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机理论"是贯穿于中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常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脑肾相关"理论也是历代医家讨论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且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尝试从"气机理论"的角度探讨"脑肾相关"理论,以期深入认识"脑肾相关",并为相关理论的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皮部"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的研究却鲜有开展。文章从"皮部"理论的理论渊源、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皮部"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指明了"皮部"理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提出并阐述中医皮肤"疏泄"与"润泽"理论。认为"疏泄"包涵皮肤"通透"与"开阖"的生理状态与功能表现,"润泽"包涵皮肤濡润与津液、气血敷布的生理状态与功能表现;"疏泄"与"润泽"是营卫脏腑脉络对皮肤关联作用的具体反映形式,其功能障碍是皮肤病最主要的病机,也是临床立法与组方用药的理论基础;"疏泄"与"润泽"理论与现代皮肤"组织形态结构"、"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皮肤表面脂膜"等理论有一定的同一性,并提出皮肤"疏泄"与"润泽"理论构架的5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与具体应用,与中医学的"和谐"观联系起来,发现中药药性理论内容及其临床应用都包含在中医"和谐"观的观点中,中医"和谐"观是中药药性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和谐"观的拓展与应用,中药药性理论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体现着中医"和谐"观的内涵与精神。此外,对中药药性理论及中医"和谐"观的内涵与相关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掌握,有助于指导现代临床遣方用药,以达到迅速治愈病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最重要的学术特征之一。然而,"辨证"理论却是中医学中概念最为模糊、争议最多的理论,"辨证论治"所辨之"证"究竟所指为何?"辨证"与"辨病"又是什么关系?在历史长河中"辨证"理论是如何演进的?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理论又是如何具体运用的?这一系列问题始终都是众说纷纭,争议颇多。本文拟从"辨证"概念的辨析与理论学术源流角度,对中医辨证理论作一简要考察。1 "辨证"  相似文献   

6.
伏邪理论是中医病因学重要组分,近年来不断丰富和发展。伏邪是隐匿的致病邪气,伏痰是其中重要一环。治痰是中医治病的关键。通过参阅"伏痰"相关文献,梳理"伏邪"理论源流,阐释"伏痰"概念及产生机制,探讨"伏痰"与心系疾病发病的相关性,并概述"伏痰"理论在心病中的应用现况,为从"伏痰"角度辨治心系疾病提供思路。参考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7.
"藏窍理论"是在对眼部组织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论理工具,通过取象比类的说理方法,形成更加切合目窍功能特点的独特理论,是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8.
用系统论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重要生理功能,因而"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内容。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因此,中医"肾藏精"理论中的肾不仅包括肾的解剖学概念,还包括了肾的生理病理功能。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用系统论的原理讨论肾与精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周建伟 《四川中医》2008,26(9):38-39
"远道取穴"临床应用的依据公认是<灵枢>根结理论,然该理论太过空泛,缺乏实质内容.本文对根结脉气联系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五输理论与根结理论具有学术渊源,由"井→荥→输→经→合"所构成的五输循行是"根""结"脉气联系的部分路径;五输、经别循行同一体,由此建立的"五榆-经别循行系统"是"根""结"脉气联系的完整路径,其指导意义在于为根结理论补充了较为具体和实际的内容,能更好地指导"远道取穴"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毒邪致病论"是中医学病因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学者通过不断地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提出从"毒邪理论治疗银屑病"的学术观点,但是内容繁杂多样,缺乏系统性。本文将从简析"毒"的内涵、银屑病的"毒邪致病"理论、从"毒邪致病"出发探索银屑病的治疗及银屑病"毒邪"理论的展望4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提出"毒邪致病"是银屑病病因病机的重点之一,临证时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解毒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鉴于"经脉-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理论的核心,"经脉-脏腑相关"是沟通经络基础和临床的纽带,经脉理论是其中研究的突破口,文章通过系统分析经脉理论,阐释经脉理论的内涵,对"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有着笔者独特的见解,为中医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将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应用于临床,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傣医"雅解"理论是傣医理论体系的特色理论,解"食物毒"是"雅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解"食物毒"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对于丰富和发展特色"雅解"理论及解"食物毒"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化思想,不仅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根和魂,也是保持中药传统理论特色和原创性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内经》气化理论及五运六气学说,以气化机制将"自然—药物—人体"联系和沟通起来,在自然整体层面理解、解释中药"以偏纠偏"基本作用原理、"气味""形气"之性能以及药物生化厚薄之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于中药传统理论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理论奠基作用,无疑也将对中药理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传统中药理论的创新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精髓在于"防重于治".根据人体表现出来的征象及早调治,防患于未然,治病于初始.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建立慢病风险评估模型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指导作用,二是实践指导作用.通过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建立适当的慢病风险评估模型,对慢病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是降低慢病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疾病负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理论认为:"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防治而言,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治未病"理论对于股骨头坏死而言,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防止股骨头坏死发生;二是坏死后防止股骨头塌陷;三是塌陷后及时纠正、防止塌陷加重。  相似文献   

16.
方剂学"反佐"概念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娜  谢鸣 《中医杂志》2004,45(8):565-567
"反佐"是中医组方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历代名方配伍中具有技巧性的内容之一.明确"反佐"概念及其内涵对于完善方剂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对"反佐"概念的演变和有关"反佐"认识的分析,提出"反佐配伍"理论的哲学基础、概念界定及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17.
开阖枢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重要的脏腑经络理论,后世医家多用"门户"之说来阐述。提出"河流"思想并用其解释开阖枢理论,同时基于"开阖枢"理论剖析和解读小柴胡汤病证及方药,以期深化理论认识和提高临证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内涵.方法 通过梳理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渊源,探讨中药归经理论与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归经的"经"的具体所指和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结论 中药归经理论是历代医家以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为指导,以临床所治病证的疗效为依据,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阐述中药作用机理的定位、定向理论.归经的"经"应指经脉为宜;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应指药物所化生的"药食之气".  相似文献   

19.
"从脾论治"是当前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理论,其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内涵、生理病理基础、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的分析,阐释"从脾论治"理论.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药毒性现代研究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毒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中药毒性理论研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科学揭示中药毒性理论的实质,中药毒性现代研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科学界定中药个药毒性属性基础上,对"无毒"中药重点进行"辨证(病)使用基础上的毒性研究"及长期毒性观察,对"有毒"中药着重进行毒性机理和安全使用条件的研究,同时要重视临床资料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