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乳腺导管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60例)和良性病变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进行ABVS和CEUS检查,分析2种检查方法单独和联合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采用单一检查方法鉴别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CEUS诊断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84.55%;ABVS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8.00%,准确度为85.45%;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单一检查提高,分别为95.00%和90.00%。结论 ABVS联合CEUS检查可提高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在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乳腺肿块患者100例,共114个病灶,分别采用二维、弹性成像、ABVS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良性组42例52个病灶,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3个,纤维腺瘤29个,囊肿4个,乳腺炎3个,纤维囊性乳腺病13个。恶性组58例62个病灶,其中转移癌1个,导管内原位癌2个,浸润性导管癌56个,黏液腺癌2个,腺癌1个。52个良性病灶,二维超声诊断正确40个,62个恶性病灶,二维超声诊断正确49个,共误诊25个,二维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度为79.0%(49/62),准确性为78.1%(89/114),特异性为76.9%(40/52)。52个良性病灶,弹性成像诊断正确41个,62个恶性病灶,弹性成像诊断正确50个,共误诊23个,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80.6%(50/62),准确性79.8%(91/114)%,特异性78.8%(41/52)%。52个良性病变,ABVS诊断正确45个,62个恶性病灶,ABVS诊断正确54个,ABVS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度为87.1%(54/62),准确性86.8%(99/114),特异性86.5%(45/52)。ABVS在乳腺病灶定性诊断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其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度、准确性和特异性与二维及弹性成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能够进行乳腺病灶定性诊断,有助于乳腺肿瘤的确诊,敏感度好,准确性与特异性优越,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与传统手持二维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乳腺占位性疾病患者(共93个病灶)的传统手持二维超声、ABVS、UE检查结果,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传统手持二维超声与ABVS联合UE对恶性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 93个乳腺病灶中,41个病灶为恶性病变.ABVS联合UE诊断恶性乳腺病灶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4%、92.7%、90.3%,分别高于传统手持二维超声的70.9%、70.7%、71.1%(P<0.05).结论 与传统手持二维超声比较,ABVS联合UE诊断乳腺占位性疾病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及更精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鉴别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确山县人民医院乳腺良恶性结节患者72例,采用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72例乳腺良恶性结节患者,经病理结果确诊为良性结节患者50例,恶性结节患者22例。超声造影确诊良性结节患者39例,恶性11例;弹性成像确诊良性结节患者37例,恶性10例;两者联合确诊良性结节患者47例,恶性20例。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低于两者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可明显提高其乳腺癌良恶性结节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与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30个乳腺病灶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以及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依据声弹性成像5分法和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分别对病灶做良恶性诊断。结果:在30例乳腺病灶中,恶性18例、良性12例;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88.9%(16/18)、特异度83.3%(10/12)、准确率86.7%(26/30)、阳性预测值88.9%(16/18)、阴性预测值83.3%(10/12),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77.8%(14/18)、特异度83.3%(10/12)、准确率80.0%(24/30)、阳性预测值87.5%(14/16)、阴性预测值71.4%(10/14),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94.4%(17/18)、特异度100.0%(12/12)、准确率96.7%(29/30)、阳性预测值100.0%(17/17)、阴性预测值92.3%(12/13)。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乳腺病灶定性诊断具有绝对优势,超声造影较弹性成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稍低于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1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行常规超声确定病灶部位,在此基础上行超声造影与UE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UE单项检查及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效能。结果:病理诊断显示,81例乳腺肿块患者中,恶性5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1例,浸润性小叶癌20例,鳞状细胞癌9例;良性31例,其中纤维腺瘤15例,乳腺腺病8例,乳腺增生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变3例;超声造影联合UE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准确度明显高于两者单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UE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式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UE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两者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的213例患者,共239个乳腺病变,均获得手术病理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ABVS和常规超声对IDP的诊断效力。结果 239个病变中,病理证实良性154个,恶性85个,其中IDP病变26个。ABVS共发现41个(17.2%)病灶符合IDP诊断标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5%、91.5%、56.1%、98.5%、91.2%。常规超声共发现32个(13.4%)可疑IDP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3.1%、93.9%、59.4%、96.6%、91.6%。结论ABVS冠状面成像可以更好地显示乳腺导管结构,提高对IDP的诊断敏感性,为ID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系统( ABVS)在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11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00例患者,共计230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47个,恶性病灶83个。每位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自动全容积成像,根据不同方法判定病灶良恶性,所得结果与病理对照,以评价ABVS系统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常规超声与全容积成像联合应用较二者单独应用诊断准确率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ABVS“汇集”征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08%、89.80%、83.04%、79.73%、84.61%。“汇集”征在良性病灶中的出现率为10.20%,恶性病灶中出现率为71.0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BVS显示的三切面图像,特别是冠状面的“汇集”征,可明显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04月至2017年04月我院诊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60个乳腺病灶)用作研究对象,对6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予以乳腺X线摄影检查、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60例乳腺癌患者中,典型的"汇聚"征、不典型的"汇聚"征、未呈现"汇聚"征分别有32例、18例、10例,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对60例乳腺癌病灶检出率为(90.00%),与乳腺X线摄影检查(80.00%)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本组病例小乳腺癌(50例,病灶的直径小于等于1.5 cm),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检查的检出率(88.00%)与乳腺X线摄影检查(70.00%)相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行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性比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晶瑶  石建军 《中国医刊》2023,(9):1027-1029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以及二者联合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3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DWI以及二者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39例乳腺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22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9例、导管内癌2例、黏液癌1例;良性肿瘤17例,包括纤维瘤14例、乳腺病3例。