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胃化湿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免
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82 例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41 例。
对照组给予叶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化湿汤加减治疗。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血清胃泌素-17 (G-17)、胃蛋白酶原 (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 (PGR) 和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
群(CD4 + 、CD8 + 、CD4 + /CD8 + )水平,评估 2 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7.80%,高于对照
组 68.29% (P<0.05)。2 组治疗后血清 G-17、PGⅠ、PGR 和外周血 CD4+ 、CD4 + /CD8 + 水平较治疗前升
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次症、总
分)、血清 PGⅡ、外周血 CD8 +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2 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和胃化湿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能
够改善患者胃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胃化湿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叶酸片10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和胃化湿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服药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症、次症评分,胃镜下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化湿汤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胃黏膜急慢性炎症,逆转萎缩,预防胃癌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祛瘀舒痞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14 d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瘀舒痞汤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病理组织评分,检测胃液中亚硝酸盐、乳酸、游离酸、总酸及胃泌素(GAS)、血清胰蛋白酶原2 (TAT-2)、胃蛋白酶原(PG)、高尔基体蛋白(GP73)水平,比较2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异型增生、萎缩、炎症及肠生化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AS、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AT-2及GP7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GAS、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TAT-2、GP7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五丹胃福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enase-2,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C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五丹胃福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理组织学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NF-κB及COX-2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有效率为79.59%,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两组患者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胃复春片口服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71.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CAG肝胃不和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和胃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 Ⅰ、PGⅡ水平,PGⅠ/PGⅡ值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6.36%(P<0.05)。2组胃脘疼痛或胀满、两胁胀满、嗳气频作、情志不畅、心烦、善太息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6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浆GAS、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血清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浆GAS、血清PGⅠ及PGⅠ/PGⅡ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IL-6、hs-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替普瑞酮胶囊基础上加用疏肝和胃汤治疗CAG肝胃不和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调节机体GAS、PG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疗效。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研究组用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胃脘胀满、胃痛、纳呆少食、喜温喜按、大便稀溏、气短乏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黏膜萎缩、肠化与上皮内瘤变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效果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胃腺体萎缩进程。 相似文献
8.
郭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540-54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时治疗、预防癌变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自2005年6月~2007年10月,我们应用和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萎胃复元汤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陆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萎胃复元汤,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搜集数据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经胃镜复查,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本院自拟萎胃复元汤依照中医调补活血原理,对改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冯章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3):2283-2284
笔者自 1995年以来 ,应用自拟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5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0例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 2 7~ 5 8岁 ;病程 1.5~ 6年。症状以胃脘部疼痛痞满不适为主 ,胃镜或钡餐透视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1.2 治疗方法。萎胃汤方 :生黄芪 30 g,丹参 2 0 g,金铃子、延胡索、黄芩、石斛各 10 g,黄连、大黄各 5 g,水煎服 ,每日 1剂饭前半小时饮用 ,1个月为 1疗程。辨证加减 :口干、舌红、苔少加沙参、麦冬 ;苔白腻加薏仁、茯苓、陈皮 ;脘胁胀痛、嗳气频多加木香、郁金。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于餐前口服治疗,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和胃汤口服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80.7%,观察组有效率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检查结果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1.2%,观察组有效率为9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痞和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8,11(IL-8,IL-1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0例CAG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口服兰索拉唑片,30mg,1次/d;和多潘立酮片,10 mg,3次/d。连续使用6周。若幽门螺旋肝菌(Hp)阳性,再采用标准4联根除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香砂六君丸,9 g/次,2次/d。观察组采用消痞和胃方内服,每天1剂。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胃镜下征象及病理积分评价;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8,IL-11和TNF-α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胃镜下征象及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L-8,IL-11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动药治疗的基础上,消痞和胃方能减轻CAG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病变,减轻炎症反应,这有利于阻止胃癌前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CAG 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
莫沙必利片和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活血汤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检查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
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
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
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 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缓解或逆转胃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两组均以0.5 a为1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理结果显示胃黏膜炎症消失、黏膜面积减少1/3以上、肠化生消失和细胞异性消失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炎症状态,增加胃腺体数目,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枳苓化浊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选择该病门诊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枳苓化浊汤口服,对照组50例予多潘立酮片(吗丁啉)口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0%(95%CI:82.85%~98.06%);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2.00%(95%CI=48.55%.75.4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2383,P=0.0017),差异显著;治疗后两组血浆胃动素含量均明显上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枳苓化浊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较多潘立酮片能明显改善患者胃脘胀满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胃动素含量,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其收益为OR=0.12(95%CI:0.04—0.39),NNT=3(95%CI:2.15~6.4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疗法,治疗组患者予芍药甘草汤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效完成治疗。经胃镜检查,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82.2%(P0.05);此外,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胃出血的并发症,而对照组则出现7例并发症(包括胃出血、胃溃疡),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