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2019-01至2021-10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176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54)和未感染组(n=122)。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相关因素;ROC曲线推测指标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及决策曲线进行内部验证与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病程、抗生素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低蛋白血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抗生素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的AUC分别为0.795、0.714、0.799、0.828、0.83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0岁、4年、11 d、8 d、6 d。年龄、糖尿病史、抗生素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是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C-index为0.876(9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部急性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南京同仁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356例手部急性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创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未感染组(n=324)与感染组(n=3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手部急性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吸烟史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创面污染程度、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皮瓣面积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创面污染程度为重度、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6 h、皮瓣面积大及手术时间≥1 h均为手部急性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部急性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创口感染与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创面污染程度为重度、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6 h、皮瓣面积大及手术时间≥1 h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时间、手术次数、颅脑损伤类型、侵入性操作情况、置管情况、切口脑脊液漏情况、脑外室引流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营养治疗方式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2例,设为感染组;未出现颅内感染88例,设为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术前GCS≤8分、手术时间>7 h、手术次数>1次、有切口脑脊液漏、有脑外室引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肠外营养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为2.224 ~ 29.338、2.412 ~ 33.584、0.014 ~ 0.923、0.009 ~ 0.223、2.722 ~ 65.319、1.187 ~77.544、0.024 ~0.397、1.557 ~35.980, P = 0.002、0.001、0.042、0.000、0.001、0.034、0.001、0.012)。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与糖尿病、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脑外室引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管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ICU病房患者中选取100例,并按照有无多重耐药菌感染予以分组:感染组(n=23)为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感染组(n=77)为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ICU病房患者,就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控制管理对策.结果:①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患者的入住ICU时间、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时间、入住ICU病房次数、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性别七项指标,与未感染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对上述七个危险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未感染组之间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有创呼吸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为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如ICU病房人数过多、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置管时间较长、应用多种抗生素等,而采取相应预防控制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674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度、螺钉位置、术后负重时间、术后感染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等资料, 并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 3 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将其分为愈合组和愈合不良组,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3个月, 674 例患者中出现骨折愈合不良 66 例 ( 9.79%), 设为愈合不良组; 骨折愈合良好 608 例(90.21%), 设为愈合组。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愈合不良组年龄≥60 岁、不稳定型骨折、骨折粉碎程度高、 螺钉位置不理想、术后负重过迟、术后感染以及合并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愈合组 (χ2 =6.347、 9.520、 9.985、 40.089、 4.176、17.623、4.250、7.125, P= 0.012、 P= 0.002、 P= 0.002、 P<0.001、 P =0.041、 P<0.001、P= 0.039、P= 0.008);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不稳定型骨折、骨折粉碎程度高、螺钉位置不理想、术后负重过迟、术后感染、合并骨质疏松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95% CI 为 3.831 ~ 15.407、3.588 ~ 13.551、 3.516 ~ 12.868、 3.387 ~ 12.206、5.594 ~ 28.683、 4.799 ~21.792, P 均<0.001)。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与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度、螺钉位置、术后负重时间、术后感染情况、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焰  廖冰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5):524-526
目的:探讨影响机械通气肺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1年1月~2004年4月入住我院ICU、行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患者,以是否出现机械通气肺损伤分为两组,观察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年龄、吸烟、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激素、留置胃管、H2受体阻滞剂等14个因素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之间,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3 d、COPD、低蛋白血症、先期使用抗生素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吸烟、原有肺部感染、激素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3 d、COPD、低蛋白血症是机械通气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行经皮气管切开的疗效及术后呼吸道感染风险特征。方法选取ICU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7例。