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勇  冯胜红  孙向阳  朱冰 《海南医学》2002,13(11):93-93
分析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电极置入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112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其中病窦综合征占52.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占35.7%。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1%,生理性起搏占9%。电极置入经头静脉切开占26.7%,锁骨下静脉穿刺占72.3%。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8%,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万镇  范修才  郑爱东 《当代医学》2010,16(34):95-95,8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病因、适应证,电极植入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310例患者平均年龄71岁,常规采用头静脉切开插入法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224例选用VⅥ型,86例选用DDD型起搏器。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得到提高。结论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认为精确的电极定位和严格的囊袋处理是基层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446例次临床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电极导入途径和并发症。446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414例患者,平均年龄54±13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45.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占41.9%。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3.3%,生理性起搏占6.7%。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占59.2%,锁骨下静脉穿刺占34.6%。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电极插入途径建议采用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1997年7月~2006年11月本院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00例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电极导入途径和并发症。4 5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4 1例患者,平均年龄(5 1±9)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4 8.8% , 度房室传导阻滞占4 4 .0 %。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1.1% ,生理性起搏占9.8%。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占5 5 .6 % ,锁骨下静脉穿刺占4 4 .4 %。并发症发生率为8.7% ,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  相似文献   

6.
陈开  汤文信 《安徽医学》2009,30(9):1082-1084
目的 探讨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基层医院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36例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靠有效的措施,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确的电极定位、严格的囊袋处理、定期的随访测试.在基层医院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适应症、电极植入方法、电极导线固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45例,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植入电极,24例VVI(R)型,21例DDD(R)型。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起搏器是目前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最可靠有效的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电极的固定及囊袋的处理是基层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先  薛嘉 《四川医学》2001,22(9):820-820
我院自 1990~ 2 0 0 0年共安置 118例起搏器 ,其中高龄患者 (≥ 80岁 ) 2 6例 ,本文分析各年龄段的临床特征 ,重点总结高龄患者的特殊性。1 临床资料1.1 病因分类 :118例中 ,年龄 <60岁的 2 4例 ,60~79岁 68例 ,≥ 80岁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 )。病因分类见表 1。表 1  118例患者病因分类年龄(岁 )缺血性心脏病 高心病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 心肌炎<60 6 3 4 2 3 660~ 792 5 7 87 91 1 1≥ 80 5 3 3 1 861.2 心律失常分类 :见表 2。表 2  118例患者心律失常分布年龄 (岁 ) ~ 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2001-2003年共安置埋藏式起搏器24例,手术全部成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在安置埋藏式起搏器治疗缓慢心率失常24例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6±7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6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其中Ⅲ°AVB 7例,Ⅱ°1例.经头静脉7例,颈外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6例.术前常规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病窦综合征的病人,行食道调搏检查,测SNRT、文氏阻滞点,文氏阻滞点>130次/分可考虑安置AAI.所有病人安置起搏器均在放射科500mAX光机透视下进行,经静脉置入起搏电极到右心室和/或右心耳,测量起搏参数满意后固定电极,作起搏囊袋,将电极连接到起搏器,并将起搏器埋藏于囊袋中,分层缝合筋膜和皮肤,术后行监护,出院后程控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自开展人工心脏起搏以来 ,该方法已成为治疗有症状的过缓型心律失常重要手段。