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北区域自然环境独特, 人群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为了满足深入研究该地区慢性病病因、机制和转归的迫切需求, 根据西北区域特殊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和民族分布, 于2017-2019年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 招募了117 644名35~74岁的多民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藏族)自然人群, 调查队列成员的个体、环境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线暴露信息, 采集外周血, 分离血浆、血清和白膜层, 形成各类生物样本90余万份, 以-80 ℃储存于标准生物样本库。已开始用常规监测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队列成员的平均年龄52.43岁, 女性70 391名(59.8%), 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健康状况具有相似性但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该队列为深入研究环境、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与重要高发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平台, 为明确该地区不同民族慢性病的病因及长期健康危害提供重要流行病学证据, 为国家制定慢性病防治战略提供西...  相似文献   

2.
2016年我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中发布国家百万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项目, 建设七大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划分七大地区之一, 气候特征显著、膳食习惯独特且人口老龄化严重, 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居全国前列。因此, 建立东北区域大型自然人群队列, 系统探寻疾病发生和预后相关区域特色暴露因素, 为建立东北地区疾病预防新策略、降低国家医疗负担、提升东北地区人口健康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7月, 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现场工作启动, 现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以及血、尿、粪便样本的采集和检测, 截至目前, 队列总计完成各年龄层共115 414人的基线数据收集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概况, 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 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流行现状非常严峻, 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缺乏有效防治对策的科学依据, 而队列研究是探索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 依托于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大力支持, 在我国3个省份(湖北、湖南和河南)启动了华中区域常见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华中慢性病队列)的建设。完成了3个既独立又可整合的队列, 共计115 424人的基线和107 252人的随访调查, 其中3.9万人的东风-同济前瞻性队列完成了动态调查, 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以及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收集。该队列对于阐明我国中部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和机制研究, 对我国精准医学的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和巨大贡献。本文对华中慢性病队列的设计理念、基本情况、主要成果、研究进展和挑战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行为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全国各地各类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布不尽相同, 而华南地区独特的气候、饮食及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 亟需通过区域性大型队列的建设, 为区域重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早期预测和干预策略提供本土化人群证据, 也为国家重大慢性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 覆盖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和海南省, 以35~74岁常住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城市与农村、汉族与以壮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多类型自然人群。本队列围绕华南区域常见重大慢性病建立集健康信息和生物样本为一体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 并开展长期随访。现已建立116 520人的基线数据库, 年龄为(54.9±12.5)岁, 女性71 077人(61.0%)。基线数据库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数据以及生物样本。本文对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设计的理念、研究进展和随访设想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经验与展望题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是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 2017年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开展基线调查, 覆盖了从生命早期直至老年的114 850名调查对象。截至2021年12月, 106 031人已完成至少1次随访, 总体随访率为92.3%。本队列结合三地环境和健康问题特点, 重点围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心血管代谢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老龄化及共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等主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中全生命期多样化人群的长期随访将为我国健康与疾病研究提供独特和宝贵的科研资源以及丰富的生物样品。本文描述了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的产生背景和战略意义、研究现状和成果、不足和挑战以及未来规划和展望等, 以期为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于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在5个省(浙江、湖南、甘肃、四川、河南)的农村地区和5个省(自治区)(黑龙江、山东、江苏、广西、海南)的城市地区开展基线调查, 共入选512 891名30~79岁调查对象, 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本收集工作。项目于2008年6-10月开展了19 786人的第一次重复调查, 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开展了25 239人的第二次重复调查。2016年,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 CKB基于多年工作基础开展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CKB项目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开展了第三次调查, 完成25 087人的调查工作, 包括问卷调查(在基线调查内容上增加了老龄化相关问题)、体格检查以及血液、尿液、唾液、粪便等生物样本采集。