳食模式及添加大豆低聚糖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模式及添加大豆低聚糖对肠道内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的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方法:选择12名20~25岁健康在校大学生,分三阶段给予三种不同膳食及服用大豆低聚糖,每一阶段第1w食用三种实验膳食(1.低动物性食物模式LAFD,2.动植物食物平衡模式BD,3.高动物性食物模式HAFD),第2w添加大豆低聚糖,第3w恢复原实验膳食,准备下一阶段试验。试验共进行9w,每周前后收集粪便,利用毛细管柱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粪便中的SCFA。结果:LAFD干预后SCFA总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以乙酸、丁酸增加为主。BD和HAFD干预后SCFA总量没有改变。在三种干预膳食基础上添加大豆低聚糖后,LAFD时SCFA总量变化不明显,BD和HAFD时SCFA总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且BD时以乙酸、丙酸增加为主,HAFD时以丙酸、丁酸增加为主。结论:膳食中植物性食品或动物性食品对人体肠道内SCFA的含量、种类均有影响。大豆低聚糖添加在动植物平衡膳食模式和高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膳食脂肪酸构成对小鼠淋巴细胞功能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妹霞  苏宜香 《营养学报》2004,26(6):421-425
目的:探讨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比值对小鼠T淋巴细胞功能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S∶M∶P)为1:1.5:3.7和1:1.5:1,n-6/n-3比值分别为1、7.5、15、30,各4组。基础饲料采用AIN-93G配方,各组饲料的脂肪酸构成以食用油脂调配。饲养12w。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功能,IL-2和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S:M:P为1:1.5∶3.7,n-6/n-3为1时,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者显著正相关(r=0.438,P<0.05),n-6/n-3为1、30时,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n-6/n-3为7.5和15组(P<0.05);S:M:P为1:1.5:1,n-6/n-3为1时,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4+/CD8+T细胞比例、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n-6/n-3为1、30时,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n-6/n-3为7.5组(P<0.05)。结论:S:M:P为1:1.5:3.7和1:1.5:1,n-6/n-3为1时,T淋巴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L-2有关;DHA对CD4+/CD8+T细胞比例的抑制作用可能大于ALA;结合脂质过氧化程度来考虑,膳食n-6/n-3为7.5~15范围内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张晓宏  孙长颢 《营养学报》2006,28(5):379-382
目的:研究早期饲料构成对高脂膳食大鼠体重、体脂含量、血糖、甲状腺素FT4及肝脏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新生Wistar雄性大鼠24d断乳,按体重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给予高碳水化合物构成的基础饲料、高蛋白质、高不饱和脂肪酸、与高饱和脂肪酸构成的饲料喂养3w后,基础饲料喂养2w。按体重将A组随机分为A1、A2两组。A1组喂饲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A2与B、C、D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6w,结束实验;A2组为高碳水化合物对照组。每组32头大鼠,动态观察体重、体脂含量、血糖、甲状腺素(FT4)及肝脏CPT-ⅠmRNA水平。结果:实验末期,C组大鼠体重、体脂含量和血糖显著低于A2组(P<0.05)、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高于A2组(P<0.05);B组体重、体脂含量明显低于A2组(P<0.05),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高于A2组(P<0.05),但血糖水平高于A2组(P>0.05);D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A2组(P<0.05),血糖、体脂含量和甲状腺素FT4水平与A2无差异(P>0.05)。动态观察表明,实验中C组大鼠肝脏CPT-ⅠmRNA水平持续升高。结论:早期饲料构成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素水平、持续改变CPT-Ⅰ基因表达,影响高脂膳食大鼠的体重和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小鼠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小鼠饲料正常脂肪摄入量7.84%为基础,比较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小鼠正常饲料脂肪及脂肪酸构成为对照,分别设S/M/P比值为1∶1.7∶1.2和1∶1∶1的饲料,其中n-6/n-3比值在1~10∶1各设计4组,共10组, 喂小鼠10 w,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S/M/P为1∶1.7∶1.2, n-6/n-3在1~5∶1时TC和TC/HDL-C水平显著低于8∶1和10∶1组(P<0.05); S/M/P为1∶1∶1,n-6/n-3为1∶1时的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其余各比值组(P<0.05);当n-6/n-3为10∶1时,S/M/P为1∶1.7∶1.2的TC、LDL-C、HDL-C以及TC/HDL-C和LDL-C/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1∶1∶2组(P<0.05),S/M/P为1∶1∶2的LDL-C和TC/HDL-C水平显著低于1∶1∶1组(P<0.05)。结论: S/M/P现状1∶1.7∶1.2时,n-6/n-3在1~5∶1可维持血脂在较低水平;如脂肪酸构成比为1∶1∶1时,维持较低血脂所需的n-6/n-3为1∶1;在现状膳食n-6/n-3为10∶1时,S/M/P在1∶1.7∶1.2有利于维持低血脂。  相似文献   

18.
