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对50例胸腰椎骨折给予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根据CT扫描选择伤椎椎弓根钉,在复位时通过直接推顶伤椎椎弓根钉,使得向后移位的椎体向前复位,恢复脊柱序列。行椎板减压,横突间及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10~15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Cobb角基本纠正。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对新鲜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64例新鲜胸腰椎骨折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撑开复位,部分行后路减压突入椎管骨块向腹侧打出复位,后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入同种异体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一例出现神经继发损伤症状,经随访椎体高度和脊柱生理弯曲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椎体成形治疗效果满意,更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对伤椎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33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恢复,后期随访无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注射型硫酸钙(CSC)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23 例(25椎)胸腰椎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用特定注射器经伤椎椎弓根穿刺注入CSC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影像学评估术前、术后及取钉12个月后矢状位指数(SI)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结果 平均每个椎体注入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26例胸腰椎骨折,按Denis分型属爆裂性骨折,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行自体骨颗粒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良好且随访期间无伤椎高度丢失,术后及随访期间Cobb’s角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植骨区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式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可预防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引起的伤椎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骨折伤椎置钉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Magerl-Harms-Gertzbein分类为A、B1、B2型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病例,采用后路切开手术,同时在伤椎椎弓一侧或双侧置入长度相对较短的螺钉,在复位时直接推压伤椎椎弓根钉使后移椎体向前复位,椎体周围软组织紧张,骨碎块在一定程度上复位,恢复脊柱解剖序列及压缩椎体在一定程度上高度得到恢复。结果:5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9~46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前缘术前平均高度为46%,术后平均高度为91%;后缘术前平均高度为84%,术后为97%;2例内固定松动,1例内固定断裂。结论:经骨折伤椎置钉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即时复位,恢复伤椎高度及脊柱序列,提供可靠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严学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09-2810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恢复情况、伤椎前高压缩比及术后早期锻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植骨置钉对预防椎体矫正度丢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2月本院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置钉20例(伤椎处置组),单纯后外侧植骨23例(伤椎未处置组)。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5个月时伤椎处置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小于伤椎未处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置钉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能重建椎体高度且能长期维持,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根据情况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均行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评价术后复位情况。结果 48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内固定均无松动或断裂,无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神经功能均有1~3级恢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复位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林勇彬  郭跃跃  徐耿填 《广东医学》2011,32(10):1323-1325
目的 分析和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6钉固定术,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有2例伤椎置钉失败,其他病例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椎体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与传统四钉法固定2种方法,术前、术后以椎体压缩率、Cobb角的恢复为评价指标。结果:对48例患者平均随访30个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的患者椎体高度、椎体的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椎体压缩率、Cobb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四钉法疗效稳定,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后路AF内固定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AF内固定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固定治疗,随访患者3个月~2 a(平均1.2 a),观察畸形纠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良好,Cobb角明显减小,椎管内占位明显降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降低。结论:后路AF内固定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固定可靠,易于维持椎体高度,椎体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共收治的4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双侧或一侧椎弓根完整,椎体下半部或下终板无爆裂的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术后对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良好,无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增强了脊柱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能有效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黄河  李保华  陈旭东  舒春 《四川医学》2014,(8):1016-101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6例,经后路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并通过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对照组72例,为早期及同期(2008年以前)未通过椎弓根行椎体植骨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两组均在术前、术后行DR及CT断层扫描检查,观察椎体高度的恢复、Cobb角的丢失情况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弯曲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对照组54例获得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远期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度丢失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行伤椎椎体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减少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防止后凸畸形的加重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节段经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206例,179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短节段椎弓根钉(Dick除外)复位固定后,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例后路植骨融合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严重现象。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134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15例完全性脊髓损伤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恢复。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弧度,而后路植骨融合是预防内固定失败、矫正度丢失和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体位复位、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围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 mL,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2例均获随访24~32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均有满意的恢复,末次随访Cobb角及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再丢失,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爆裂骨折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患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患椎相邻上下各一健康椎体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评估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 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恢复.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操作简单等优点,特别适合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和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9.
梅江涛  戴先文  李宇  贾晓康  周大伟 《吉林医学》2013,34(17):3392-339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后路伤椎及相邻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神经症状者给予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经过6~18个月回访,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改善,尤其以伤椎高度、Cobb角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行脊柱固定,固定可靠,后凸畸形和椎体高度复位效果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韩丹  何志勇  罗季阳  李轩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91-91,9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6-18个月回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47.3%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89.7%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