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凝胶柱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八角茴香根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1,2-二甲氧基-4-丙烯基苯[(E)-1,2-dimethoxy-4-propenyl-benzene,Ⅰ]、甲氧基丁子香酚(metlmxyeugenol,Ⅱ)、丁子香酚(eugenol,Ⅲ)、香草醛(vanillin,Ⅳ)、山柰酚(kaempferol,Ⅴ)、芹菜素(apigenin,Ⅵ)、槲皮素(quercetin,Ⅶ)、正二十六醇(1-hexacosanol,Ⅷ)、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glycerol-α-pentacosanoate,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熊果酸(ursolic acid,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Ⅷ、Ⅸ、Ⅺ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温莪术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对温莪术药用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 ,D 10 1大孔吸附树脂柱粗分 ,硅胶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物理、化学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 5个化合物 ,莪二酮、新莪二酮、莪术醇、四甲基吡嗪、(R)-(+)-1,2 十六烷二醇。结论 :新莪二酮 2和 (R)-(+)-1,2 十六烷二醇为首次从温莪术中分离获得 ,后者为姜黄属植物中首次报道 ,并优化了上述其它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梅  陈振夏  于福来  廖丽  谭湘杰  庞玉新  胡璇  李伟 《中草药》2020,51(5):1308-1315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不同采收部位、不同生育期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确定裸花紫珠最佳采收部位和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总酚酸、总皂苷含量,HPLC法测定7种单体成分含量,并运用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成分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浸膏得率、总黄酮、总酚酸、总皂苷、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以功能叶含量最高,咖啡酸、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则在嫩叶中含量最高,且均与嫩枝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10个不同生育期内,除木犀草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外,其余成分大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浸膏得率、总黄酮、咖啡酸与异毛蕊花糖苷在坐果前期含量最高,但与盛花期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酚酸、总皂苷、连翘酯苷B和毛蕊花糖苷在盛花期含量最高,但与坐果前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苷与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则分别在熟果前期和熟果后期含量最高,且与坐果前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化学成分在落果期含量降到最低,且均与坐果前期及盛花期呈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坐果前期综合评分最高(F=3.252),其次为盛花期(F=3.011)。结论不同采收部位、生育期的裸花紫珠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裸花紫珠主要化学成分在功能叶及嫩叶中分布较多,且在盛花期到坐果前期化学成分积累较多。  相似文献   

4.
邵军  陈伟康  马双成  罗跃华 《中草药》2014,45(10):1473-147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裸花紫珠中5个有效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00 mm×3.0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7 mL/min。检测波长350 nm,柱温40 ℃。结果 木犀草苷、毛蕊花糖苷、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分别在2.44~122.0 μg/mL(r=0.999 8)、9.06~453.0 μg/mL(r=0.999 9)、4.42~221.0 μg/mL(r=0.999 9)、3.36~168.0 μg/mL(r=0.999 8)、2.52~126.0 μg/mL(r=0.999 8)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8.5%~100.8%。结论 所建立的UPLC法简便快速、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裸花紫珠药材质量标准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海南三亚产翼叶九里香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翼叶九里香叶挥发油;Finnigan MAT 17D 800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核对标准谱库,确定化合物名称。结果:共分离鉴定出24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3,4-二乙烯基-3-甲基环己烷(35.686%)、十氢-1,1,7-三甲基-4-甲烯基-1H-环丙[e] (19.668%)、石竹烯(6.707%)、十氢-4α-甲基-1-甲烯基-7-(1-甲乙烯基)萘(3.697%)和1,5-二乙烯基-3-甲基-2-甲乙烯基环己烷(3.554%)等。结论:主要成分3,4-二乙烯基-3-甲基环己烷在本属其它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HPLC同时测定裸花紫珠中4种黄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裸花紫珠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和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 采用HPLC,Venusil XBP-C18色 谱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甲醇-体积分数为0.1%磷酸水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50 nm。 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得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和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00 8~0.016,0.001 6~0.032,0.004~0.08,0.002 4~0.048 g·L-1 时与色谱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RSD 1.7%),98.6%(RSD 1.6%),98.6%(RSD 1.4%),98.6%(RSD 1.7%)。 