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乳腺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19例;DWI诊断乳腺恶性病变19例,良性病变20例;二者联合诊断乳腺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17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动态增强、DWI以及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0.773、0.818、0.909,特异度分别为0.824、0.7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 2016 年12 月于唐山市开滦总医院行乳腺超声检查的95 例患者(104 个病灶)。病灶均接受常规超声、剪 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并与穿刺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评价各诊断方案单独及联合应用的价值。 结果 104 个病灶中,良性病变38 个(36.54%);恶性病变66 个(63.46%)。良性病变组病灶形态规则、病 灶边界清晰、内部无回声、纵横比<1、血流分级0 级及阻力指数<0.7 比均高于恶性病变组(P <0.05),后方 回声衰减低于恶性病变组(P <0.05)。恶性病变组最大弹性模量、平均弹性模量高于良性病变组(P <0.05)。 二维超声、二维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三维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对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 0.773、0.970、0.803 和0.909,特异性分别为0.737、0.895、0.921 和0.737,准确率分别为0.760、0.942、0.846 和0.846。联合诊断敏感性高于单独检测,但特异性低于单独检测。结论 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能够为早期乳 腺癌诊断提供较多有利证据,但诊断效能相对较差。二维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效能较好, 联合方案能提升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 廊坊市中医医院接诊的396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特殊类 型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采用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超声造影对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诊 断效能。结果 在396 例乳腺癌患者中,非特殊类型乳腺癌362 例,特殊类型乳腺癌34 例。不同类型乳腺 癌的超声造影形态、边界、穿入或扭曲血管结构、造影剂分布、病灶内充盈缺损区及肿块大小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黏液癌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值时间较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导管内乳头状癌长 (P <0.05),髓样癌、导管内乳头状癌的峰值强度较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大(P <0.05)。超声造影诊断浸润 性小叶癌、髓样癌的准确率较常规超声高(P <0.05)。超声造影诊断特殊类型乳腺癌的AUC 较常规超声大 (P <0.05)。结论 特殊类型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超声造影特征,偏向于良性特征,诊断准确性优于常规超声,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技术与X线钼靶(mammography, MG)对超声乳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ultrasound,BI-RA DS-US)4类乳腺小肿块良 恶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ABVS及MG对常规超声(ultrasound,US)诊断为BI-RA DS-US 4类的103 例患者共109枚 小肿块进行扫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者与US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US,US联合MG,US联 合ABVS,US与ABVS及MG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5.5%,86.8%,94.7%,96.0%;特异性分别为66.7%,69.7%, 81.8%,84.9%;准确率分别为79.8%,81.6%,90.8%,92.7%;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 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6,0.78,0.88,0.90。US联合ABVS诊断准确率及AUC均高于US及US联 合MG(P<0.05),特异性及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联合ABVS,US与ABVS及MG三者联合组间比较,其 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I-RA DS-US 4类乳腺小肿块,ABVS联合US 能提高其诊断效能,且优于US联合M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彩超与超声造影联合应用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IDP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和彩超联合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病理切片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超与超声造影联合对IDP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确诊80例为IDP...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95-97+169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我院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治疗前后的多项指标进行记录,并选取32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时间、峰值等相关参数。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多项指标及疗效评价。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的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周边声带存在,均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的至肿瘤时间、达峰时间均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的达峰强度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检测乳腺癌的多项指标,超声造影实现乳腺癌的动态监测,依据多个指标的变化对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腺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评价其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116个乳腺病灶(良性63个,恶性53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增强程度;(2)增强方式;(3)是否完全增强;(4)是否均匀增强;(5)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6)病灶有无周边放射状增强。按照增强明显/不明显,向心/非向心、完全/不完全、均匀/不均匀,边界清晰/不清晰,周边出现/未出现放射状增强,对良、恶性病灶的增强模式进行研究。结果116个乳腺病灶中5个无增强,其余111个病灶有不同程度增强。良、恶性病灶增强模式,除是否明显增强一项特征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恶性病灶多呈向心性、不均匀增强(83%、86.8%),增强时病灶边界不清(81.1%),出现不完全增强和病灶周边放射状增强两个征象的病灶中均以恶性占多数,分别为72.2%和96.8%。结论乳腺良、恶性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4(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4,BI-RADS4)类结节良恶性评估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S-Detect技术对110例女性患者诊断为BI-RADS4类120个乳腺结节病灶进行良恶性鉴别,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单独联合弹性成像技术,以及同时联合采用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效能。 结果二维超声单独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73.68%,特异度为82.92%,准确度为80.00%;而同时联合采用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87.80%,准确度为86.66%。二维超声单独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同时联合采用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BI-RADS 4类结节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和0.942(P<0.05)。二维超声同时联合采用S-Detect技术与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效能优于单独联合弹性成像技术(P<0.05)。 结论S-Detect技术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乳腺二维超声补充诊断手段,辅助二维超声诊断可明显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在乳腺微小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广东同江医院诊治的乳腺微小肿块患者73例,其中37例为良性病灶,42例为恶性病灶,患者均行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观察微小肿块的病变形态、边缘、曲线类型,分析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在乳腺微小肿块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形态为标准,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5.7%(36/42)、54.1%(20/37)、70.9%(56/79)、0.264、1.867;以ADC为标准,乳腺微小肿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3.3%(35/42)、83.8%(31/37)、83.5%(66/79)、0.199、5.142;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诊断灵敏度低于Fisher评分,高于A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诊断特异度、准确度显著高于Fisher评分和A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微小肿块患者采用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诊断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准确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