观察组采取经皮气管切开,对照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经皮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15±4.36)min、术中出血量(6.41±1.33)mL、切口长度(1.32±0.41)cm、切口愈合时间(3.52±0.71)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51%,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气管插管保留≥1周、机械通气时间≥1周、合并基础疾病为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为气管切开术后引起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且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用于ICU中的手术相关指标满意,气管插管保留≥1周、机械通气时间≥1周、合并基础疾病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魏道德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手术时间等资料,并根据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否失败将其分为失败组与成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1个月后,12例(20.0%)患者治疗失败,设为失败组;余48例(80.0%)患者治疗成功,设为成功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败组受伤至手术时间≤5d、骨折AO分型为C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功组(χ2=12.273、18.504、10.855、15.745,P<0.001、P<0.001、P=0.00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5 d、骨折AO分型为C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是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2.435~1763.539、1.307~444.840、1.321~176.352、1.186-289.506,P=0.013、0.032、0.029、0.037)。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与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标准EuroSCORE 能否预测国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方法 选择2008年3-7月接受择期CABG的患者243例.术前1天根据相关定义计算患者的标准EuroSCORE 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围术期的其他相关变量.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为7.4% (18/243).标准EuroSCOR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93 (95%CI 0.582~0.803),显示标准EuroSCORE可以有效用于预测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病 (OR=12.846, 95%CI 1.839~89.719, P=0.010)、术前肾功能损害 (OR=5.910, 95%CI 1.075~32.500, P=0.041)、手术时间长(OR=1.619, 95%CI 1.129~2.321, P=0.009) 和EuroSCORE≥3分(OR=3.663, 95%CI 1.110~12.088, P=0.033) 是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发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患者中,患者术后监护室内滞留时间[(178.2±223.8)h vs. (43.1±30.2)h, P<0.001]和住院时间[(12.5±8.4)d vs. (7.9±2.4)d, P<0.001]显著延长,术后并发症 (38.1% vs. 16.7%, P=0.002) 和死亡发生率 (16.7% vs. 0.4%, P=0.029) 明显增加.结论 标准EuroSCORE≥3分是CABG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标准EuroSCORE可以用于预测国人CABG术后发生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但是需要进行校正;发生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患者预后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 ( PU) 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UGH) 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 90 例 PU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 年龄、 溃疡长径、 溃疡病程、 溃疡部位、 职业、 有无吸烟史、 有无饮酒史、 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入院时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 水平、 入院时 CD4+水平、 入院时 CD8+ 水平、 有无高血压病史、 有无糖尿病病史、是否长时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 是否合并 UGH 等资料, 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 UGH 将其分为并发 UGH 组和未并发 UGH 组,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U 患者并发 UGH 的危险因素。结果 90 例 PU 患者中 22 例 (24.44%) 患者合并 UGH, 设为并发 UGH 组; 68 例 ( 75.56%) 患者未合并 UGH, 设为未并发 UGH 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并发 UGH 组有饮酒史、 长时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并发 UGH 组 ( χ2 = 17.113、10.399, P<0.001、 P= 0.001), 血清 MCP-1 水平、 CD4+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 UGH 组 (t = 18.595、 4.757, P 均<0.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有饮酒史、 长时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 血清 MCP-1 高水平、 CD4+高水平是 PU 患者并发 UGH 的独立危险因素 (95%CI 为 3.386 ~ 30.422、 1.805 ~ 14.281、 1.047 ~ 1.131、 1.098 ~1.349, P<0.001、 P= 0.002、 P<0.001、 P<0.001)。结论 PU 患者并发 UGH 与饮酒史、 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史以及 MCP-1 与 CD4+水平密切相关, 临床应予以重点关注, 及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以预防UGH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婴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外涂湿疹膏治疗,连续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未见复发,对照组有2例患儿复发。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海马硬化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和 18例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海马头部浅沟的显示情况、海马头部大小和信号改变。结果  18例海马硬化患者中 ,16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消失 ,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明显变浅 ,几乎消失 ,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存在。硬化侧海马头部均有萎缩 ,并在T2 WI和液体衰减恢复 (FLAIR)成像呈高信号。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 88.9% ,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海马头部浅沟消失是诊断海马硬化的一个可靠征象 ,结合患侧海马有萎缩性改变和T2 加权成像信号增高 ,可肯定诊断海马硬化。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fusion of greater cornua with the body of hyoid bone. Age of fusion of hyoid bone can help in determining the age of an individual, especially of unknown dead bodies where only skeletal remains are available. A victim of compression of neck will more likely have fracture of hyoid bone if his hyoid bone is fused. Indian author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fusion of hyoid bone occurs after 40 years of age. Studies done by foreign workers observed that hyoid bone fused at an earlier age (30-40 years). A total of 170 excised hyoid bones from dead bodies belonging to the age group of 20-65 years were studied. Fusion occurred earlier in females as compared to males by about 5 years. The mean age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fusion in males was 38.25 and 53.16 years, respectively. The mean age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fusion in females was 38.00 and 48.50 years, respectively. All the hyoid bones were fused after the age of 60 year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fusion on right and left sid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误漏诊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延迟性脾破裂中的诊断和误漏诊的经验与教训.