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裸花紫珠药材中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和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马员宇  付辉政  潘蕾  王杰  周志强  黄波  罗跃华 《中草药》2018,49(8):1746-1750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PLC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裸花紫珠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咖啡酰基益母草苷(1)、木犀草素(2)、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3)、木犀草素-4′-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裸花紫珠苷A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发现红树林底泥放线菌(N2010-37)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放线菌(N2010-37)发酵菌丝体经95%乙醇提取,溶剂分级萃取,应用多种柱色谱分离和谱学分析方法对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个新的单环内酯和2个蒽酮类化合物,依次鉴定为(3S,4R,7R,8R,9S)-3,8-二羟基-4,7,9-三甲基-2,6-环壬二酯(1)、1-甲氧基-2-羟基-3-甲基蒽醌(2)、1,6,8-三羟基-3-甲基蒽醌(3).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3对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株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周中流  尹文清  金蓓  傅春燕  冯华芬  曾立 《中草药》2011,42(11):2173-2176
目的寻找发现红树林底泥放线菌(N2010-37)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放线菌(N2010-37)发酵菌丝体经95%乙醇提取,溶剂分级萃取,应用多种柱色谱分离和谱学分析方法对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个新的单环内酯和2个蒽酮类化合物,依次鉴定为(3S,4R,7R,8R,9S)-3,8-二羟基-4,7,9-三甲基-2,6-环壬二酯(1)、1-甲氧基-2-羟基-3-甲基蒽醌(2)、1,6,8-三羟基-3-甲基蒽醌(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3对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株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龙眼果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公铭  魏孝义  徐良雄  谢海辉  吴萍 《中草药》2011,42(6):1053-1056
目的研究龙眼Dimocarpus longan果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以及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手段对龙眼果核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龙眼果核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苯乙醇(2)、2-甲基-1,10-十一烷二醇(3)、(24R)-6β-羟基-24-乙基-胆固醇-4-烯-3-酮(4)、齐墩果酸(5)、松脂醇(6)、烟酸(7)、对羟基苯甲酸(8)、β-胡萝卜苷(9)、1-O-甲基-D-肌-肌醇(10)、尿嘧啶(11)、腺嘌呤核苷(12)。结论化合物2~8和10为首次从龙眼果核分得,其中化合物3是新化合物,命名为龙眼二醇(longandiol)。  相似文献   

11.
王乐  王淑慧  王琪琪  王喻淇  屠鹏飞 《中草药》2024,55(7):2131-2141
目的 研究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圆二色谱等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的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研究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从新疆紫草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6-异丙基-2,3-二氢-1H-茚-4-基)乙-1-酮(1)、(Z)-2-(2-(2,5-二羟基苯基)-2-氧亚乙基)-6-甲基庚-5-烯酸乙酯(2)、2-(2Z)-(3-羟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基)-1,4-苯二醇(3)、新藏紫草酚(4)、(+)-(R)-脱氧碘化叶黄素(5)、3-(4-甲基-3-戊烯-1-基)-6-羟基-9-甲氧基-2H-1-苯并氧杂环庚烯-5-酮(6)、对羟基苯甲醛(7)、香草醛(8)、乙酰香草酮(9)、2-羟基-4-甲氧基肉桂醛(10)、guttaquinol B(11)、岩大戟内酯E(12)、3-乙酰氧基齐墩果酸(13)、羟基何帕酮(14)、β-谷甾醇(15)、豆甾-4-烯-3,6-二酮(16)...  相似文献   

12.
叶江海  邓锐  邹娟  赵臣亮  张敬杰 《中草药》2019,50(13):3024-3028
目的研究柄叶香茶菜Rabdosiaphyllopod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柄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1,1′-biindenyliden(1)、β,β-carotene(2)、大根香叶烯B(3)、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阿魏酸二十六烷酯(5)、过氧化麦角甾醇(6)、熊果酸(7)、α-香树脂酸乙酸酯(8)、obtusalin(9)、桦木酸(10)、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11)、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2)、2α-羟基乌苏酸(13)、叶黄素(14)。结论 1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6、9、14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山药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文明  韩竹箴  王峥涛 《中草药》2018,49(21):5034-5039
目的研究山药Dioscorea opposita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等柱色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药根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8个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1~8)和6个含氮化合物(9~14),分别鉴定为5-ethoxy-1,7-diphenylheptan-3-one(1)、5-hydroxy-1,7-bis(4-hydroxyphenyl)-heptan-3-one(2)、1,7-diphenyl-4-hepten-3-one(3)、1,7-bis(4-hydroxyphenyl)-4-hepten-3-one(4)、hannokinol(5)、1-(4-hydroxy-3-methoxyphenyl)-7-(4-hydroxyphen-yl)-3,5-heptanediol(6)、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5-heptanediol(7)、1,7-bis(4-hydroxyphenyl)-1,5-epoxy-3-hydroxyheptane(8)、trans-N-coumaroyltyramine(9)、trans-N-feruloyltyramine(10)、cis-N-coumaroyltyramine(11)、trans-N-cinnamoyltyramine(12)、pyrrolezanthine-6-ethyl ether(13)、divaricataester A(14)。结论化合物1是新的天然产物,命名为山药庚酮A,化合物3、4、10、12~14为首次从薯蓣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8为首次从山药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李胜华 《中草药》2014,45(10):1373-1377
