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军飞行人员头痛的调查及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军飞行人员头痛的发病情况及医学鉴定。方法:对1201名海军飞行人员进行了头痛的调查,按1988年最新国际学会制定的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进行。结果:①有58人患有6种不同类型的头痛,发病情况为4.83%,发病年龄大都在30岁年龄组;②紧张型头痛占51.72%;③头痛的病因有6种,工作疲劳和情绪波动占71.58%,不同机种和不同年度头痛发病情况不同:轰炸机组>歼击机组>运输机组;头痛人数逐年减少。结论:轰炸机飞行人员患头痛人数最多,与工作疲劳等因素有关,不要轻易停飞。  相似文献   

2.
对于14岁以下儿童的白内障摘除手术以往多采用全麻,随着白内障显微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尝试着在局麻条件下实施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现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在局麻下行28眼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我国低视力诊断标准,总结16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结果:术后3月检查一级低视力29眼,占17.90%,二级低视力133眼占82.10%,主要原因有老年黄斑变性占30.25%,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占27.16%,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占22.22%,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占7.41%。结论:由于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白内障术后永久性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黄斑病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对低视力患者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白内障术后永久性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对1252只眼老年人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术后3个月,除外手术并发症等原因,将矫正视力〈0.3者按原因分类。结果引起术后永久性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病变,占28.0%;老年性黄斑变性,占23.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累及黄斑,占14.0%。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永久性低视力主要原因是黄斑病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低视力者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外伤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时机、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67眼)合并跟前后节组织紊乱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不同的手术时机、术式及疗效。所有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37例(37眼)为Ⅰ期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眼前节损伤修复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6—1.2者12眼(17.91%),0.3—0.5者31眼(46.27%),0.05—0.2者20眼(29.85%),〈0.05者4眼(5.97%)。结论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采用小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可使复杂外伤性白内障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囊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型白内障疗效。方法:68例80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型白内障患者经过Nd:YAG激光囊膜切开术治疗,观察其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经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视力较激光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改善者仅有8例,视力<0.2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1.25%降至3.75%,视力>0.5的比例由治疗前的7.5%提高到68.75%。术后12眼眼压增高;5眼有人工晶状体损伤;2眼出现虹膜少量出血。结论:Nd:YAG激光囊膜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移植术后后发障可较大程度改善视力,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明明 《中原医刊》2002,29(4):49-49
青光眼术后因患白内障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取得的临床效果也有差异。从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颞上方角膜缘小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统计 1997年元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住院病人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 2 3例 2 6眼 ,男 8例 9眼 ,女 15例 17眼 ,年龄 46~ 72岁 ,平均 5 9岁 ,青光眼术后 9个月至 10年。1.2 手术方法 :用托吡卡胺散瞳 ,2 %利多卡因和 0 .75 %布吡卡因等量混合做术眼局麻 ,压迫眼球降眼压 ,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 :颞…  相似文献   

8.
对于 14岁以下儿童的白内障摘除手术以往多采用全麻 ,随着白内障显微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 ,我们尝试着在局麻条件下实施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现将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在局麻下行 2 8眼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  2 3例 (2 8眼 )患者中 ,男 15例 ,女8例 ,年龄 6~ 14岁 ,平均 (0 .6± 1.7)岁。外伤性白内障 15例 (16只眼 ) ,先天性白内障 8例 (12只眼 ) ,1例伴先天性双晶状体半脱位。视力光感至 0 2。术前Mydrin P点眼散瞳后 ,以参天制药厂生产的表麻液进行表麻 ,取 2 %利多…  相似文献   

