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12-01—2014-01诊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2例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经皮加压钢板固定(A组)与3枚空心钉固定(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14~34个月,平均23.7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VA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无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发生;B组2例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退钉3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PCCP与3枚空心加压螺钉均可用于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但PCCP固定更牢固,术后可早期负重行走,较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erssion plating,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共68例老年无移位(GardenⅠ、Ⅱ型)股骨颈骨折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PCCP组(采用PCCP内固定术,n=32例)和空心螺钉组(采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n=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PCCP组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27.8±11.8)个月;空心螺钉组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25.7±13.9)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PCCP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空心螺钉组,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空心螺钉组(P0.05)。PCCP组无一例患出现并发症,而空心螺钉组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 PCCP与空心螺钉治疗老年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前者具有早期功能好、完全负重早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2月90例符合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PCCP(试验组,n=45)或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对照组,n=45)。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康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情况和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62.1±19.6)min,明显短于试验组(81.4±11.2)min(t=5.735,P=0.000);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5.4±11.1)ml,明显短少于试验组(97.7±12.1)ml(t=9.110,P=0.000)。2组骨折复位质量无统计学差异(χ~2=0.359,P=0.949)。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5.2±0.7)月,明显短于对照组(6.4±0.8)月(t=-7.573,P=0.000);试验组并发症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χ~2=3.920,P=0.048);试验组下地康复时间中位数8 d(3~45 d),明显短于对照组中位数40 d(16~68 d)(Z=-7.928,P=0.000);试验组完全负重时间(3.1±0.7)月,明显短于对照组(5.7±0.6)月(t=-18.918,P=0.000)。90例随访(23.1±3.5)月,末次随访试验组Harris评分(89.7±1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2±10.8)分(t=3.131,P=0.002)。结论与空心加压螺钉相比,PCCP治疗股骨颈骨折尽管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但具有更好的静态稳定性和动态滑动加压作用,术后可早期下地康复,并发症更少,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符合选择标准的7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5);骨折闭合复位后,A组采用PCCP固定,B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构成、术前Harris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复位质量以及术后实际下地康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2个月行Harri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7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4个月,平均23.7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复位质量均为Ⅳ级),无骨不连和退钉发生;B组4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骨不连(骨折复位质量Ⅰ级2例,Ⅱ、Ⅲ、Ⅳ级各1例),3例退钉;两组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7,P=0.046);且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不连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P=0.047)。A组患者术后实际下地康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Harris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加压螺钉相比,PCCP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好的静态稳定性和骨折端动态滑动加压作用,术后允许早期康复锻炼和负重,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明显降低,但骨折复位质量较差和粉碎骨折患者仍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CCP)固定结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2月114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53例采用PCCP固定结合ERAS治疗(试验组),61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和常规护理康复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与随访资料,采用基于Harris评分的髋关节功能评级和患者满意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且临床愈合时间和愈合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翻修手术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的患者自我满意度和基于Harris评分的髋关节功能评级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CP固定结合ERAS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较传统方法下地康复更早,减少了手术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患者满意度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双头加压半螺纹空心钉联合全螺纹空心钉加压支撑固定与传统倒三角形分布单头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06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86例中青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其中41例采用双头加压半螺纹空心钉联合全螺纹空心钉加压支撑固定(加压支撑组),45例采用传统倒三角形分布单头螺纹空心钉内固定(单头螺钉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短缩畸形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 8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15~36)个月。加压支撑组与单头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支撑组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上股骨颈短缩程度小于单头螺钉组,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单头螺钉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单头螺钉组,螺钉退出发生率低于单头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头加压支撑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与单头拉力螺钉内固定比较显著减小了术后股骨颈短缩程...  相似文献   

7.
