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通过检索近5年来评价颈肌肌电活动的国内外文章,围绕颈肌肌电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和疗效评定等3个方面阐述已取得的成果,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在不同运动角速度、屈曲角度时肌肉的功能状况,椎旁肌中位频率(MPF)以及屈曲松弛比(FER)的变化和影响因数。方法测量椎旁肌等长收缩状态时的MPF;测量腰部屈伸运动时椎旁肌肌电积分指标FER值。结果等长收缩过程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疼痛侧表面肌电MPF下降率明显高于对侧,疼痛侧表面肌电FER明显高于对侧。结论 FER和MFs均可以作为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桥式运动时腰肌表面肌电活动的变化,为桥式运动的合理应用提供电生理基础.方法 选取10例健康成年人(正常组)与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组),对两组受试者行桥式运动时的腰肌表面肌电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受试者行桥式动作时的表面肌电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正常组双侧腰肌配对比较时频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组双侧竖脊肌、多裂肌表面肌电时频域指标组内配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竖脊肌、多裂肌健侧AEMG值均大于痛侧,痛侧MF、MPF值均大于健侧.两组受试者同侧竖脊肌与多裂肌A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桥式运动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痛侧腰肌肌肉收缩力较健侧弱,且较健侧易于疲劳;桥式运动作为腰肌训练体操平缓、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表面肌电信号评价督灸治疗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5)和试验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俯卧位背身训练、仰卧位腹肌训练等,1次/d,共30次,假督灸治疗每周2次,共8次。试验组常规康复训练与对照组相同,督灸治疗每周2次,共8次。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和中位频率(MF)、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评分(JOA)和下腰痛评分改善率进行评价,并在治疗结束后的1个月后进行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评分(JOA)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MS、MF、VAS、JOA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表面肌电信号可以作为客观评价指标评估督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效果。督灸联合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腰肌劳损患者的腰部疲劳、减轻疼痛,增加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障碍的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并建立表面肌电参数与改良的Arthworth量表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的量化区间。方法:应用表面肌电对脑卒中后上肢MAS评分≤Ⅲ级的患者患侧上肢被动运动时肱二头肌的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RMS)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 electromyography,iEMG)进行评估,并对不同MAS分级的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卒中后患者上肢的痉挛MAS分级程度与肱二头肌被动活动的RMS(P <0.01)和i EMG(P <0.01)相关,除MAS的0级和1级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 0.05),其余各级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用于定量分析部分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比较电针和温针灸两种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30例和温针灸治疗组(简称温针灸组)31例。2组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电针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温针灸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步长)及患肢腓肠肌和胫前肌在踝关节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aximal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状态下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 EMG)、协同收缩率(CR)等指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三维步态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和步长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且温针灸组在改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方面均优于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MIVC状态下的腓肠肌和胫前肌的i EMG、RMS和足背伸CR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且温针灸组在改善MIVC状态下的腓肠肌和胫前肌的i EMG、RMS和足背伸CR方面均优于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与电针相比,温针灸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