结果本组延迟性脾破裂的误漏诊5例(41.66%).对多发伤与脾破裂并存可能认识不足,外伤史轻微或伤员隐瞒外伤史,缺乏腹痛-缓解-突然再腹痛的典型病史,缺乏“对冲性脾破裂”力学分析和整体化诊断思路等为其误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详细的外伤史和全面系统检查,重视腹以外多发伤掩盖腹内脏器伤及延迟性脾破裂可能.确立外伤-腹内脏器伤-脾破裂整体化诊断思路.不间断地辅以B超检查脾形态学变化和腹内有无积液,腹腔穿刺确定有无血腹、X线胸腹部检查观察左侧胸肋角和膈肌运动情况、必要时CT检查以尽早发现脾包膜下血肿,降低延迟性脾破裂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The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activity measurements of a solution of 55Fe organized by the BIPM in 2005 are reported and analysed. This exercise, which follows the procedures of the CIPM 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 to update older comparisons, is a renewal of the comparison organized by the BIPM that took place in 1978. A EUROMET comparison was organized in 1996 specifically to compare activity measurements of a 55Fe solution by means of liquid-scintillation techniques. Results of these three comparison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radionuclide solution was provided by the NPL, which also distributed the samples to the participants. The activity of the ampoules was measured by 16 laboratories using 12 methods producing 25 results. Some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n uncertainty assessments pertaining to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used are drawn. The outcome of four different estimators is compared from which the presence of at least one outlier can be confirmed. Further measurements should be made to try to reduce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results. To date the outcome of the present comparison does not show an improvement to that of the 1996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16.
邱洪  王利平  方旋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293-1294
目的确定消妇炎胶囊的辅料及用量。方法以浸膏粉的吸湿率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对加入淀粉、糊精及微晶纤维素3种不同辅料后制得的颗粒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辅料后,再对最佳辅料的不同用量进行考察。结果加入辅料后,颗粒的抗吸湿能力和流动性都明显改善,其中加入淀粉后,分别在6、12、24、48、60 h测得的吸湿率为2.01%、4.03%、5.98%、6.66%、7.31%,休止角为34.61°,均小于糊精与微晶纤维素,表明加入淀粉颗粒质量最好;每80 g浸膏粉中分别加入30、45、60 g淀粉,综合判定45 g较好。结论每80 g浸膏粉加入淀粉45 g为辅料用量参数,制得颗粒的抗吸湿能力和流动性均好,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武警某院急诊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提取急诊科2015年下半年的处方,遴选出使用抗菌药物(除去眼膏、外用膏药及中成药)的处方。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 包括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比例、使用居前6位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等。结果 在2015年下半年急诊处方中有抗菌药物处方3872张,占处方总数的22.3%。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中,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占42.9%。使用居第一位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占39.8%。单联处方77.86%,二联处方22.14%,无三联处方。结论 2015年下半年我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规定,但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苏光明  王晓  高海港  祝莉  董晓明  夏隽  任玲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1):125-127,F0004
目的探讨超声对观察椎动脉椎骨段走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2例患者(走行异常者经血管造影或MR I等其他检查证实)的双侧椎动脉走行的二维和彩色血流信号等声像图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椎动脉椎骨段走行异常作出诊断及分型。结果(1)超声通过二维或彩色多普勒的血流信号可显示椎骨段椎动脉有无、穿入位置和走行形态。(2)超声根据椎骨段椎动脉的有无、穿入位置和在椎骨段中的走行形态可将椎动脉椎骨段走行异常分为缺如0.6%(2/324),走行变异2.7%(9/324),走行弯曲5.5%(18/324)三大类。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椎动脉椎骨段的有无、穿入位置及走行形态,能对椎动脉椎骨段的走行异常作出分型诊断,在形态学上为临床明确椎动脉的病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In order to get an idea of the value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duration of pregnancy in establishment of paternity, 511 records from 17 lower courts in Sweden were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 when a blood group investig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only a small number of cases remain where the paternity claim should be rejected by a court of law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period of pregnancy has been extremely long or short.It was shown that only very extreme probability values (percentages) should give reason for rejection of paternity claims if a larger risk of error is to be avoided. The risk is somewhat smaller with long pregnancies than with short on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mphasize 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probability assessment in paternity suits.This report was presented at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Medical-Legal Seminar, Stockholm 197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34例常规外固定病例(常规组)及31例行肋骨内固定术病例(内固定组),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呼吸情况,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合并肺挫伤和胸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时间、SaO2恢复时间和肺部感染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6.5%(9/34),内固定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 (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骨内固定术优于常规外固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