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SS目的:探讨3-5期CKD患者高磷血症发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5期CKD患者820例,分析患者高血磷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血磷与年龄、性别、肾脏替代疗法(血液透析疗法、腹膜疗法)、肾功能、合并症(高血压病史、心血管病史、糖尿病病史)、蛋白尿、吸烟、饮酒、病因、透析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磷水平的因素。结果:820例3-5期CKD患者合并高磷血症者269例,发生率为32.80%,其中3期患者中高磷血症者为34例,占9.94%;4期患者中高磷血症者为77例,占30.67%;5期患者中高磷血症者为158例,占69.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分期、透析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透析龄长、肾功能分期为5期及合并高血压是高磷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透析龄长、肾功能分期为5期及合并高血压是高磷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危险因素的CKD患者更应该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注意食用限磷食物及低蛋白食物,必要时可以给予磷结合剂。  相似文献   

2.
高格  谢席胜  冯胜刚 《西部医学》2019,31(2):318-321
【摘要】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在中国,成年人CKD患病率高达108%。高磷血症是CKD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于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disease,ESRD)阶段。高磷血症也是CKD患者心血管事件(CVD)发生的高危因素,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较为普遍,增加CKD患者死亡风险。目前,控制高磷血症通常需要联合低磷饮食、充分透析、降磷药物治疗。其中,磷酸盐结合剂在临床上运用较多。但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烟酸和烟酰胺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本文就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磷血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CKD)的特征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磷浓度增高与CKD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并且血磷浓度增高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减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管钙化和矿物质、骨代谢紊乱等。因此,控制高磷血症在CKD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者对近年有关CKD高磷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中,其发病率高达80%。高磷血症直接或间接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1],从而引起SHPT、高转化性骨病、囊性纤维化等;钙磷代谢紊乱与冠脉病变、心瓣膜钙化等严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ular disease,CVD)关系密切,是导致软组织和血管钙化的关键因素,增加CV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目前对CKD患者血磷代谢紊乱的认识已超出肾性骨病范畴,即认为高磷血症是增加CKD患者发病率、病死率和住院率,是降低生活质量及增加治疗费用的独立危险因素[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透析慢性肾脏病(ND-CKD)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搜集460例ND-CK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同型半胱氨酸(Hcy)诊断标准分为HHcy组(244例)与非HHcy组(216例);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GFR≥60 mL/min·(1.73 m2)(176例),即慢性肾脏病(CKD)1~2期;GFR<60 mL/min·(1.73 m2)(284例),即CKD 3~5期。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预测指标。结果460例ND-CKD患者中,HHcy血症的患病率为53.00%,其中CKD 1~5期各期HHcy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7.40%、13.50%、24.60%、25.00%、29.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包括:CKD分期(OR=0.669)、舒张压(OR=0.942)、三酰甘油(OR=0.416)、尿酸(OR=0.996)、24 h尿蛋白定量(OR=1.669);尿酸(OR=4.549)、三酰甘油(OR=0.543)是ND-CKD患者1~2期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CKD分期(OR=0.250)、舒张压(OR=0.920)、肌酐(OR=1.050)、尿素氮(OR=0.539)、尿酸(OR=1.004)、三酰甘油(OR=0.769)、24 h尿蛋白定量(OR=0.515)是ND-CKD患者3~5期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KD分期是预测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较好指标,尤其是对于3~5期的ND-CKD患者。结论随着CKD分期的增加,HHcy血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及影响血Hcy水平升高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重视CKD患者Hcy水平的检测并早期给予干预,可预防或延缓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各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HE4)及钙、磷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根据临床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CKD1、2、3、4、5期组,检测血清人附睾蛋白(HE4)、磷(P)、钙(Ca)、肌酐(Scr)的浓度,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KD 3-5期患者血清钙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与CKD 1-2比较有差异;CKD 5期患者血清钙浓度明显低于CKD3-4期(P0.01);CKD 3-5期患者血磷高于健康对照组及CKD1-2期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CKD 2-5期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CKD1~2期患者血清PTH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人附睾蛋白(HE4)浓度与e GFR呈负相关,在CKD各期异常检出率均明显优于Scr。  相似文献   

7.
