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竹县1992-2008年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研究控制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每年4月和9月选择不同方位的农田(耕作区)布放鼠夹,晚放晨收;分析鼠类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共布有效鼠夹10 369个,平均鼠类密度为9.73%。以1993年鼠类密度最高,为16.01%;1999-2008年鼠类密度波动在6.77%~9.88%之间。捕获鼠类6种,以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其次为黑线姬鼠,分别占捕获总数的77.50%和15.06%,鼠种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20.02,P0.05)。结论 1992-2008年鼠类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四川短尾鼩构成比逐年上升,黑线姬鼠构成比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城镇、农田、农舍鼠类密度、种类、数量变化,及其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情况,为制定综合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每月均在1~15日期间布夹,每个监测点每次布鼠夹300夹以上,晚放晨收。将捕获的鼠类无菌解剖取肺进行冰冻切片,作FHFS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布鼠夹11 105个,捕获鼠类974只(8个品种),平均鼠密度为8.77%;对符合无菌要求取的823份鼠肺样本进行冰冻切片检测,有4只不同种类的鼠检出HFRS病毒抗原阳性,带毒率为0.49%;黑线姬鼠带毒率最高(2.78%),其次分别为小家鼠(1.92%)、褐家鼠(0.40%)和四川短尾鼩(0.21%)。黑线姬鼠的带毒率分别是小家鼠、褐家鼠、四川短尾鼩的1.40倍、6.95倍和13.24倍。结论城镇、农田、农舍的鼠类均带毒。因此,开展城镇、农田、农舍统一灭鼠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高煜  杨淑华  张平  陈君  洪江 《医学动物防制》2010,(11):1008-1009
目的查清疫区鼠种组成,为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夹夜法,诱饵为花生米。结果共捕获鼠种8种,分布于居民庭院、库房及野外农田、草地、灌木丛等。村内平均鼠密度为10.80%,优势种为褐家鼠。村外平均鼠密度为6.30%,优势种为黑线姬鼠。结论凤城地区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高峰和春秋季节鼠密度较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沈阳市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沈阳市共设立3个鼠类监测点,分别为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监测点相对固定。结果2010-2014年沈阳市鼠类平均密度为0.20%,共捕获鼠类77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3种。其中主要鼠种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49.4%和42.8%,不同年度鼠类构成比和密度有所不同;沈阳市鼠类在不同生境的平均密度以农村自然村最高,为0.50%;从不同月份鼠密度季节消长情况来看,除了1月和12月外,其余各月均监测到鼠,鼠密度全年基本呈现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5~6月和8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沈阳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和防制对策的研究,有效降低鼠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竹县不同生境鼠类密度、种类构成、季节消长和数量变化情况,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每个生境每次布鼠夹300夹以上,晚放晨收。城镇、农舍普通居民住宅每个房间布一夹,超过15m2的房间布两夹;农田沿一定生镜每5 m布一夹,监测点半年内不重复布夹;并统计分析监测数据。结果布鼠夹43 814夹次,捕鼠2 704只(8个品种),平均鼠密度为6.17%。主要优势种为四川短尾鼩、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不同生境不同年份平均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结论基本掌握了大竹县不同生境鼠类密度、种类构成、季节消长和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1986年7月—1987年6月在本省资兴市何家山乡两个观察点进行了鼠螨季节消长与HFRS的发病关系调查,发现黑线姬鼠是野外优势鼠种(66.42%);褐家鼠为室内优势鼠种(85.97%)。以11月—12月捕获率最高(12.17%和11.5%),鼠密度高峰出现在人群发病高峰前约一个月,用IFAT检测481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社鼠、黄毛鼠、小家鼠)鼠种,阳性鼠24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阳性率为49.90%,其它鼠皆为阴性。提示何家山乡HFRS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从逐月鼠密度变化和褐家鼠及黑线姬鼠的带毒率高峰来看,与HFRS发病呈一致关系。该病在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调查情况证明,当地确实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各鼠种普遍带革螨,以毒棘厉螨和巴氏厉螨为优势螨种,分别为27.80%和23.50%。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华亭县鼠类种群、密度和带病毒情况,为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和GB 15996-1995。结果住宅区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分别占65.33%、30.33%,平均密度为5.27%;野外以黑线姬鼠、灰仓鼠、褐家鼠、大仓鼠为优势种,平均密度为10.23%;总带毒率为1.5%,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带病毒率为5.7%。结论华亭县HFRS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认真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和带毒率特点。1990~1996年全省共捕获宿主动物16种,优势鼠种室内以褐家鼠(占52.22%)为主,其次为小家鼠(占24.95%),野外以黑线姬鼠(占72.18%)为主,其次为褐家鼠(占9.85%)。宿主动物带毒率以黑线姬鼠(10.80%)和褐家鼠(8.29%)为最高,野外宿主动物带毒率明显高于室内。  相似文献   

9.