目的 研究鼠曲草Gnaphlium affine全草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鼠曲草全草中黄酮苷类成分,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鼠曲草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methoxyphenol1-O-α-L-rhamn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1)、3',5-dihydroxy-2-(4-hydroxybenzyl)-3-methoxy- bibenzyl(2)、大黄素甲醚(3)、松柏醛(4)、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5)、款冬二醇3-O-棕榈酸酯(6)、白桦脂酸(7)、伞形香青酰胺(8)、对羟基桂皮酸甲酯葡萄糖苷(9)、valene-1(10)-ene-8,11-diol(10)、longumoside A(11)、大海米菊酰胺K(12)、槲皮素-3-O-芸香糖基-7-O-葡萄糖苷(1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基-(1→6)-[(6'-O-咖啡酸)-β-D-葡萄糖苷](14)、毛蕊花苷(15)。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学物2368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向槿  阮长磊  刘丹  戴豫宛  李红钢  方进波 《中草药》2020,51(5):1183-1189
目的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鹿藿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igmoidin E(1)、lupinifolin(2)、precatorin B(3)、木豆酮(4)、槐花多糖B(5)、5,3′-二羟基-4′-甲氧基-5′-γ,γ-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异黄烷酮(6)、染料木素(7)、甘草异黄酮A(8)、erylatissin B(9)、neo-bavaisoflavone(10)、羽扇豆醇(11)、桦木醛(12)、穿贝海绵甾醇(13)。化合物1~10均为含异戊烯基的黄酮类,其中化合物1、2为二氢黄酮、3~6为二氢异黄酮、7~10为异黄酮。化合物11~12为羽扇豆烷型三萜,化合物13为甾醇类。结论化合物1、5~6、8~10、12、13均为首次从鹿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色谱以及HPLC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锡叶藤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鼠李柠檬素(1)、异鼠李素(2)、柚皮素(3)、鼠李素(4)、山柰酚(5)、(+)-紫杉叶素(6)、槲皮素(7)、银锻苷(8)、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9)、(-)-表儿茶素-3-(3-O-甲基)-没食子酸酯(10)、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1)、(-)-表儿茶素(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陈柳生  梁晓欣  蔡自由  李利花 《中草药》2014,45(13):1829-1833
目的 研究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干燥细嫩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柽柳干燥细嫩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柽柳素-7-O-β-D-葡萄糖苷(1)、柽柳素-3-O-α-L-鼠李糖苷(2)、芦丁(3)、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槲皮素-7,3’,4’-三甲醚(5)、5,7,4’-三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苷(6)、芹菜素(7)、鼠李柠檬素(8)、山柰酚(9)、槲皮素(10)、柽柳素(11)、白桦脂酸(12)、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13)、β-香树脂醇乙酸酯(14)、12-齐墩果烯-2α,3β,23-三醇(15)。结论 化合物17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柽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李宛霏  邹娟  李继新  张敬杰  潘炉台 《中草药》2016,47(8):1278-1281
目的研究岩凤尾蕨Pteris deltodon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岩凤尾蕨全草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过氧麦角甾醇(2)、2β,15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16-烯(3)、3β,25-二羟基-环阿尔廷-23-烯(4)、3β,24-二羟基-环阿尔廷-25-烯(5)、大黄素(6)、1,7-二羟基酮(7)、熊果酸(8)、麦角甾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凤尾蕨属植物分离到的环阿尔廷烷型三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Sephadex LH-20、Chromatorex C18、Diaion HP20SS等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综合应用HR-ESI-MS、NMR、ECD等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洋紫荆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二羟基亚环己基乙腈-8-β-D-葡萄糖苷(1)、L-色氨酸(2)、咖啡酸甲酯(3)、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O-β-芸香苷(6)、山柰酚-5-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7)、kaempferol3-O-β-gluc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蝙蝠葛氰苷G,化合物2~6、8为首次从洋紫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许树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南海函  张偲  吴军 《中草药》2005,36(4):493-494
目的研究许树Clerodendrum inerm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到8个化合物,鉴定为木栓酮(friedelin,Ⅰ)、豆甾醇(stigmasterol,Ⅱ)、白桦酸(betulinicacid,Ⅲ)、金合欢素(acacetin,Ⅲ)、丁香酸(syringicacid,Ⅳ)、对甲氧基苯甲酸(Ⅴ)、芹菜素(apigenin,Ⅵ)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Ⅶ)。结论化合物Ⅱ、Ⅲ、Ⅳ、Ⅳ、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