9.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常见眼病,而人工晶状体前膜是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恢复。作者自1998年至2001年施行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176例(176眼),术后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34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法碎核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眼轴极长(>30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54只眼)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手法碎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平均眼轴长(31.35±1.20)mm(30.04~35.12mm),平均人工晶状体屈光度(4.03±2.92)D(-4~+8D)。结果术后最佳视力(含矫正):术后1d≥0.3者占35.2%,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为48.1%、59.3%及64.8%;其中术后第1天≥0.5者占13.0%,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为31.5%、42.6%及46.3%。结论通过小切口行手法碎核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眼轴极长的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 对36例(40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相干入术患者进行房角、眼压、视力及眼底等检查。结果 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为82.5%,人工晶体固定形式囊袋内与睫状沟固定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人工晶体水平位与垂直位之间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本组观察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虽高,但对眼压、视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所设计的个性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无角膜屈光手术适应证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三组:1年龄小于40岁不合并有白内障的高度近视患者,这部分病人接受有晶状体眼的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例40眼),进行术后早期及远期视觉质量评价、术后远期并发症评估等;2合并有白内障的超高度近视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37眼),进行临床效果评价;3合并有白内障而近视度数较低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度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rray 25例31眼,IQ Restor13例26眼),完成术后视力、对眼镜依赖程度评估等。结果 Artisan植入组术后裸眼视力提高,视觉效果良好,远期观察安全;Bigbag植入组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低度数人工晶状体;低度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视觉效果良好,临床满意度优秀。结论个性化植入人工晶状体可以使不同条件的高度近视患者在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兼具了安全稳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路  陈曦  曾庆森  余腾  田川  胡东瑞  朱雁捷 《浙江医学》2010,32(6):813-814,818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矫治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接受ICL治疗的23例(46眼)高度近视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7d及1、3、6个月以及1~2年对其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等效球镜、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73±0.40)较术前(0.075±0.096)明显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987±0296)较术前(0.625±0.309)也明显提高(t=12.975,P≤0.01)。术后等效屈光度[(-2.18±170)D]较术前[(-18.64±5.01)D]显著改善(t=29.083,P≤0.01);术后等效屈光度和术前预测等效屈光度符合率达93.5%以上。术后眼压平稳,无并发症出现,患者总体满意度达100%。结论ICL矫治超高度近视具有稳定、有效、安全及可预测的特性,在适应证和关键技术能得到合理掌握的基础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瞳孔状态下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手术技巧和要点。方法采用不切开瞳孔括约肌的瞳孔牵拉扩张法及拦截劈裂技术对46例(52只眼)小瞳孔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结果52只眼中47只术后瞳孔全部恢复原状,另有5只眼在分离切除机化膜粘连后再行牵拉扩张,术后基本恢复圆瞳孔,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38只眼(73%)。结论采用非切开瞳孔牵拉扩张可使小瞳孔白内障术后恢复生理性圆瞳孔及术后较好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5.
周朝晖  何守志 《北京医学》1998,20(5):274-277
27只青紫蓝兔分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组;术后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术后激素治疗组。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动态观察术后眼内纤维膜形成的病理学变化,发现雷公藤多甙和激素治疗均能显著降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纤维膜形成,雷公藤多甙治疗优于激素治疗,可能与雷公藤多甙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梁悦  张丽  程月月 《西部医学》2023,35(12):1826-1830
目的 探究白内障(CAT)患者超声乳化(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ILI)术后上睑下垂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1月于我院行PHACO及ILI术的单眼CAT患者(216例,216眼)为观察对象,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上睑下垂,分为下垂组(54例)和非下垂组(16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相关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与术前相比,PHACO联合ILI术后CAT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前房角开放度均显著改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球周麻醉、7号麻醉注射针、麻药中混含肾上腺素、术中采用上直肌牵引线、术中使用开睑器,均为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回归系数β予以加权赋分,采用X-tile软件获取评分截断值,风险评分模型将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患者分为低风险(≤81分)、中风险(>81分且≤112分)和高风险(>112分)3组人群。模型评价结果显示,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未经选择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RD)的发生率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1998年12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患者10 076例(13 625只眼),术后发生R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76例白内障患者的平均年龄(67±15)岁,男4439例和女5637例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4,P<0.01),左眼6701例和右眼6924例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5,P0.05),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641例所占比例为65.9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共计32例32只眼发生RD,发生率为0.32%,发生的时间间隔为术后10天至74个月,风险度估计(Kaplan-Meier法)为0.47%.高度近视和眼轴延长(χ2=14.55,P<0.01)与RD的发生紧密相关.相关危险因素有高度近视、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后发性白内障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32只眼中31只眼1次手术复位成功,2只眼手术后复发放弃手术.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增加了RD的发生率;术前合并眼病、高度近视及眼轴延长,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及术后后发性白内障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是术后R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对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10例(17眼)行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前均采用Topcon非接触眼压计检测眼内压,以及前房角镜检查房角;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并分别于术后1周及1、3、6、12个月进行眼内压随访检测,以及眼前节与房角检查;观察手术前后眼内压、房角及小梁网色素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植入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术后1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眼房角均为宽角,小梁网色素较术前未见增加,眼内压平稳[术后各时期眼内压与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角膜透明、人工晶体居中夹持在位,未见白内障、眼内炎性反应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至今尚未发生因并发症而取出虹膜夹型人工晶体等情况。结论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后近期眼内压并无明显改变,效果较为满意,但其远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Verisyse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术后屈光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2005年1月以来接受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3例21眼,术前球镜(-17.73±2.1)D;柱镜(-2.65±3.78)D。统计术后3个月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散光轴向并与术前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7眼(33.3%)≥1.0,17眼(80.6%)≥0.5。术后21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并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近视力14眼(66.7%)较术前提高。术后3个月球镜屈光度明显降低,而柱镜屈光度也有所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前房深度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risyse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术后屈光效果令人满意,但还有待于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3例58眼,年龄80~93岁,平均年龄84.36岁的高龄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视力≥0.5者36眼,占62.0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高龄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