廖常志  张静  何强  张渊  李贵森  王莉 《四川医学》2011,32(9):1338-1340
目的继发性甲旁亢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为改善继发性甲旁亢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08年2月共1年间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非透析CKD3期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血钙、血磷和iPTH值,共347例。计算不同CKD分期iPTH的达标情况。结果血清iPTH在不同CKD分期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尤其是CKD5期患者升高明显。同时在CKD5期患者中血钙降低明显,血磷升高明显。在不同CKD分期患者中iPTH超标的比例分别是63.6%(CKD 3期),52%(CKD 4期)和48%(CKD 5期)。其中27.6%CKD5期患者血清钙磷乘积超标(〉55 mg2/dl2)。结论 CKD 3~5期患者血清iPTH水平升高明显,尤其是CKD 5期患者伴有较高的低血钙和高血磷发生率。需要更加对对患者iPTH的检测和治疗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发生率。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透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高含磷食物的知晓程度、日常饮食中磷的摄入以及磷结合剂的使用情况等。分析引起高磷血症的可能原因,并反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个体化宣传教育,给予正确指导。在宣教前及宣教后3个月进行空腹血磷测定,比较宣教前后的血磷水平、磷结合剂的使用量及高磷血症的发生率。结果健康教育前对高含磷食物种类了解的人数为18例,宣教后人数增加至56例;宣教前76例血透患者空腹血磷的平均值为(2.56±0.76﹚mmol/L,引起高磷血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单纯磷摄入过多、单纯磷结合剂使用不当、未服用磷结合剂及磷摄入过多合并磷结合剂使用不当4种情况,分别占25.0%、42.1%、15.8%、13.2%;通过个体化宣教患者空腹血磷的平均值由(2.56±0.76﹚mmol/L降至(1.93±0.60﹚mmol/L,血磷>1.78 mmol/L患者由100%降至47.4%。结论责任护士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降低高磷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55-1457
目的:探讨司维拉姆治疗终末期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维持性透析高磷血症患者90例,分别应用碳酸钙(碳酸钙组,n=45)和司维拉姆(司维拉姆组,n=45)治疗,观察3月,记录血磷水平、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血钙水平及副作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磷及钙磷乘积都明显降低,两组间降低血磷水平比较无差异,两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两组血钙水平、血PTH水平比较无差异。结论:司维拉姆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24 h尿电解质排泄特点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住院CKD患者752例,回顾性分析24 h尿电解质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尿钠、尿钾排泄在CKD 1~4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尿钙、尿磷排泄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呈下降趋势(P<0.05)。无论CKD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尿钠、尿钾与尿蛋白呈正相关,尿钙与尿蛋白呈负相关(P<0.05),尿磷与尿蛋白无相关性(P>0.05)。低尿磷组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于高尿磷组,低尿钙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于高尿钙组,高尿钾组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低尿钾组(P<0.05)。结论:CKD患者尿电解质水平与尿蛋白、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的患病率存在关联,其管理应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1.
Wu XC  Liu BC  Wang YL  Wang B  Gao J  Zhang QJ  Zhu Y  Zhang XL  Yin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8):2672-2676
目的我国有关慢性肾脏病(CKD)流行情况的大样本临床调查资料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在调查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CKD的患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9月到2005年8月在南京市中大医院(三级甲等)住院的所有成人患者(≥18岁)的病历资料,共16946份病历,剔除未检查肾功能的病历和同一患者重复住院的病历,最终有效入选病历为13383份,男性6215例,女性7168例,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吸烟史、血压、肾功能、尿酸、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脂、尿蛋白等多项指标,参照NKF—K/DOQI指南的标准来定义CKD,以简化的MDRD公式求eGFR。结果本研究中CKD患病率14.82%,其中CKD1-5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33%、2.49%、7.07%、1.08%和0.86%。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占CKD的53.07%,其CKD患病率高于中青年患者(P〈0.001)。9.01%的患者eGFR低于60ml·min^-1·(1.73m^2)^-1,老年患者eGFR降低比例高于中青年患者(P〈0.001)。尿蛋白阳性率8.87%,老年患者阳性率高于中青年患者(P〈0.001)。高血压、糖尿病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分别占29.49%、11.64%、4.39%。有39.06%的CKD患者在住院期间未能做出CKD诊断,且都为CKD1—3期患者。Logistic回归提示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增长是CKD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CKD是住院成人患者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老年人是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是最主要的病因,积极应用K/DOQI指南标准及时做出CKD诊断,对早期预防和积极干预CKD,降低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艳  陶敏  潘星  马晓燕  庄守纲  刘娜  方路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1989-1993
目的 探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和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CKD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7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和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江西省吉安市)住院的436例CKD患者,按K/DOQI指南分为CKD 1~5期组,分析不同CKD分期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不同CKD分期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CKD患者中,舒张压(OR=1.025,95%CI:1.005~1.044,P=0.012)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OR=0.536,95%CI:0.335~0.859,P=0.009)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OR=0.988, 95%CI:0.980~0.997,P=0.005)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CKD 4期较CKD 1期患高尿酸血症的比值比OR最大,为4.385(95%CI:1.655~11.621,P=0.003)。 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舒张压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服用ACEI/ARB药物以及较高的肾小球滤过率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CKD的疾病进展与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提示积极控制血压、保护肾脏功能将有利于降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而降尿酸治疗可能也有利于保护残肾功能,并改善CK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对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 NO2)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关联的修饰效应。