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陈鹤  李雪媚  邝雪辉  余瑾 《康复学报》2024,(2):140-144+152
目的 观察关刺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治疗的KO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牵伸疗法、关节松动、肌力训练及中频治疗等常规治疗,每项10 min/次,1次/d,6 d/周,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关刺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其中关刺法20 min/次,1次/d,6 d/周,连续治疗4周;本体感觉训练10 min/次,1次/d,6 d/周,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患肢平均轨迹误差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患肢平均轨迹误差均明显降低,BB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患肢平均轨迹误差均明显更低,BBS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RP注射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PRP注射疗法,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骨关节炎指数)对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VAS、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2项评分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更低(均P<0.01)。结论:自体PRP注射联合电针治疗KOA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变化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23 例双侧KOA患者及14 名正常人进行膝屈伸肌等速肌力检查、五次坐-起试验(FTSST)、静态平衡测试、步态分析。KOA组还完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定。结果KOA组伸肌及屈肌峰力矩、峰力矩均值、平均功率、单次最佳做功及总功主患侧均小于对侧(P<0.05);峰力矩屈肌/伸肌(H/Q)百分比主患侧大于对侧(P<0.05)。组间比较,伸肌所有观察指标、屈肌平均功率KOA组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峰力矩H/Q 百分比KOA组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KOA组伸肌等速肌力峰力矩与FTSST、步行速度、步行距离、跌倒指数、VAS 评分、WOMAC-疼痛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屈肌等速肌力峰力矩与FTSST、步态参数、跌倒指数、VAS评分、WOMAC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KOA患者伸肌及屈肌等速肌力主患侧较对侧减弱,伸肌等速肌力较正常人减弱,膝伸屈肌肌力变化不同步。KOA患者伸肌等速肌力峰力矩与膝关节疼痛、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曹宏波  王思敏  桂高飞 《中国康复》2020,35(12):645-649
目的:探究电针足少阳经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并配合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足少阳经穴进行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量表(ROM)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并对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ysholm与RO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WOMAC评分及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恶心呕吐2例,腹泻4例,皮肤过敏3例,总不良反应率7.5%。结论:电针足少阳经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促使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减少患者病痛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辅助治疗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李兆宝  黄明勇  罗君 《中国康复》2019,34(8):423-425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在我科诊断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2组患者均在指导下进行仰卧位空蹬自行车练习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及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1、2、3及4周后各个时间点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西部 Ontario和 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量表(WOMAC)评分和膝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3及4周后,2组患者的VAS及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PROM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在治疗1周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内效贴可以更快地缓解疼痛,同时更好地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从而改善患膝的功能,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平衡训练系统对帕金森病(PD)平衡障碍和跌倒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246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上联合Bio Dex平衡功能训练系统治疗。比较两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olden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测试)结果及姿势稳定极限性(LOS评分)、静态跌倒风险指数(SFI评分)、静态跌倒风险指数(DFI评分),随访6周记录患者跌倒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Holden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测试结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LOS评分高于对照组,DF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间观察组跌倒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平衡训练系统辅助治疗或可通过提高PD患者下肢稳定性及平衡能力,起到改善平衡障碍、减少跌倒发生次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太极云手训练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条件的P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联合太极云手组、单纯太极云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时间为90 d。观察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计时站立-行走测试(TUGT)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评分、90 d内跌倒次数以及不良事件出现率。结果 中药熏蒸联合太极云手组治疗后BBS评分、UPDRS-Ⅲ评分、TUGT时间均优于单纯太极云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蒸联合太极云手组患者跌倒率低于单纯太极云手组和对照组(P<0.05),且总体跌倒次数也相对更少。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太极云手训练更好地改善了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减少患者跌倒率及跌倒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市太极拳运动员及爱好者,且患有早期KOA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基础治疗均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伊索佳)口服,治疗组进行规律太极拳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功能锻炼,共进行20周,锻炼前后采用三维步态运动分析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步态运动学参数、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表(WOMAC)。结果:两组治疗后步长、步频及VAS和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步长、步频及VAS和WOMAC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锻炼对早期KOA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及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有利于提高KOA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波导入、推拿手法和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30例老年KOA患者在给予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2周内对患膝进行10次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经脉冲超声波导入、6次推拿手法治疗和每日1~2次的股四头肌肌力增强训练,并于治疗前后给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下肢等长肌力测试和本体位置觉测试。结果受试者治疗前后的WOMAC得分、患膝的最大肌力与平均肌力、患膝关节的复位误差平均值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波导入、推拿手法和肌力训练可明显促进KOA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熊昌文 《大医生》2023,(16):112-115
目的 单髁关节置换术(UKA)治疗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内侧单间室KOA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观察组采用UKA。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衡性[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膝关节本体感觉[中文版人工关节被遗忘评分(FJS)]、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各项膝关节活动度均增大,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HSS膝关节、BBS评分均升高,VAS、FJ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HSS膝关节、VAS、FJS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UKA治疗内侧单间室KOA患者的手术情况更好,可...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13.
14.
护士长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相关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病房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12 5名护士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用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呈负相关。结论 :病房管理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才能相应地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ICIQ-SF问卷对于诊断不同类型尿失禁(UI)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8月—2009年7月期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118例UI女性患者进行研究。由患者自行填写ICIQ-SF问卷表,然后接受尿动力学检查。分别计算ICIQ-SF诊断不同类型U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和似然比LR值。结果:根据ICIQ-SF问卷,46/118例(39%)患者表现为压力性UI,18/118例(15%)为急迫性UI,54/118例(46%)为混合性UI。ICIQ-SF诊断压力性UI、急迫性UI和混合性UI的敏感性分别为58%,52%和75%;特异性分别为74%,95%和63%。ICIQ-SF诊断压力性UI、急迫性UI和混合性UI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61%,72%,38%;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2%,88%,89%。结论:ICIQ-SF问卷对于诊断不同类型U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ICIQ-SF问卷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血红蛋白分析对地中海贫血(Thal)诊断能力。方法:用HLC-723G7自动血红蛋白分析仪对以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醋纤薄膜电泳等确定的115例Thal患者进行血红蛋白分析,结合分子诊断评估诊断价值。结果:以HbA2≥5.5%作为血红蛋白分析对β-Thal的诊断标准,则与DNA分析的符合率为81.5%;以HbA2≤2.5%为仪器对α-Thal的诊断标准,则与DNA分析的符合率为92.5%。结论:血红蛋白分析可提供α、βThal的诊断信息,若能结合更多的临床和DNA分析数据,可作为α、β地中海贫血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达标率的方法。方法根据病房单元的布局,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的15张病床分为试验组(1~7床)和对照组(8~13床和15床),将综合ICU的39名护士随机分入试验组(n=19)和对照组(n=20)。两组病床均用量角器标示床头抬高角度,试验组病床安装自制床头抬高报警器,对照组常规管理。每天检查床头抬高角度5次(08:00、12:00、14:00、18:00、01:00),比较两组护士床头抬高的达标率。结果试验组护士对床头抬高30°~45°的达标率为100%,对照组为46.8%;且试验组在各个时间点对床头抬高30°~45°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使用床头安装床头抬高报警器能有效提高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outline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arthritis of the base of the thumb. The usual presentation and diagnosis will b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curr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ptions.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are determined by the stage of the arthritis as well as the demands of the patient. The current standard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will be reviewed along with their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