<正> 1983~1989年对桂林地区进行了鼠类调查,在室内外共捕获鼠3774只,经分类鉴定,柰属鼠科12种、鼩鼱科2种,即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臭鼩鼱、社鼠、斯氏鼠、黄毛鼠、黑线姬鼠、野外鼷鼠、针毛鼠、黑腹绒鼠、东方田鼠、大足鼠、水麝鼩。据六个调查点统计居民区以灌杨县城关周围捕获率最高32.22%;野外以资源县中锋乡最高37.5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摸清我市农村野鼠及家鼠的种类及密度 ,为防治鼠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夹夜法 ,室内每 15m2 布放一夹 ,野外每 5米布放一夹 ,每 5 0米一行 ,均晚放晨收。结果 :共发现 2科 4属 5种 ,分别是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室内共捕鼠 15 7只 ,总捕鼠率为 10 .4 7%。其中褐家鼠占 5 5 .4 1% ,小家鼠占2 7.39% ,黑线姬鼠占 17.2 0 % ;野外共捕鼠 112只 ,总捕鼠率为 7.4 7% ,其中黑线姬鼠占 5 3.5 7% ,黑线仓鼠占 2 8.5 7% ,大仓鼠占 12 .5 % ,褐家鼠占 5 .36 %。结论 :莱阳市农村鼠的种类较少 ,但密度较高 ,要重视鼠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地区小型兽类的种类及分布,为研究人兽共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海拔区采用夹夜法调查小型兽类数量及分布。结果布放鼠夹2 120个次,捕获小兽155只,密度7.31%,其中高海拔区捕获动物12种,捕获率8.24%,以锡金小鼠为优势种;中海拔区捕获动物10种,捕获率7.79%,以斯氏家鼠为优势种;低海拔区捕获动物12种,捕获率6.05%,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结论不同地区小兽的种类、数量及分布不同,小兽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高,黄胸鼠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广西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黄毛鼠及其寄生蚤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黄毛鼠及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87-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合浦县黄毛鼠体共有3种寄生蚤,年平均鼠密度为6.86%,平均染蚤率为14.14%,黄毛鼠体伍氏病蚤指数为0.1611,印鼠客蚤指数为0.0713。结论:摸清了合浦县黄毛鼠及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表明合浦县鼠疫仍处于静息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胸鼠体表寄生蚤类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方法用鼠茏及鼠夹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分类鉴定其中的黄胸鼠。采集黄胸鼠体表寄生蚤类,在实验室制成玻片标本,经干燥透明后于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蚤种。结果1997~2004年在云南省共调查19个县(市),捕获黄胸鼠3757只,从其体表采集到蚤类2181只,分别隶属于5科16属18种。西南山地亚区采集到蚤类1306只,隶属于5科13属15种。滇南山地亚区采集到蚤类875只。隶属于5科7属7种。结论黄胸鼠体表寄生蚤类种类丰富,不同动物地理区域的蚤类构成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2001~2005年动物鼠疫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杰  梁练  戴广祥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592-593,676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1—2005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评估省内可能发生动物鼠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广东省2001-2005年鼠疫疫源地内、外的动物鼠疫监测资料整理统计并进行分析。结果家栖宿主动物平均总密度6.46%,其中黄胸鼠平均密度3.49%,黄胸鼠是优势种,占总捕获动物的54.42%;野栖宿主动物平均总密度6.30%,黄毛鼠是优势种,占总捕获动物的57,09%;家栖黄胸鼠鼠体蚤平均指数2.26,印鼠客蚤平均指数2,21;野栖鼠鼠体蚤平均指数0.98,伍氏病蚤是优势种,占鼠体蚤的82.37%;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均未发现有阳性检材。结论广东省未发现有鼠疫流行的信息,但宿主年口媒介动态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的情况。方法 在野外采用日夹方法捕获鼠类动物, 所捕鼠送到实验室鉴定种类,解剖后取其病变肝脏压片用显微镜观察肝毛细线虫虫卵形态结构。结果 红河流域共捕获鼠类4目5科12属19种377只,捕获率(总密度)为15.26%。其中,元阳县、金平县和河口县捕获率分别为16.79%、9.37%、7.12%,黄胸鼠,短尾鼩和斯氏家鼠为优势种。