张峰  聂宇  柴子豪  樊宗庆  付廷 《中国骨伤》2023,36(7):635-640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螺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与3枚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 compression screw,CCS)治疗青壮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2例青壮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25例行FNS固定,27例行闭合复位3枚CCS倒三角形分布内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定期随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骨不连、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等)。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FNS组患者出血量多于CCS组、切口长度大于CCS组、住院费用高于CCS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复位Garde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FNS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CCS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早于CCS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CCS组(P<0.0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内固定断裂并发症,FNS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股骨颈短缩2例,其中3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CCS组发生骨不连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股骨颈短缩11例,其中5例因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FNS具有操作简单、兼具旋转稳定和成角稳定,使患者能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降低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青壮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老年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的长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42例,患者接受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平均年龄为(72±5)岁(65~85岁)。记录患者生存状况、术后复查情况、X线情况及再次手术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髋部疼痛情况。 结果36例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85.7%,平均随访时间为(6.6±2.9)年(2.1~10.6年)。健在患者36例(36/42,85.7%),已故患者6例(7/42,14.3%)。5例(5/42,11.9%)出现股骨头坏死,无骨折不愈合。1例患者(1/42,2.4%)因股骨头坏死而再次手术,实施率为2.4%(1/42)。除去已故及行关节置换患者外,其余3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3±9)分;VAS评分为(0.6±1.0)分(0~4分)。 结论对于老年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采用DHS或CCS内固定治疗且随访满1年的91例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资料,DHS组44例,CCS组47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DHS组[中位数74.5(45~342)min]长于CCS组[中位数50.0(13~138)min](Z=-5.560,P=0.000),术中出血DHS组[中位数77.5(10~1500)ml]多于CCS组[中位数10.0(2~400)ml](Z=-7.526,P=0.000),但术后1~7天可部分负重的比例DHS组[65.9%(29/44)]显著高于CCS组[38.3%(18/47)](χ2=6.938,P=0.008)。2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骨折延迟愈合及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13~66个月,2组均无内固定脱出、骨折不愈合,均无深静脉血栓、肺炎、肺栓塞等长期卧床并发症。结论在新鲜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上,DHS及CCS均能坚强固定股骨颈骨折使髋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二者在术后相关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DHS内固定术后患肢负重更早,利于患肢功能锻炼。对于不稳定型骨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推荐使用DHS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与传统3枚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 compression screw, CC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6月内固定治疗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6例采用FNS,48例采用CCS。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FN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CCS组。两组患者随访(15.5±1.6)个月。FNS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CCS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术后1个月FNS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CCS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Garden对线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Garden对...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compare 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 (PCCP) with Trigen short reconstruction nail (Trigen SR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 Methods: 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7 to June 2008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irty‐six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CCP and 48 with Trigen SRN. Information regarding age, surgical time, blood loss, length of follow‐up, mortality, fracture impaction, time to union, complications, Harris score and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were all recorded. 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16.3 ± 3.2 months (13–19 months). The mean time to achieve radiological fracture healing was 3.6 ± 0.8 and 4.1 ± 1.0 months for the PCCP and Trigen SRN groups, respectively (P= 0.020); the mean Harris hip scores were 78.1 ± 4.8 and 74.1 ± 5.2 (P= 0.001); and the mean fracture impaction was 3.6 ± 2.3 and 3.3 ± 2.6 mm (P= 0.023).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duration of surgery (P= 0.131) and blood loss (P= 0.268). The amount of nail in the inferior‐central quadrants was greater in the PCCP group than in the Trigen SRN group. Conclusion: PCCP achieves earlier pain release and better fracture reduction than Trigen SR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研究用于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同直径双主钉的髓内和髓外设计的两种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5至2008年同期进行的两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均为AO/OTA分型A1和A2型骨折,其中髓外固定使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36例,髓内固定使用Trigen短重建钉48例,分别进行平均(16.3±3.2)个月随访.