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9月为 15例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埋藏式起搏器治疗 ,均获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5例患者中男性 9例 ,女性 6例 ,年龄 52~ 88a(平均年龄 65.5a) ,其中 60a 11例 ,( 73) ,≥ 60a4例 ,( 2 7% )。均有与缓慢心律失常直接有关显著的临床症状 ,其中晕厥和(或 )阿—斯综合征 9例 ,黑朦 3例 ,头昏乏力 3例。心律失常的类型 :病窦综合征 (简称SSS)共 5例 ( 33% ) ,其中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3例 ;慢—快综合征 1例 ;双结…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0年至 2 0 0 2年 8月 ,置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共 112例 ,并取得了明显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12例患者中 ,男 70例 ,女 4 2例 ,年龄 36- 81岁 ,平均年龄 65岁。基础心脏病 :冠心病5 1例 ,特发性传导系统退行性病 32例 ,高血压心脏病 11例 ,病毒性心肌炎 8例 ,扩张型心肌病 4例 ,其他疾病 6例。1.2 起搏指征 :病窦综合征 5 9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 0例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1例 ,三束支阻滞 2例 ,所有患者均有头晕、乏力、胸闷、黑朦等症状。 35例伴有晕厥或阿一斯综合征。1.3 起搏器类型与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开宪  刘庆山 《中级医刊》1995,30(11):7-7,6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13.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锡林 《安徽医学》2005,26(4):332-333
目的总结3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体会。方法从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起搏电极,心室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位于右心耳,术中测试电极导线各参数符合起搏要求。注意围术期观察和护理,术后定期随访或病人有不适症状时门诊或住院,根据情况随时程控和调整起搏参数。结果30例中围术期并发症3例:囊袋血肿1例,予切开引流;连接松动2例,重新手术固定。随访发现过感知1例,感知起搏故障1例,自动夺获功能开启呈高输出状态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均经体外程控解决。术后晕厥再发证实为室速所致2例,心衰加重1例,并发心绞痛2例,死于其他疾病2例。结论围术期并发症大多与手术技巧和经验不足有关,可通过总结提高。随访过程中发现的并发症,大多可通过体外程控和加强原发病治疗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1例,其中初次植入20例,更换1例。起搏电极导管插入途径,右头静脉8例次,右锁骨下静脉穿刺16例次,颈外静脉1例次。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穿刺外套管弯折1例,起搏电极折断1例。随访2个月~9年,5例晕厥未再发作。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提高生活质量。锁骨下静脉穿刺将成为起搏电极插入首选方式。虽然生理性起搏符合人体生理需要,但非生理性起搏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方法:分析所植入的485 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资料,归纳需安置起搏器的心律失常类型或原因、所植入的起搏器类型及起搏器安置术中及术后常见问题与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①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病窦综合征(60.2% )与房室传导阻滞(33.8% )为安置起搏器的主要原因。②所植入起搏器以VVI型为主,占90.7% ,生理性起搏少,占9.1% ,尚需加强,另有ICD1 台。③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17.
报告43例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均为单极型,经静脉右室心内膜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管插入途径为右侧头静脉或颈外静脉,埋藏右侧胸部,术中并发症有6例发生阵发性室速或室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局部反应或感染和起搏系统故障。详细介绍了处理经验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姚亮  陆志华等 《嘉兴医学》2002,18(3):143-144
目的:通过对1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实行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以了解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装心脏起搏器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X光透视条件下,选择切开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导管,测定各项起搏参数达到要求后,固定起搏导管并与心脏起搏器相连接,置入囊袋内,逐层缝合并常规放置皮片引流,术后常规处理并定期随访。结果:12例患均成功安置了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例患因囊袋止血不彻底又未放置皮片引流致术后血肿;另1例1年后出现右腋静脉血栓,未发现其他并发症。随访3月-2年,其中9例患心脏有不同程度缩小,3例A-S综合征未再发生晕厥,未发现1例起搏器综合征。结论:安装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须注意预防并发症,当患有安置起搏器适应证时应及早实行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2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和腋静脉组(均包括单腔亚组和双腔亚组),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参数、手术并发症.结果 除手术并发症中的皮囊内血肿(P=0.047 2<0.05)和腋静脉单腔亚组的X线曝光时间(P<0.05)外,两组不管是在单腔亚组及双腔亚组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还是电极参数、严重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各项重要指标上无明显差别,腋静脉途径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广泛应用于危重、手术、肿瘤放化疗及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限制患者活动,靠近会阴部容易污染,颈内静脉置管不易固定,穿刺技术要求高,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