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为10.34%,河口、金平和元阳县感染率分别为22.83%、12.75%、2.73%,各县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胸鼠、斯氏家鼠、板齿鼠、白腹巨鼠、针毛鼠、黄胸鼠、大足鼠和短尾鼩感染率分别为40.00%、37.04%、33.33%、25.00%、22.22%、18.56%、14.29%和3.57%,各种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高,存在人或动物间传播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广西鼠疫疫区的啮齿动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西鼠疫疫区啮齿动物种类、构成及密度情况。方法采用布笼法捕获啮齿动物,对捕获的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并计算鼠密度。结果该地区(隆林县和西林县)啮齿动物有2目3科10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结论广西隆林县和西林县属于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 308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 212只,食虫目动物9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83%,鼠密度(捕获率)为10.03%;在14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6只,捡获蚤112匹,鼠体表蚤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鼠染蚤率为32.17%,总蚤指数为0.78;黄胸鼠蚤指数为0.59;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 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18.
云南耿马鼠疫疫区革螨组成及种间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耿马鼠疫疫区室内及农耕区小兽体表革螨组成及种间协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鼠形小兽组成简单,仅6种,黄胸鼠占优势;6种宿主小兽寄生革螨19种;寄生于黄胸鼠体表的毒厉螨及纳氏厉螨存在种间正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地区小型兽类(小兽)及其寄生蚤的组成和分布,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以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3个乡镇海拔1 000~2 250 m的农耕区和居民区2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空间范围,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获小兽,梳捡体表寄生蚤,分类计数,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进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 共捕获小兽3 目4 科9 属17 种240只,主要是啮齿动物187只(占77.92%),其次是食虫动物51只(占21.25%),居民区小兽捕获率为1.58%,以小家鼠占47.37%(9/19)和褐家鼠占26.32% (5/19)为主要优势种;农耕区小兽捕获率为10.85%,以卡氏小鼠(23.08%)、斯氏家鼠(12.22%)、灰麝鼩(11.76%)、长尾大麝鼩(11.31%)、锡金小鼠(10.41%)和齐氏姬鼠(10.41%)相对较多。1 000~1 500 m低海拔地区以啮齿动物小鼠属和食虫动物麝鼩属为主,随海拔升高至2 000 m以上,啮齿动物姬鼠属和绒鼠属相对优势度增加。检获小兽寄生蚤5科7属7种26匹,居民区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相对较多,农耕区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穗缘端蚤中缅亚种和方叶栉眼蚤相对较多,小兽平均染蚤率为7.08%,总蚤指数为1.53。小兽及其寄生蚤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农耕区比居民区高,反之优势度居民区高于农耕区,居民区与农耕区之间小兽群落相似性极为不相似;不同海拔带中小兽及其寄生蚤群落生态学指标无明显区别,不同海拔带之间小兽群落相似性为中等相似。结论 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地区有家、野两型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和媒介分布,具有鼠疫的宿主和媒介基础,但总体上鼠密度和蚤指数相对不高,可认为干热河谷地区鼠疫风险不高,有待加强鼠传疾病及其宿主媒介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楚雄市2013年鼠疫监测资料,为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监测方法按《云南省鼠疫防治方案》进行,对楚雄市2013年鼠疫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楚雄市全年共布鼠笼11 954笼夜,宿主动物监测有1目1科2属,总捕鼠数357只,年平均捕获率为2.99%,黄胸鼠密度为0.33%,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次之;蚤类有4种,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鼠体检蚤,鼠体染蚤率为9.24%,总蚤指数为0.45,印鼠客蚤指数为0.16;黄胸鼠染蚤率为7.50%,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0.05;病原学和血清学均未发现阳性材料。结论楚雄市鼠疫处于"静息期",无鼠疫发生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