方法:基于中国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2007—2010年全国成年人代表性横断面数据进行NO2暴露数据的收集与匹配,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和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分层,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效应模型研究不同人群NO2长期暴露与CKD的关联效应及差异,分别利用自然样条平滑函数拟合NO2和CKD的暴露反应关系,分析抗高血压药物对NO2-CKD关联及暴露反应曲线的修饰效应。结果:共纳入45 136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9.5±15.3)岁,NO2年平均暴露浓度为(7.2±6.4)μg/m3,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者共6 517人(14.4%),CKD患者为4 833人(10.7%)。调整混杂因素后,合并高血压、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人群中,NO2长期暴露能导致CKD风险显著...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病因的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的病因以及不同病因中晚期CK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7-03~2010-09间,我院肾内科住院CKD 235例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病历资料,分析CKD的病因和不同病因的中晚期CKD患者(CKD IV~V)临床特点.结果 235例CKD患者中,慢性肾炎79例(36.2%)、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各期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301例住院的慢性肾脏病1-5期的患者作为CKD组,经体检证实的301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CKD组与对照组及CKD不同分期患者发病年龄、血压、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脂、血小板、血色素等临床资料,并分析CKD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CKD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色素、血小板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2期血压低于CKD 4、5期(P<0.05);CKD 3期血小板高于CKD 4、5期(P<0.05);血脂、血红蛋白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滤过率与血肌酐、年龄呈负相关,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成正相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即出现脂代谢紊乱,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CKD 3期以后血压增高明显,以收缩压增高为主;CKD 5期血小板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6.
张莹 《医学综述》2014,(16):3062-3064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出现高磷血症患者1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61例,A、B、C三组患者分别实施血液透析滤过、血流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血磷和甲状腺旁激素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血液净化治疗,三组患者血磷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高磷血症患者均明显减少,且A、B两组患者血磷清除率显著高于C组患者,高磷血症患者显著少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经过治疗高磷血症患者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23%、24.59%,显著低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126.23%(χ2=11.275,P=0.028)。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滤过、血流透析+血液灌流的血液净化方式有利于控制其血磷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apid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rompt evaluation, mod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se factors in predialysis patients will redu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is study assessed som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redialysis CKD patient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outhern Nigeria.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s was a case–control study that involved 76 consecutive predialysis CKD patients and 38 age-and sex-matched controls without CKD over 1 year period. Both groups were assessed fo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mparisons were made. A P value of <0.05 was taken as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mean ages of the CKD versus control group were 48.00 ± 15.28 versus 45.34 ± 15.35 years. The male:female ratio was 1.7:1 for both groups. The common etiologies of CKD in this study were hypertension 30 (39.5%), diabetes mellitus 23 (30.3%), and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19 (25%). There were 38 (50%) in CKD stage 3, 31 (40.8%) in CKD stage 4, and 7 (9.2%) in CKD stage 5. The comm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found in the CKD versus control were hypertension (96.1% vs. 42.1%), anemia (96.1% vs. 23.7%),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77.6% vs. 23.7%), dyslipidemia (67.1% vs. 39.5%), hypocalcemia (60.1% vs. 18.5%), hyperphosphatemia (63.2% vs. 0%), and hyperuricemia (57.9% vs. 15.8%). These risk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KD group. Hyperphosphatemia and hypoalbuminemi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cross CKD stages 3–5. Anemia was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in males whereas dyslipidemia was more common in female CKD patients.

Conclusi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ere highly prevalent in predialysis CKD subjects even in early stages. Hypoalbuminemia and hyperphosphatemi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cross the CKD stages 3–5 whereas anemia and dyslipidemia showed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should be treated early in predialysis CKD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