截至2022年6月, 项目对全部队列人群平均开展随访已达15年, 累计观察770万人年, 收集死亡事件7.4万人, 医保结局事件37.1万人(累计279.5万人次), 主动随访事件1.1万人(累计1.2万人次), 发病监测事件10.0万人(累计14.7万人次)。C...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负担逐年加重, 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我国西南地区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地域特色鲜明, 慢性病负担沉重, 但卫生资源相对匮乏, 高危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为全面深入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多民族人群疾病分布模式和潜在暴露风险规律, 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组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资助, 于2017年启动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目前, 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5省/市/自治区共招募119 556名30~79岁居民(西藏自治区为18~79岁), 已建成大规模、多民族、高质量自然人群队列及生物样本库。项目组围绕西南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健康效应已取得初步研究进展, 并对欠发达地区大型队列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创新, 可为复杂地理场景的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建立与研究提供借鉴, 为我国精准医学研究与多民族疾病防控决策提供高质量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分布, 分析生活方式与CKD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CKB基线调查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年12月31日), 描述CKD发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因素与CKD的关联。结果研究纳入505 147名研究对象, 平均随访11.26年, 期间共有4 920例发病病例, 发病率为83.43/10万人年, 肾小球肾病为最主要亚型。CKD发病率在城市、男性、年龄≥60岁人群中更高, 分别为87.83/10万人年、86.37/10万人年、132.06/10万人年。相比于从不或偶尔吸烟者, 当前吸烟男性CKD风险增加(HR=1.18, 95%CI:1.05~1.31)。以非肥胖人群为参照组, 由BMI判定的全身性肥胖(HR=1.19, 95%CI:1.10~1.29)和腰围判定的中心性肥胖(HR=1.27, 95%CI:1.19~1.35)均与更高的CKD发病风险相关。结论 CKB项目人群CKD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 且其发病风险受到生活方式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育龄夫妇生育力及其关联因素。方法基于复旦大学孕前队列, 选取2016—2021年参加嘉定区孕前检查的育龄夫妇, 分析夫妇妊娠等待时间(TTP),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育龄夫妇TTP的关联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每个月经周期的累积妊娠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95对孕前夫妇, TTP的M(Q1, Q3)为4.33(2.41, 9.78)个月经周期。女性年龄(FR=0.90, 95%CI:0.85~0.95, P<0.001)、女性孕前超重或肥胖(FR=0.36, 95%CI:0.24~0.55, P<0.001)、女性孕前暴露于二手烟(FR=0.63, 95%CI:0.44~0.92, P=0.016)、女性孕前住处或办公室近2年内装修有异味(FR=0.46, 95%CI:0.26~0.81, P=0.008)与夫妇生育力受损有关;女性月经周期规律(FR=1.64, 95%CI:1.16~2.31, P=0.005)、女性孕前经常饮茶/咖啡(FR=1.55, 95%CI:1.11~2.17, P=0.011)以及男性孕前服用叶酸(FR=2...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5类高发慢性病及慢性病患病数目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2002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访问的10 501名老年人的调查信息作为基线数据,随访该队列人群至2014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5类高发慢性病及慢性病患病数目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ADL的影响。结果 与不患任何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比较,患高血压可增加各个年龄组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65~74岁组增加43%(HR=1.43,95% CI:1.14~1.79),75~89岁组增加21%(HR=1.21,95% CI:1.02~1.43),90~105岁组增加20%(HR=1.20,95% CI:1.02~1.43);患糖尿病使65~74岁组老年人ADL受损风险增加102%(HR=2.02,95% CI:1.29~3.17),患脑血管病使ADL受损风险增加79%(HR=1.79,95% CI:1.24~2.58);在整个老年群体中,患1种慢性病使ADL受损风险增加13%(HR=1.13,95% CI:1.02~1.25),患≥ 2种慢性病使ADL受损风险增加25%(HR=1.25,95% CI:1.13~1.40);患≥ 2种慢性病使65~74、75~89岁老年人ADL受损风险分别增加50%(HR=1.50,95% CI:1.21~1.87)、17%(HR=1.17,95% CI:1.01~1.38)。结论 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ADL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65~74岁组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或多种慢性病共患均可增加其ADL受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环境、个体生活方式、体格和生化指标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对中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为一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超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2008年对随机抽取5%的队列成员进行第一次重复调查.通过常规和定向监测对队列成员进行长期全死因监测和四类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监测,并从全民医疗保险数据库获取个体全病种入院诊疗信息.结果 基线调查共入选30~79(平均51.5)岁512 891名对象.其中男性占41.0%,农村人群占55.9%.队列人群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61.3%和2.4%;男性过去一年中每周至少一次饮酒率为33.4%,女性为2.1%;超重肥胖(BMI≥24.0 kg/m2)率,男性为41.8%,女性为45.3%;调查时SBP≥140 mm Hg或DBP≥90 mm Hg(1 mm Hg=1.33 kPa)的比例男性为32.2%,女性为30.2%.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各主要调查指标均有差异.结论 中国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及出生年代人群具有不同的慢性病暴露谱.  相似文献   

13.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的基线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8,他引:2  