复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脂代谢的短期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张喜忠  马正伟 《营养学报》1999,21(3):293-298
目的: 通过研究复合膳食纤维( D F C) 对大鼠脂代谢的影响,以寻求降脂效果良好的最佳 D F C 比例配方,为进一步研究 D F C 可能的作用和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雌性、断乳 S D 大鼠42 只,经高脂饲料诱导成高脂血症模型后,按体重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衡的原则分为6 组,分别给予总膳食纤维水平一致但比例构成不同的四种复合膳食纤维,以高脂饲料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对大鼠血浆和肝脏脂质、粪中胆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1 .四种复合膳食纤维对大鼠摄食及生长发育均无不良影响。2 .可溶性纤维( S D F) 与不可溶性纤维( I S D F) 比例为4 .4 ,2 .0 及1 .0 的三种 D F C 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胆固醇( T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 L C) 及肝胆固醇( L C H) 水平,且这种作用与 S D F/ I S D F 比值之间密切相关;以 S D F/ I S D F=2 .0 的 D F C B 作用最佳。3 .各 D F C 均能增高大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 D L C) 及 H D L C 与 L D L C 的比值,仍以 S D F F/ I S D F= 2 .0 的 D F C B 作用最为显著。4 .各组动物的粪胆汁酸排泄量高  相似文献   

19.
范亚苇  邓泽元  刘蓉  李静  余永红  邓胜国 《营养学报》2006,28(6):472-474,478
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动脉粥样硬化(AS)老龄大鼠血脂和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先用高脂饲料喂养SD老龄大鼠,建立AS模型后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CLA,研究CLA对AS大鼠血脂和血浆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CLA添加组均能改变实验大鼠血脂和血浆脂肪酸的含量,血脂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有显著性改变,对照组为1.15mmol/L,CLA添加组分别为0.97、0.91和0.92mmol/L,HDL-C/LDL-C的比值均有所降低;总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CLA添加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对照组为46.15%,CLA添加组分别为42.33%、41.34%和39.07%,;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CLA和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CLA添加组比对照组升高;M/P/S的比值CLA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MUFA和PUFA含量明显升高;n-3PUFA/n-6PUFA的比值,CLA添加组比对照组低。结论:CLA可以改善AS大鼠血脂和血浆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具有一定的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兔给予浓缩鱼油后血小板聚集和凝血时间及组织脂肪酸含量的变化。27头雄性青紫兰兔分为三组(橄榄油对照组、鱼油Ⅰ组和鱼油Ⅱ组)。鱼油Ⅰ组以灌胃法给予浓缩鱼油2ml/天/头,鱼油Ⅱ组以同法给予4ml/天/头,对照组给予橄榄油4ml/天/头,实验期均为10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鱼油Ⅰ、Ⅱ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01),凝血时间显著延长(P<0.001)。鱼油组动物的血浆、血小板、心肌及主动脉均含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这些组织的(ω-3/ω-6族脂肪酸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肪酸分布的模式与实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时间的变化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