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于郁证范畴。通过对郁的涵义进行梳理后发现, 郁既有病因、病机的涵义,也有疾病的涵义。抑郁症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吻合, 临床可参考中医“郁证”进行辨证论治。“火郁”是抑郁症由轻转重的重要病机, 临床应以虚实为纲论治“火郁”, “火郁”实证治以清透, 虚实夹杂证治应通补。   相似文献   

2.
自《黄帝内经》提出“火郁发之”理论以来,历代医家对此续有阐发。“火郁”二字重在“郁”字,有“郁”固当“发”,“发之”的核心思想在于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临床上,“火郁证”的范畴十分广泛,涵盖伤寒、温热病、湿热病、内伤杂病等各方面。因此,“火郁发之”理论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火郁为五郁治法之一,不仅可因外感,内伤也可致郁,但凡邪气阻滞气机,引起人体气血循行障碍,内郁不宣,邪气不得泄越,蕴蓄于里,均可成火郁之证。其治宜"发之",即宣发、发泄,用解郁、宣泄、轻扬等方法,开散郁结,宣通其滞,条畅气血,使营卫通达,郁火泄越。通过分析妇科2例临床病例,阐释"火郁发之"之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火郁发之”,语出《内经》,后之贤哲,多所发明。“郁”为病理,喻闭塞之意;“发”乃治则,含透散之旨。“火郁发之”是言火热之邪郁闭于内,不可单施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发之。仲景开“火郁发之”之先河,河间以为表里诸热证皆可归于阳气怫郁,东垣独重脾胃,内伤之病皆由脾胃而始,阳气抑遏脾土,清气不得升发。余以为,阳气以动为常,以行为用,盖当今之世,工业污染,农烟似霭;人处华栋,冬如暖夏,夏似凉冬,天地交济既失;人复生息失慎,焦虑紧张,激怒愤懑,气血常悖于内,渐至郁怫生火,郁火暗生,故治必内安其心,外适天地,天地人以位,方可身安立命,远疾疢矣。故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顺气开结,引路去邪,从火之性,发火之郁。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相似文献   

5.
“火郁发之”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经大论》,这个理论对五脏病理、临床治法治则的制定和遣药组方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学者对“火郁发之”内涵的研究非常局限。笔者查阅、整理了与之相关的古籍文献,以期对“火郁发之”的内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通过《伤寒论》原文的分析来探析火郁发之的含义及机理,火郁可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致病因素,导致邪热郁遏在里。其病机是气滞于内,阳郁于里,不能透达所致,治疗宣畅气机,透达郁阳,有火郁发之之意也。实证火郁重在祛除有形实邪,给郁火以出路,即是“火郁发之”。《伤寒论》不仅论述了气分火郁证治,还论述了血分火郁证的证治。虚证火郁可用补法治疗,例如因虚致郁可用小建中汤治疗。《伤寒论》中的吴茱萸汤证亦可理解为中阳亏虚,虚火内郁之证。可见,发之,不限于王冰所说的:“发汗”之意,火郁发之在《伤寒论》中是指种种调动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治则。  相似文献   

7.
8.
“火郁发之”源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在论述了风、寒、暑、湿、燥、火6种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五郁理论.而“火郁发之”讲的是对于火郁的治疗原则,原指外邪侵袭人体,阻遏气机,火热不得发泄而成火郁,用发之之法进行治疗.王冰注曰:“发为汗之,令其疏散也.”火郁所引发的疾病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也有论述:“火郁之发……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疡疿,呕逆,瘛疭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侬,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后世医家对“火郁发之”也有不同见解.笔者试就近10年来临床对“火郁发之”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火郁发之"在温病卫气营血证治中的指导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病治疗的不同阶段,虽有疏卫、清气、清营、凉血之不同,但治疗均以恢复正常的气机和调,开发清解火热之邪为目标。宗“火郁发之”之旨,在卫宜轻清疏散、在气慎防过剂凉遏、入营透热转气、入血疏利开发,根据温病发展不同阶段、侵及脏腑和所兼之邪,予以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后世金元及明清温病学家将其拓展应用于内伤杂病及温病治疗之中.“火郁”为火热之邪被郁闭于体内不可往外透发而成的病理改变,病机在于气机壅滞、升降失常;“发之”指发其郁滞,疏泄气机,使怫郁之火得以透达发越而解的治疗原则.栀子豉汤首见于《伤寒论》,由栀子和豆豉构成,共奏清宣郁热之功,用...  相似文献   

12.
火郁发之,即火热之邪被郁遏于内,治疗当“发而越之”,其关键在于宣畅气机。火郁发病广泛,妇女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更易罹患郁火,治疗时需审证辨因,方能使郁火发散,邪祛正安。  相似文献   

13.
以"火郁发之"为理论基础,结合当今女性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了情志因素导致"火郁"在女性冠心病中发病的作用,并提出"火郁发之"的理论渊源及意义、病机和治疗方法。基于"火郁发之"的理论治疗女性冠心病主要采用调畅情志,祛除病因;审查病机,因势利导;脏腑论治,心肝并重;治病求本,不忘补法的治疗方法,使气机宣通,脏腑功能正常,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则方面介绍了近几年中医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火郁发之"即对于火郁病证要采取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张仲景、李东垣、刘完素、朱丹溪、吴鞠通、王清任等医家都对此有理论阐述与名方传世,我们试结合制方医家学术思想,以探讨"火郁发之"理论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其不良反应也愈益显著,其中药物相关性皮疹最为明显,也最难以耐受。目前西医对症治疗对其效果欠佳,故而探索EGFRIs相关皮疹的有效治疗方法极为迫切。导师叶小卫教授据多年临证经验,以"火郁发之"理论治疗EGFRIs相关皮疹每获良效,现将吾师之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和病机特点,比较火郁发之综合治疗法和传统治疗消渴方法滋阴清热法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降糖疗效.方法:在常规控制血糖,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研究,将61例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火郁发之治疗组,对照组-滋阴清热组,疗程12周,观察指标为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审指标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火郁发之治则组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为90.00%,滋阴清热组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为83.87%,两组间空腹血糖治疗前后比较P=0.020(P<0.0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火郁发之治疗原则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组对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明显优于滋阴清热组,其组方用药符合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相似文献   

18.
"火郁"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许多病证共同的病理基础,涵盖范围相当广泛.由于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部位有异,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别,兼杂邪气之殊,因而表现纷纭繁杂."火郁发之"是针对"火郁"病证的治疗大法.火郁治疗的关键在于宣畅气机,清透郁热.  相似文献   

19.
20.
袁士良从“清化”论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士良教授在辨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方面经验丰富,见解独到,常以整体辨证结合“清化”论治.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证型有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其中以脾胃湿热证最多见,脾胃虚弱证次之,二者相兼者亦多见,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少见,其中各个证型均可兼夹胃络瘀血证.治疗以清化论治,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治疗该病的脾胃虚弱证及脾胃湿热证,或二者合方加减治疗相兼病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