目的 探讨环境、个体生活方式、体格和生化指标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对中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为一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超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2008年对随机抽取5%的队列成员进行第一次重复调查.通过常规和定向监测对队列成员进行长期全死因监测和四类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监测,并从全民医疗保险数据库获取个体全病种入院诊疗信息.结果 基线调查共入选30~79(平均51.5)岁512 891名对象.其中男性占41.0%,农村人群占55.9%.队列人群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61.3%和2.4%;男性过去一年中每周至少一次饮酒率为33.4%,女性为2.1%;超重肥胖(BMI≥24.0 kg/m2)率,男性为41.8%,女性为45.3%;调查时SBP≥140 mm Hg或DBP≥90 mm Hg(1 mm Hg=1.33 kPa)的比例男性为32.2%,女性为30.2%.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各主要调查指标均有差异.结论 中国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及出生年代人群具有不同的慢性病暴露谱.  相似文献   

14.
亚欧地区部分国家队列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梳理西亚地区17个国家和中东欧地区16个国家队列研究概况,分析典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的分布、建设及发展状况。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收集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队列研究的特征。结果 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国共有样本量在1 000人及以上的队列研究562项,国家内队列研究468项(83.27%),国际多中心队列研究94项(16.73%);从研究性质来看,病因学研究347项(61.74%);从研究内容来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310项(55.16%),母婴健康研究125项(22.24%),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癌症研究51项(16.45%),心血管疾病研究83项(26.77%);共有大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研究10项,主要分布在伊朗和欧洲地区各国,均为在研项目,持续时间在8~29年之间,队列规模>50 000人的4项;从建立机制看,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健康体检和生物样本收集;从队列发展来看,10项队列研究中有9项在建设初期发表文章较少,随后逐年增长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下波动。结论 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国队列研究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进行病因学研究,重点关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母婴健康,具有少数可供借鉴的大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Objectives: The Swiss Cohort Study on Air Pollution and Lung Diseases in Adults (SAPALDIA)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effects from long-term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Methods: The health assessment at recruitment (1991) and at the first reassessment (2001–3) consisted of an interview about respiratory health, occupational and other exposures, spirometry, a methacholine bronchial challenge test, end-expiratory carbon monoxide (CO) measurement and measurement for atopy. A bio bank for DNA and blood markers was establish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as measured using a 24-hour ECG (Holter) in a random sample of participants aged 50 years and older.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dioxide (NO2), sulphur dioxide (SO2), ozone (O3) and particulates in ambient air have been monitored in all study areas since 1991. Residential histories collected over the 11 year follow-up period coupled with GIS modelling will provide individual long-term air pollutant exposure estimates.Results: Of 9651 participants examined in 1991, 8715 could be traced for the cohort study and 283 died.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health status was obtained for 8047 individuals (86% of alive persons), 6528 individuals (70%) agreed to the health examination and 5973 subjects (62%) completed the entire protocol. Non-participants in the reassessment were on average younger than participants and more likely to have been smokers and to have reported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the first assessment. Average weight had increased by 5.5 kg in 11 years and 28% of smokers in 1991 had quit by the time of the reassessment.Ursula Ackermann-Liebrich and Birgit Kuna-Dibbert contributed equall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业余时间身体活动不足、超重/肥胖5类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聚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在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0个县,采用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共48 704名18~59岁流动人口纳入样本。分性别计算流动人口5类危险因素流行率及聚集性,并利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2012年我国18~59岁流动人口中有27.4%具有1种危险因素,37.1%具有2种危险因素,28.5%有≥ 3种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数量与年龄(P<0.05)、经济收入(P<0.05)和迁移时间(P<0.05)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P<0.05)呈负相关。男性、汉族、从事建筑业和跨省流动的流动人口具有更多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我国18~59岁流动人口5类危险因素广泛流行,且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现象严重,应加强流动人口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