随访中临床评估包括术后1周,1、3、6个月和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halogue scale,VAS)和1年后Harris髋功能评分;放射学评估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主钉位置及骨折端加压短缩尺度,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和临床失血量方面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CCP组早期疼痛的缓解效果优于Trigen短重建钉组,主要表现在术后前3个月内,此后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CP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均优于Trigen短重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PCCP组显示出更大尺度主钉回退和骨折端加压短缩情况.Trigen短重建钉组术后出现1例大转子劈裂、3例股骨干部骨折,其中1例进行翻修;而PCCP组无内固定周围骨折发生,但存在1例早期主钉切割移位.结论 PCCP和Trigen短重建钉均可满意地用于A1和A2型转子间骨折的微创治疗,其中髓外应用的PCCP具有疼痛缓解早、固定位置好、愈合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资料完整、均获得随访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CCP组40例,PFNA组52例。比较两种术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16个月,平均8.3个月。PCCP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上优于PFNA组(P〈0.05);而PFNA组术后下地时间优于PCCP组(P〈0.05),内固定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FNA组优良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区别。结论 PCCP和PFNA均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在稳定型骨折类型中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CCP更适合于高龄股骨粗隆31A1,31A2的稳定性骨折;对于不稳定的31A2型骨折和严重骨质疏松的骨折,应选用PFNA髓内固定,以获得更佳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两种不同穿针布局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至2018年4月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40例,随访1年以上121例,其中采用传统组治疗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45~74(65.4±8.4)岁;改良组治疗90例,男39例,女51例,年龄12~7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急诊与延期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99例,分成急诊组52例,延期组47例,比较术后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年、2年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情况及全身并发症等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骨折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急诊组股骨头坏死率较延迟组高,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急诊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和空心螺钉(CC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式将全部病例分为FNS组和CCS组。FNS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1.8±12.5)(19~70)岁,左侧15例,右侧16例,骨折Garden分型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6例和Ⅳ型9例。CCS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50.4±12.0)(18~64)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骨折Garden分型为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22例和Ⅳ型3例。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应用ERAS管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FN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6.3±16.6)min、术后部分负重时间(4.1±2.3)周、完全负重时间(8.1±2.7)周和骨折愈合时间(3.3±0.8)个月均显著少于CCS组的(53.0±17.9)min、(6.3±2.6)周、(9.3±2.4)周和(3.9±0.7)个月(均P<0.05)。末次随访时,FNS组患者Harris评分97.0±4.1和Barthel指数97.9±3.1均显著高于CCS组的93.1±5.9和93.2±6.5(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Barthel指数同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CCS固定股骨颈骨折比较,FNS可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允许患者早期下地活动,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符合ERAS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7.
林鸿宽  赖草生  周之平  曾峰  王朝强 《中国骨伤》2022,35(11):1081-1086
目的:比较加长型股骨近端带螺旋刀片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普通PFNA治疗AO-A3.3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8例AO-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7例采用加长PFNA+MIPPO钢板重建外侧壁(A组),31例采用闭合复位PFNA固定(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 d、6个月股骨颈长度和顶尖距(tip apex distance,TAD),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0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多于B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 d股骨颈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和传统徒手操作FN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智能骨科连续收治的62例<65岁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年龄34~56岁,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导航,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后行FNS内固定;对照组32例,年龄33~54岁,采用传统徒手操作,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后行FNS内固定。分析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6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2例股骨颈骨折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42.1 (28.5,50.7) min vs.53.4(36.9,62.5) min,Z=-2.338,P=0.019];试验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8.0(6.0,11.0)次vs.15.0(13.0,17.0)次,Z=-5.960,P<0.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用穿刺针在椎板、横突上滑移探查,识别椎弓根的进针位置)与常规椎弓根穿刺区别,评价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信封法隐藏随机分组方案,按照是否采用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将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8例分为常规穿刺组和改良穿刺组,其中男5例,女23例;年龄53~85岁,平均(70.50±9.33)岁;病程2~28d,平均(7.62±4.52)d。骨折部位累及34椎(胸椎19节,腰椎15节),术后应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对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常规穿刺组(49.00±7.74)min,与改良穿刺组(32.36±4.8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8,P=0.000<0.05);术中透视次数常规穿刺组(8.78±2.33)次,改良穿刺组(4.28±1.3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2,P=0.000<0.05);术后VAS评分常规穿刺组(2.85±0.94)分,改良穿刺组(2.57±1.0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P=0.456>0.05)。结论:改良经皮椎弓根穿刺与常规穿刺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进一步降低了影像监测费用和手术风险,更有利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同时也为椎体活检、椎弓根钉的微创固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